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2017-04-21罗明珍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整合探讨信息技术

罗明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成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探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发展将促进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将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将被重新定位,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教学习惯将被改变;师生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新型模式将逐渐展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设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我校在这方面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建起学生电脑室7个,教师备课室48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96个,电子阅览室5个,视频接收室8个,各部门的办公室全部配齐了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电子化管理档案,学校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为我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其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程,促进学科课程的改革;另一种是将各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其目的是通过学科课程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不管哪种整合都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不是孤立的,独立的运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整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以为利用多媒体上课就是整合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教师运用电脑备课、下载资料;运用电脑制作一堂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教学光盘等。这些只是教师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的运用,没有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多的是老师在演示学生在观看,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只不过是用鼠标和键盘代替了粉笔,大屏幕代替了黑板罢了。

(二)以为上几节信息技术课就是整合

信息技术课大多都是流于形式,上上网,打打游戏,应付会考,学生并没有去认认真真地操作,对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也不明确,只是觉得好玩。当然也就谈不上将各科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中去学习,微机课最多也就掌握一些微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没有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其它学科内容更深的渗透。

(三)为了整合而整合,过于注重形式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掌握电脑技术的熟练程度,一堂课,音像视频、PowerPoint、Flash等齐上阵,对学生进行超量、超时的“信息轰炸”,资料一屏又一屏,忙了大半天,却忘记了这是一节什么课,像这样的情况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中都能见到。这样的课仅只是对知识的汇总和呈现,没有抓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转变的应是观念,而不是电脑进不进课堂。

(四)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功与否,还得看这一支教师队伍掌握现代化技术水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情况如何。目前各校的教师对教育新观念,新形式,新课标的掌握情况还参差不齐,有待大力提高,有的学校个别教师到现在还不会用电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

如何使学校现有装备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完美结合,使目前的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以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各科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对象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也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拓展、应用或巩固其他学科知识,这在以应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例如,以任务来驱动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汉字输入时,可以融入语文课文学习;学习搜索引擎检索时,可让学生到网上检索某学科專题练习;学习VB程序设计时,可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等,这些练习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都是很容易实现的,这种整合方式主要是把各科作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该环境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都能起到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

第一、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这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这里,可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等进行知识重构。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在这里,可利用习题库进行自我评价。

(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

这种方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选优除劣的分析,归纳处理;并利用文字处理工具、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和总结。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去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问题不在于电脑进不进课堂,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它做什么。认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这是错误的,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成功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师还应明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形式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沾边。运用不当,反而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的教师还应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艺术。

俗话说教无定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从“教”变为“导”,与学生的关系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向伙伴关系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也可以进行即时性的点评、反馈。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能力,充分展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掌握网络对获取新知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猜你喜欢

整合探讨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