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批评视域下的诗歌《一颗开花的树》

2017-04-26熊炼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诗歌

【摘要】兴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批评流派认为文学的主体是作品,其研究是以文本为出发点,对作品的语言进行细读分析,在诗歌批评中尤为盛行。诗歌《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容的组诗《七里香》中的一首,本文将通过新批评细读的方式对该诗进行分析,了解全诗的意义,进而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新批评;诗歌;细读分析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同时期的批评家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新批评一直以来都备受许多学者的推崇,而本文将采用新批评的方法对席慕容的诗歌《一棵开花的树》进行分析。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这棵开花的树比喻成是一位妙龄少女,站在路边等待与其心上人相遇的景象。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把这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不断的经过,经历各种不同的场景而趋于圆满。下面将用新批评的方法对其分析和解读。为方便参阅,故将原诗抄录于前。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查阅资料可知,此诗的诞生有感于诗人某次乘火车出行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开花的树很常见,一般人都不以为然,但是诗人所见的这颗油桐却是如此的别具一格,它是那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

品鉴诗歌,不容小觑的是诗歌的题目,题目乃是诗歌的开篇,也是通常所指的诗眼。单看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提笔就抛出了“开花”以及“树”这两个看似不搭的词,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一般所见,“会开花的树”必然是枝繁叶茂,而诗人眼前所见的,却是一棵光秃秃的,看不到任何绿意的开满白色小花的树。单从题目,我们无法判断出诗人描写这棵枝头繁花盛开的油桐树的意义何在?由此,这一平凡的偏正短语给读者制造出一种极大的含混效果。但通读全诗之后,读者便可领会,看似平淡无奇开花树,因为作者的那一次回眸,那盛开的花不再是默默的凋零,它的盛开之意被作者看透,它的盛开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为了等候自己的心上人,哪怕换回的只是片刻的回眸,也足矣。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诗歌以“如何”二字开篇,以疑问的句式引出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并且开篇即转入了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可以看出这位少女此处的“我”是那棵开花的树的隐含所指,可以看出,少女为了与心上人能有片刻的相遇可真是费尽心思。诗中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如此平淡的语言也能看出少女对心上人的浓浓爱意。“最美丽”这三个字用来形容少女的形象,没有华丽的修饰,从中也看不出丝毫的矫揉造作,却把少女想要追求圣洁,美好,伟大的爱情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位少女可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无奈之下来到“佛”前,为了得到他的帮助,不惜在其前求了“五百年”。“五百年”一词极其夸张,人的一生极其短暂,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五百年的光阴,这里运用夸张来形容少女为实现这一愿望耗时之久。而第三行中的“佛”一词也是极具张力。众所周知,其本意是指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但是这一词语在文学作品乃至艺术表达中已经远远超出了称谓这一简单含义,进而上升到指代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那是执著、是痴。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而少女在此前求了那么久,为的就是能让其满足一个愿望,成就一段佳缘。要实现这一愿望,首先自己要有求佛的资格,而非靠折磨自己来表达自己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妙龄少女那颗执着的追爱之心。

第五行开始“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终于,我的真诚打动了佛,让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而我也趁着阳光正好,慎重地开满了花,以此等候你的到来。这两句可以是看成她对意中人爱的宣言,是积蓄成就等待与意中人相遇的举动。“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可以看出少女为了与心上人相遇,终于找到可以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那就是等候在他的必经之路,只要有心,总会有相遇的那天。“慎重”一词更是刻画出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等候爱情的心理活动。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我们都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是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拿着爱情的号码牌,等候在转角处,向左向右向前看,却不知道真爱何时才会出现,我们所等候的那个他,他在多远的未来?而少女无尽的等待也正是很好的证实了“缘在天意,份在认为”这一说法。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句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朵朵盛开的白花用来表述“我”对意中人无尽的期待。“前世”一词,照应了前诗行出现的“五百年”,突显少女的执着,向读者展示了女孩为了等候心上人的到来,是多么的耐心与痴迷。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夜是我等待的热情”,慢慢走近细听,少女心目中的爱人是那般的柔情似水,让旁人羡煞不已。而“颤抖的夜”用来比喻少女等待意中人的那颗既紧张又迫不及待的心。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其无视的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无视”一词带给读者的感觉与前诗截然不同,此处所展现的意中人的形象是那般的无情,暗示了少女无尽的失落与惆怅,不禁让人为之惋惜与心疼。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的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深,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无不令人为之感叹。没有任何的恶意之词,却能让人读出少女对意中人的心灰意冷。孩提時,愿做一棵开花的树,苦望成熟。然而时间无视渴望。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综上所述,全诗没有华丽的词藻,结构虽简单,但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本系统。花样少女最初对意中人的心心念念就如同孩提时的我们,愿做一棵开花的树,苦望成熟。然而少女为始终不能相遇而苦恼到终有一日得以相见,却被伤得体无完肤而告终,这也像极了时间无视我们的渴望。花开花落这一过程与我们的一生极其的相似,一棵树,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只有一次美丽。只为你能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你却无视地走过,踩着一层叠一层地花落。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此诗在经过新批评的细读分析之后,全诗的意义也得以凸显,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 A Readers Guide to Comtemporary Literary Theoy[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 席慕容. 七里香[M]. 南京: 作家出版社, 2010.

[3] 姜 飞. 从“淡入”到“淡出”[J]. 社会科学研究, 1999(1).

【作者简介】

熊炼(1992—),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忍冬
我的诗歌
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评选启动
谁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七月诗歌
我是小诗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90后”诗歌小辑
小小诗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