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提问,多元发展

2017-04-22胡燕萍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胡燕萍

[摘 要] 教师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检查学习、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从提问的对象,目标,方式,时间点和关键点等方面提出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几条策略,从而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 早期阅读 有效性提问 指导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绘本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在早期阅读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幼儿和绘本的纽带,是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思考,检验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拉瓦特里所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早期阅读中教师提问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

(一)忽视提问的层次性

教师在根据绘本提问时欠缺层次性。⑴缺乏难易层次。教师的提问在难易设置上层次不明显,有本末倒置现象,使幼儿无法通过阅读培养秩序感、层次感。⑵忽略个体差异。提问的设计偏于“大众化”,只适合大多数幼儿,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二)欠缺提问的随机性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会突然对阅读中某一非重点内容特感兴趣,教师在对幼儿突发想法的应对中缺乏一定的随机性,无法有效地解决,而只是匆匆忽略、慌乱解决,在随机提问的设计上欠缺巧妙的艺术性。

(三)缺少提问的开放性

在集体阅读中经常老师问:“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做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这些提问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性回答,使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观察只存在于表面,无法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幼儿的思维无法被有效激活,原有经验无法得到再现与提升。

(四)问题范围狭窄,目的性不强

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只为诱出预设的内容。如: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较少关注绘本材料的多元价值。

(五)提问过于杂乱,针对性不强

提问时缺乏对幼儿已有知识水平的深入了解,缺乏对绘本材料的整体理解,在活动中上打“问题战”。提问过于频繁,提问时信手拈来、不假思索,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乱问,带着幼儿游离阅读活动中心、脱离活动重点去讨论问题,消耗时间。

三、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教学活动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斯特林G卡尔汉教育理论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幼儿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场景,经常是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所以,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特定情境下是决定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3. “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頓悟”由此而生。

(二)概念界定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幼儿主要是通过图画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

早期阅读的主要对象是图画,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提问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激活经验——提问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

1.对同年龄阶段个体差异的幼儿提问

在分析绘本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给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先帮助他们建立表达的信心,再不断引导他们回答更难的问题。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逐步加大提问的难度,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大兔子爱小兔子的?”、“小兔子为什么希望自己比大兔子跳得高、跑得远呢?”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语言水平、经验水平基础上获得提升。

2.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问

小班:喜欢参加富有童话色彩、游戏性、情境性较强地早期阅读活动,所以提问以描述情景为主。如:教师问:“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她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她停下来呢?”对于小班的幼儿提问要具体化。

中班:以故事的意义及对故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推断和预测性提问。在《逃家小兔》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在马戏团走钢丝时,大家的目光为什么集中在兔妈妈的身上?她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

大班:要以涉及到对故事的评价和判断为主的提问,在阅读前后与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大卫,你不要》的教学活动,教师问:“大卫这样做对吗?” “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二)紧扣目标——提问要紧扣教学活动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教师要保证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有至少一个或一组关键性的问题加以剖析和解决。

在绘本活动《朋友》中,教师为该活动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绘本画面,连贯、生动地进行讲述。

2.通过故事,懂得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成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它们能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它们喜欢这对朋友吗?为什么?”

“着火了,长颈鹿和小鳄鱼是怎么做的?它们想了什么办法?”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绘本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抓住关键——主要在哪些地方提问

1.抓住疑难点提问

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幼儿思路。如:在《逃家小兔》的教学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因果关系是本次活动的疑难点,老师通过提问:“妈妈变成捕鱼人去抓小兔子时,鱼饵是什么?”、“妈妈变成园丁,去找小兔子时,篮子里放的是什么?小兔子在哪儿?”系列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非常强调的因果关系,使幼儿理解妈妈每次的行动全都是为了自己,也就是随幼儿的变化而变化。

2.抓住发散点提问

在早期阅读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逃家小兔》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时,妈妈想变成什么?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让幼儿思考、猜测之后再揭开谜底,幼儿的创造花火不断闪现。

