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交流,充满生命的互动交往

2017-04-22王雪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合作交流

王雪芳

摘 要: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合作交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让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镜头回放

这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现场:有的小组你说他说大家抢着说,听不清谁在发言,七嘴八舌,不明白究竟是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表达缺乏条理性;有的小组学生人云亦云;有的小组只有几个优秀生在争相发言,学困生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学生表述意见时,吞吞吐吐,声音很轻,或者语言啰唆、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小组里个别学生甚至干脆站立不语。

引发思考

通过观察这些镜头,我们不禁反思,学生在嘈杂的交流背后究竟能获得些什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吗?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发展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从学生层面上分析:合作交流意识弱

笔者曾对五年级30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如表1)。

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不强。

(二)从教师层面上分析:认识上存在偏差

有些数学教师对合作交流有误解。他们觉得交流没有必要,还是分数重要。同时,有些教师觉得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确完成课堂作业,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至于学生会不会说解题思路,能不能提出问题,这些都是课堂之外的东西了。这种“提问——回答”的学习模式,导致课堂上交流形式单一,学生基本上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简单交流的过程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从教材层面上分析:有些教材不适宜交流

当前所选用的教材缺乏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实际例子,大都是一些与知识相关的习题和例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只会影响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些概念十分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范畴,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教学内容有差距,对讨论的内容出现跑题的现象;有些练习设计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讨论交流的契机……这些都是因为教材的呈现形式使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受到了阻碍。

寻找对策

虽然当前极力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方面,需要教师在数学课的教授中具备交流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接近学生生活、难易程度适当、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为学生营造思考和交流的空间。这些,都有利于交流能力的形成。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出有利于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意向,被合作交流活动或交流内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交流中来。

二、构建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

课堂交流的形式可以市小組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交流时,教师要大胆放手,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表述,了解他的思维过程,帮助他理清思路,准确表述。生生交流时,应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指导,防止放任自流。

三、适当改编教材的呈现形式

文字是教材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因此表达的内容都是静态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但是大部分教材并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详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课本上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结果和结论,知识形成的过程得不到展现。我们通过改编教材的呈现形式,创设适合交流的情境,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

四、加强准确的语言表达训练

数学交流其实就是在进行数学方法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如图式、符号和文字等,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实现。教师一则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培养和训练,以达到学生用准确的口头或书面的数学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目的;二则可以让学生多进行数学方面的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从他人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促进自身数学的学习。

指导行动

一、营造宽松氛围,掌握交流时机,让学生乐于交流

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宽松、积极的课堂环境里,学生们精神放松,态度积极。交流时他们敢于抒发,勇于评价,乐于沟通。怎么营造这样的氛围呢?关键是教师要放低身姿,用平等、民主的态度,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要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去表达。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回答“1500÷3”这个问题时,脱口而出“50”,其他学生在听到他的答案之后哄堂大笑。这种情况下,回答错误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觉得尴尬。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及时缓解这位学生的尴尬情绪,先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坐下,然后再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说:这位学生其实并没有把答案说完,他这是换一种方式来考验你们,谁能接受这个考验?这个答案你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大家停下了笑声,开始思考,有的学生举起了手,说“是500”,有的说“是50个十”,有的说“是5个百”,还有的说“如果是1500÷30,那就是50了”,在这样积极融洽的氛围下,第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在不同的答案中也渗透复习了数的组成,更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二、构建丰富方式,参与交流指导,让学生有效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交流能起到引发孩子们思维活动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地选择不同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如小组合作交流、生生多向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师生互动交流,时间短,效率高,在交流时,教师可以适时有效地拨正学生思维的偏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出有效的建议,使交流顺利进行。生生多向交流,可以放开束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也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为自己下一步解题提供方法和思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各生生组合的交流进行现场观察,介入指导,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理清思路,使交流顺利进行下去,同时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新的生成,收集学生产生的思考点,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一次实践课上,讲解三角形性质的相关内容,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多媒体和实际的操作都能够明白这个定理。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问道:“5cm、4cm、12cm这一组中,5cm+12cm不也大于4cm,为什么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呢?”此时,教师就需要充分调动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上述长度的木棒,进行三角形的构建,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辩论。先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5cm+4cm,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12 cm。”还有的学生提出:“任意两边,就是指任意两条边加起来都得大于第三条边,这样的话,就要考虑三种情况,5cm+4cm的和要大于剩下的第三条边;5cm+12cm的和要大于剩下的第三条边;4cm+12cm的和要大于剩下的第三条,都满足了才能围成三角形。”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想要知道能否构成三角形,主要看两条短边的长度加起来是否大于最长边。如果这一条成立,那这样的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对于同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会让学生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维,进而弄清楚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恰当改编教材,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交流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总需要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因此,教师想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更加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材的合理和创新性使用,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和深入的钻研,也需要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情况有着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转变成学生喜欢和接受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造,比如可以将教材中那些偏重理论化的内容转化为能够让学生亲参与的活动问题;可以创设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负数》一课时,教师能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单纯地对书上的例题进行逐一的讲解,而是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寻找生活中的一些负数现象,如温度计、气温、海拔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所获得的信息,通过生生、师生的多向互动,在倾听与交流中使学生有效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再加上教师适当调整、补充,最终使学生完备了知识体系。

四、教给训练方法,学会倾听对话,让学生提升能力

合作交流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想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交流方法。而学会倾听就是开展交流的基础,只有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才可以为自己更好地交流做铺垫。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倾听别人发言过程中主要的内容点,倾听别人表达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或者问题,并针对这些漏洞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然,学会了倾听,只是给交流提供了契机,教师还得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对话。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和要实现的目标,比如规范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让中年级学生能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學会说一些逻辑清晰的话,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甄别其他学生交流里的优、缺点,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明确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当然,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合作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借力信息技术 助力物理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