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7-04-22范春蕾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

范春蕾

摘 要:素质教育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其落实到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是实现小学低年级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探索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动手实践能力;教学

纵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变多了,学生的话语权更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更加喜爱学习,也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也存在很多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操作内容游离重点、操作材料单一贫乏、操作策略忽视思维以及操作评价重教轻学等。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低效问题,成为当前数学课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明确操作内容,设定操作目标

小学低年级实践教学课堂中,围绕怎样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从现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部分课堂随意性强,导致学生实践活动随意,对实践教学活动重视程度认识较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操作内容,设定具体的操作目标,按照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实践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有趣的拼搭”教学为例,本章涉及两个重点教学内容,分别为“分与合”“加法和减法”,开展课堂教学前,为了先给学生树立“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七巧板,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七巧板拼搭物体。为了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先用自己的作品向学生示范。

教师:观察这幅作品(如图1),你可以看出它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吗?

学生: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一个蓝色的菱形、一个长方形、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蓝色的三角形、一个橘色的三角形和一个棕色的三角形。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并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教师继续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师: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形状拼出一些图片,可不可以试一试呢?

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在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学生1:用两个菱形、一个正方形、三个三角形也可以拼出一只兔子。

学生2: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也可以拼出一只兔子。

在探究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教师鼓励每个学生的想法,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丰富操作材料,适当拓展资源

适当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有限的课本教材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课程深度进一步发掘,会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不利影响。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及时丰富操作材料,适当拓展课程资源。

现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导入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材料,从学生参与探究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习题1为例。

习题1: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小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对该数学问题的分析,学生找出条件之间的等量关系,利用简单的减法算法,就可以解决第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題思路为:本来有20条金鱼,送小明4条,20-4=16,所以还剩下16条。以此类推,在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为:因为总共有16条金鱼,将其平均放在3个鱼缸中,即16÷3=5……1。这样就求出了第二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迅速写出解题过程,就可以保证学生得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导入教学案例丰富操作材料,一方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教材课本无法获取的知识;另一方面,新鲜的操作材料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创新操作策略,促进思维发展

从部分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中可以看出,存在操作策略忽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兴趣缺缺,不仅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低年级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新操作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以“算‘二十四点”专题教学为例,“二十四点”也是时下广受欢迎的游戏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所当然地引入了这个受人喜欢的游戏。“二十四点”游戏规则为:任取四个1~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都要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1,2,3,4,可作如下运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2+3+1)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讲明游戏规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有趣的游戏使得学生参与兴趣倍增。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加、减、乘、除”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热烈地参与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所以,创新小学数学实践操作策略,也是实现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保障。

四、优化操作评价,注重多元评价生习习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以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地评价,打破以往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的弊端。从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档案,综合一个时期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就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所以,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实现操作评价的优化,充分发挥出多元评价的重要作用。

再以“算‘二十四点”专题教学为例,结合所学知识,教师设置学习任务,以期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现以习题2为例。

习题2:“二十四点”游戏规则:任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都要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或-24。现有四个数3,4,-6,10,按上述规则写出一个算式_________。

学生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数学问题中找到切入点,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条件,就可以迅速确定解题过程,如下所示。

解:因为(10-4)×3-(-6)=24,

所以按上述规则写出的算式为:(10-4)×3-(-6)。

故答案为:(10-4)×3-(-6)。

评价:由“二十四点”游戏规则,根据3,4,-6,10,列出算式(10-4)×3-(-6),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其结果为24,可得出此算式满足题意。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既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又让学生对参与实践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实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