3.抓住矛盾点提问

可以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进行提问,使讨论的中心更贴近目标要求。如:在《逃家小兔》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在马戏团走钢丝,大家的目光为什么集中在兔妈妈的身上?她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引导幼儿了解走钢丝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可兔妈妈为什么还要去走呢?通过讨论矛盾的交集点,使幼儿深深感受到母亲对自己宝贝的浓浓爱意。

(四)巧设方式——运用效果各异的方式提问

1.开放式和特定式的提问

在《爷爷一定有办法》活动中,开放性提问可以这么说:“爷爷是怎样有办法的?”特定性提问又能说:“爷爷做了什么事情表示他非常有办法呢?”

大班的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所以在提问时开放式问题可以多一点,比如“为什么?”,“发生了什么?”等。

小班的幼儿比较自我,可以特定性强一点。

中班的幼儿是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一部分的幼儿已经趋向理性,一部分幼儿还在比较简单的思维,所以在提问时要和题兼顾。

2.启发式提问,拓展幼儿想像空间

例如:在长颈鹿和小鳄鱼互相营救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它俩会想什么办法呢?”“它们是怎么救小鳄鱼的?”教师要抓住“想办法”这条线索,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使幼儿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想到一种方法时能“举一反三”,激发幼儿描绘出丰富的语言,拓展其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引导式提问,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活动中,预设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引导式提问。首先是“你身边有像大兔子一样的人吗?”在得到幼儿的肯定回答后,再跟进问“他们是如何表达对你的爱的?”尝试帮助幼儿概括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着问“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又是怎样表达的?”教师不断深入地引导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4.推进式提问,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要根据绘本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还要设计好序列问题,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而不断推进幼儿的思维进度。

如绘本《朋友》片段:

“书的题目是什么?”

“怎样的人能成为朋友?”

“它们能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大家觉得它们能成为朋友吗?”

“你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曾为你做了些什么事?”

这些问题展开的逻辑顺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但如果交換一下这些提问间的前后顺序就会打乱幼儿思绪,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五)适时追问——提问要抓住幼儿活动契机

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追问

追问有着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再次提问,二是随机的、临时的提问。要把握好这两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首先要考虑何时追问?在何处追问?

(1)在缺乏思考时进行追问。幼儿的思考借鉴他人较多,缺乏自己的见解。在表述的时候总是重复别人的意见或旧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追问,来鼓励幼儿创新。可以多问:“为什么?”“怎样理解?”等,引导幼儿在缺乏思考时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的点,体会思考带来的愉悦。

(2)在欠缺深度时进行追问。幼儿在认真思考、讨论中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地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要及时追问,为幼儿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幼儿开拓思路,避免一知半解,要突破活动重难点。

(3)在产生歧异处进行追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地思考与理解,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个性品质。如《天生一对》教学片断:

教师:一天,长颈鹿带着小鳄鱼来到了长颈鹿城,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长颈鹿带小鳄鱼去吃糖果了。

幼儿:它们一起在吃冰淇淋。

这时幼儿只针对画面内容进行回答,回答得比较粗浅,不能再深入了,甚至是陷入了僵局,这时教师应适时追问。

教师: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小鳄鱼做着怎样的姿势呢?小鳄鱼的姿势与周围的长颈鹿一样吗?

