APP下载

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

2017-04-26涂霁桃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

涂霁桃

【摘要】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且宗教多元的国家,上帝是美国文明的终极依托。美国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在美国,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是影响美国政治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社会强烈的宗教性对美国政党及总统具有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美国社会,宗教在美国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宗教的存在及其变化对美国内政外交一直发挥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宗教因素;中美关系

一、宗教理念是美国外交思想的来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继承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以及基督教文化。而这对美国国家的建立,国内民主政治体制以及美国外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基督教孤立主义、普世主义、现实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的来源。

基督教孤立主义,它盛行于美国的清教,是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教派生的,而加尔文教的第一条基本教义就是预定论或称天命论。美国认为上帝选中了他们,对人类发展有着神圣的使命。1630年,北美移民清教徒领袖约翰·温斯洛普在其布道词中首先提出了“新教孤立”的观点,“我们应该是一座山巅之城,人们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所以我们在承担上帝使命方面有任何差错,上帝都不会再帮助我们,我们也会成为世人的笑柄。”随着新英格兰从一个移民定居点变成殖民地,又从殖民地变成一个州,“山巅之城”的意义转变为美国是世界各国应该效法的模范国家,这就是“美国例外论”的由来。

“山上之城”这一词语以后逐渐成为美国把自己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的一个主要特征,清教的预定论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这种孤立主义思想一直从美国建国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宣告结束。

1、基督教普世主义

基督教普世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基督教的“上帝选民”概念来源于《旧约全书》,是指上帝挑选以色列民族成为自己的选民,并拯救他们脱离埃及法老的奴役。基督教兴起后,“上帝选民”的概念有所外延,泛指尘世中因崇拜上帝而蒙受其恩宠的基督教徒。“天定命运”指的是美国人具有强烈的天命意识,认为美国是上帝选中的国家并受上帝祝福。同时肩负做全世界领导者的使命,将世界引向光明和善良。美国这种渊源于宗教文化的意识形态使得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在世界上推销自由民主制度,在全世界充当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保护者。

2、基督教现实主义

“基督教现实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之一现实主义外交的基础。督教现实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从罪和自利的角度出发,只有现实的、相对的公义才能在这个世界实现。

美国的首任总统华盛顿认为外交决策的可靠基础在于如何正确地确定国家利益。他在外交政策上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立场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现实主义色彩。但从华盛顿开始到20世纪初的塔夫脱总统,美国历届政府都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但无不带有“理想”色彩。即使是在现实主义外交完全左右美国国际关系领域的时候,决策者在实际外交活动中也总是会把现实追求的具体利益与口头宣扬的道德和意识形态目标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一方面,宗教理念塑造了美国的外交思想,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可寻见宗教道德的身影。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往往是隐性的渗透到外交思想之中,在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外交政策中,宗教传统往往只是隐性的内敛部分。一方面,即使追求经济利益也要披着道德的外衣。

二、美国对华外交中凸显宗教因素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亚太乃至世界和平有着重要作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主流是友好和平发展但也伴随着诸多摩擦。其中,宗教因素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宗教自由与美国的人权外交

宗教信仰自由是美国民众的信仰,它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末,这种宗教自由观与美国外交政策进行了紧密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权开始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范畴与外交政策挂钩,是国家对外政策关注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界和学界均表示了对宗教自由在人权中的重要性的关切。美国参议员汤姆·戴莱的前助理威廉姆·特恩博登说:“近年来美国在外交上,与人权的其它问题相比,相对而言,忽略了对宗教自由的关注。”

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正式推出人权外交,并在对外政策讲话和有关政策文件中,总是把在国际范围内保护和改善人权放在对外事务的中心位置。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1998年国会推出了《国际宗教自由法》,《自由法》建立了宗教因素直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新框架,是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外交和实践美国人宗教使命的一个突出例证,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全面的人权立法之一。”

小布什担任总统时,《自由法》早已得到批准并实施,但美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该法案的运作效果却是在小布什任期内。该法案为布什提供了关注宗教自由的充分理由与极其便利的条件,且在其任期内,中国每年都无一例外地被国务院列为需要特别关注国,同时国会也建议中国为特别需要关注国。

2、对华宗教渗透

美国除了利用宗教自由,对中国进行人权攻击外,还对中国进行宗教滲透。把中国纳入基督教文明的怀抱是他们百年的梦想。

美国境外宗教渗透主要有四种方式:首先,利用媒体进行传播,歪曲中国宗教状况,攻击我国没有宗教自由。其次,利用来华旅游、探亲、访友之机私自传教。再次,利用与我国进行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之便进行传教。最后,利用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的途径进行传教活动。

美国对华进行宗教渗透,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宗教政治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所谓的“美国宗教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是指民族宗教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本民族神圣化,使宗教为本民族或本国的一切利益服务。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也是一种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结语

美国外交会受种种不确定因素与变量的影响,宗教因素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宗教文化因素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个基本走向,确保其不偏离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其次,宗教文化影响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为政府的外交政策奠定必要的社会思想基础。最后,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带着救世主的色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宗教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 ﹝法﹞阿列克西·托克维尔, 著. 董果良, 译.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2] 邹函奇. 冷战后宗教与美国对华外交[D].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8.

[3] 杨卫东. 抹上宗教灵光的人权外交——谈《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与美国人权外交[J]. 环球观察, 2002(6).

[4] 徐以群. 试析美国“1998 年国际宗教自由法”[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6).

[5] 董小川.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历史省察[J]. 史学集刊, 2002(1).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新起点
中美关系已不是说翻就翻的“小船”(观察家)
美国总统大选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原因及影响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