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寐”在古代文献中的意义

2017-04-22吕传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屠户神情蒲松龄

摘要:“假寐”在古文献中的意义主要有:和衣打盹或和衣而睡;假装睡觉。

关键词:假寐;意义

“假寐”一词辞书的解释不尽相同,《汉语大词典》释为“和衣打盹”,修订版《辞源》释为“和衣而睡”。其实二者是“假寐”的两种意义情形,且看例证:

“和衣而睡”例:1.《诗经·小雅·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 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郑玄的解释是正确的。抒情主人公和衣而睡,但因为内心忧愤没有睡着,便在床上咏叹起来。2.《左传·宣二年》:“(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杜预注“假寐”为:“不解衣冠而睡。”因为离上朝还有一段的时间,赵盾就坐着小睡一会,以待上朝时间的到来。3.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寻至旧宿处,倚壁假寐,以待天明。”4.蒲松龄《聊斋志异·雷曹》:“少时乐倦甚,伏榻假寐。”蒲文两例明显都是和衣而睡的意思。

“打盹”例:1.蒲松龄《聊斋志异·缢鬼》:“范生者宿于旅,食后烛而假寐。”这里无疑是说范生饭后在烛光下打瞌睡,如果是上床睡觉的话,那就应该吹灭蜡烛了。2.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里的“假寐”可根据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来确定。在屠户前面的那只狼是像狗一样坐着的(其一犬坐于前),眼睛似乎闭上了(目似瞑),神情很悠闲(意暇甚),可见狼是在坐着打盹了。狼的瞌睡状是用来麻痹屠户的,意在让其丧失警惕,以达到另一只狼从背后攻击的目的,因此文中的“假寐”解作“坐着打盹”,很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狼诱惑屠户的那副神情。

在古代文献中,“假寐”不止有以上两种意义,它还有“假装睡觉”的意思,这一点很多词典漏掉了,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1.席地枕石,臥看牛女。一更向尽,恍惚欲寐。楼下有履声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见公,惊而却退。(《狐嫁女》)2.生不语,假寐以俟之。俄见少女以纸条拈细股。(《小谢》)此二例毫无疑问都是文中人借假装睡觉来观察将要出现什么、发生什么。

综上所述,“假寐”在古文献中的意义主要有:1.和衣打盹或和衣而睡。2.假装睡觉。这样解释该词才较全面。

作者简介:吕传文(1967—),男 ,山东临朐东城双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屠户神情蒲松龄
月夜下的逆袭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狼》的寄托
蒲松龄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很多年后
神情在中国舞中的作用初探
张屠户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