这一系列的追问让画面重新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引领他们去深入观察动物们的特点,分析、讨论发现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激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2.对幼儿的不同回答作有效反馈,也是进行有效追问

在反馈幼儿回答的时候,让幼儿有所收获。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大兔子怎样爱小兔子时,先问能力较弱的幼儿:“大兔子爱小兔子吗?”在幼儿作肯定回答后马上追问:“大兔子是怎样做的?”幼儿只做了大兔子所做的三个动作,没有用语言表达。这时我们便及时给予提升和概括:“你发现大兔子的手臂比小兔子长,大兔子跳得比小兔子高,大兔子跑得比小兔子远。”我们的反馈让幼儿理解了大兔子做的三个动作的意思。对能力强的幼儿,我们直接提问:“大兔子爱小兔子吗?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时,幼儿基本上能概括并完整表述。教师先作出反馈“你的回答很完整”,然后追问“大兔子为什么总是比小兔子跳得高、跑得远呢”,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六)改变观念——认识到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幼儿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活动过程之中和活动结束时的提问都十分必要,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其有效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在不同时间提出的问题,幼儿所获得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开始之前的提问能引导幼儿注意到一个新的探究和学习领域。

活动过程中的提问有助于幼儿注意到某种关系,使操作变得更有意义。

活动结束时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澄清已发现的关系,并能使幼儿注意到新的探究领域。

五、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早期阅读系列活动对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我深刻地体会到:

(一)成功之处

以前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因为背教案而忽视对幼儿应答的关注。只注重把教案中设计的问题全都问完。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幼儿在阅读中都能找到答案的,主动权被教师控制,幼儿缺乏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与运用,阅读中思维的想象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再加上由于幼儿的人数较多,给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来了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抓住幼儿阅读的情感,进行有生活性、体验性的提问;能突破思维定势,进行联想性、猜測性的提问,那么提问的有效性也就得到凸显。

1.激活了幼儿的发展性思维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灵活的运用有效性的问题,激活幼儿的发展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促使幼儿依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去理解作品,在问题中将幼儿的直接经验与集体活动所展示的间接经验融为一体,帮助幼儿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接受新知识,这样的问题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动力作用。

2.帮助了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

有效的提问紧扣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展开。使幼儿一听就明白,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回答。例如:在活动《动物过冬》活动中,首先我们根据幼儿收集的动物和过冬的方法上分,设计了提问的内容,并在归纳幼儿收集的资料中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收集的动物不是平常接触的,能力弱的幼儿收集的就是平常大家接触的,很多幼儿普遍知道的过冬方法。所以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在相互交流中这一环节中,就请几个能力一般的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动物的过冬方法,然后请相同的动物或相同的过冬的方法的幼儿上来简单地或补充的介绍自己收集的内容。最后请能力强的幼儿,选择独特的动物和过冬方法的幼儿来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内容,起到丰富和提升知识内容的效果。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有展现的机会,都理解活动的内容。

3.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教师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幼儿的兴趣点等依据来设计提问,教师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活动内容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这样为师幼互动做好有效的铺垫。例如:在活动《夏天服装秀》中,夏天的一些常见衣服对于幼儿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了。可是如何帮助幼儿们在熟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了。在活动前,我就请幼儿和家长在家中合作完成夏天的服装。活动中我先引出现在是什么季节,问幼儿们在夏天最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服装,幼儿们纷纷讲出自己喜欢什么。让幼儿在了解夏天季节特征的基础上,出示ppt中服装,你们都看到有哪些衣服呀?幼儿们回忆并说出看到的服装的名字。幼儿们很感兴趣,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当请幼儿们介绍和父母在家中做的服装时,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呀?你做的是什么服装呀?幼儿们都大胆表述。活动结束时,每个幼儿都成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漂亮衣服,并进行了介绍。幼儿们都非常兴奋。可见,提问只要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教育活动就能很容易的帮助幼儿学习新的知识。

(二)反思之地

早期阅读的有效提问是“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们得到了许多有效的经验、方法,如何有效地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在多次实践中体会,犹如自己在水中投石,才能激起层层涟漪,学会灵活多变地提问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提什么问题是“好问题”,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这没有固定答案和标准,教师主要是认真分析读本、了解幼儿、根据早期阅读教学情境计出有效的、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的对话。

参考文献:

[1] 姚芸.小提问,大智慧——优化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提问[J],基础教育研究,2006(12).

[2] 蒋晨.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方式[J].早期教育,2000(5).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问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