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识字教学

2017-04-21孙明霞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运用多媒体

孙明霞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們逐渐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拓宽了学小语文教学的渠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效率,是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应用信息技术,是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多媒体;运用

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一般采取计算机软件功能,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数字、图片、视频、动漫、声音效果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关联,这种方法合理地综合了教育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对小学语文识字部分的教学很有效果。

一、看视频,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小学语文《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描绘秋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秋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飘”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又如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在教学中先出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图到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对汉字产生神秘感,接下来再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料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让孩子在游戏中长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①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都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认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会溜回水中。②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会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读对十个就是100分。③“摘苹果游戏”。画面上有一颗苹果树,树下有个篮子,每个苹果上面都有生字,只有读准了上面的生字,苹果才会被摘到篮子里。这些游戏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课堂氛围也被充分地调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

三、用多媒体提供感性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意”

识字教学是凭借事物来认识、理解记忆汉字,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往往理解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经验有直接的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字的教学有着绝对的优势。如“前、后、左、右”这四个字的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这几个字的意义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辨别。先映出一只大熊猫,紧接着在大熊猫的后面映出一只大象。师问:“大熊猫在大象的什么位置?大象在大熊猫的什么位置?”生答:“大熊猫在大象的前面。大象在大熊猫的后面。”从而对前后的意义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变换大象与大熊猫的位置,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从而使学生对前后的意义有了正确的了解。然后,在屏幕上映出小羊和骆驼,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左、右的意义。这样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前后左右的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想。

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网络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能够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网络可以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利用远教资源会空前扩展师生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远教资源,农村教师可以获得学科的相关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远教资源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对“雪”字的教学,本人是这样教学的,上课时并没有下雪,就利用视频教学让学生观察下雪的情景,理解“雪”的意思及记住它的写法。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三》,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加之这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对子歌,为了吸引学生,让学生们有浓厚的兴趣,有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我采用了视频播放的方法,把课文中的美景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在画面欣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新的知识。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画面,将复杂的东西一下子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种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一下子就能熟悉并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这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将学生由听讲者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恰当、巧妙,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功能和特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严格遵循其使用原则,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掌握本领,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天堂。

参考文献:

[1]陈洁.低年级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2007(3).

[2]苏立康.小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颁发

[5]陈丽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新课程(小学)》2010年10期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