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7-04-21张敏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敏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初步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有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能较为准确的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小学语文的学习能让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使其了解美、向往美、追求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阅读的能力,能够在课后独立自主的完成适量的课外阅读,如童话、诗词、故事、寓言、绘本等。通过阅读的积累,使学生能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简单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描写,知道如何去阅读文章,学会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及其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本身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揣摩,能够在阅读文章后说出对文章的喜好、憎恶,懂得崇敬文章描写的英雄、同情文中命运多舛的人物、向往文中描绘的美好,使学生学会向往美、追求美。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单探讨。

一、课前准备

一篇优秀的文章能充分激发出读者阅读的欲望,同样的道理,一段精彩的导语也能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加上小学生对事物极度好奇的心理,导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其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在阅读课上教授的课文进行熟悉,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前引导语设计,在正式进入课文阅读前先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师在教学《四季》这一课文的时候,就可以以此进行引导:“春夏秋冬就是四季,你们都领略过四季的变换,但是你们平时对四季有仔细观察过么?”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的告诉老师:“仔细观察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谁能说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这一环节中就会暴露出很多学生都不怎么了解一年四季,老师提出的问题刚好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透露,促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通过课文来领略四季的魅力。俗话说:“春华秋实,夏长冬藏”,学生在仔细阅读了课文过后就会明白这一道理。而因为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进行了合理引导,激发了学生对该课文的兴趣,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极为认真和投入,在学生阅读后几乎都能很好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轻松的完成的本次的教学任务。

二、以生为本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教师通过在课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伴随着大量的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认清在交流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训练。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找出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并提出对课文的疑问,通过同学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来消除疑问,如果在讨论中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寻求教师的帮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行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多方面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信与思维自由,因为创造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敢于挑战固有规则,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一个过程。具备创造力的学生必须是对自己极为自信且思维自由发散的,自由发散的思维能使学生的想象不被束缚。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要是学生学习上的朋友。

三、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形成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最纯粹的动力,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逐渐爱上阅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内容过于复杂容易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内容太过简单会使学生过于骄傲,从而使其无法沉下心来进行阅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低年级阶段,在阅读课要求学生借助拼音将句子读完整,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复述出句子即可,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年级阶段,在要求学生将句子读懂的同时,还有要求学生要会简单把握句子的结构,能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断句,且附带一定的感情色彩,能自行组织语言将一句话的意思进行准确表达。高年级阶段的要求略微提升,学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進而能独立阅读理解一整篇课文,能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步一步的慢慢提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阅读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阅读,并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四、学以致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并不会刻意去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只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落到实处,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的语文课堂,教师花样百出,学生兴趣盎然,可谓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可是一问到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就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让其回答所学课文的大概意思,结果是闪烁其词,根本不得要领。课堂教学是要求形式多样化,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每节阅读课都需要围绕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合理设计,使知识能够落到实处,被学生掌握运用,不能只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这一核心。阅读课文知识得到落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方法独立自主的完成文章的阅读,并对文章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五、沟通交流

在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教师教学方面的,也有学生学习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合理调整教学中知识的侧重点,以此来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也要及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进行反馈,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这样的相互沟通,才能使教学的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目的,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爱上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取得不俗的成效。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