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世界现代化及中日现代化发展的比较

2017-04-21毛爱萍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比较中国现代化

毛爱萍

摘要:世界现代化的大致发展过程。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起步大致在同一时代,然而,這两个东亚国家在近代史上的发展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是发展背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导致。

关键词:现代化;世界;中国;日本;比较

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称为现代化,它是包括我们所说的近代化、工业化、民主化等多种概念的一个总称。

一、现代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

(一)世界现代化的起源

大约从14—16世纪起,西欧的城市商业文明开始对农业文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可以看成是世界现代化的起源。尽管当时西欧的城市和商业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但它独立发展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的特点,却使它向当时的主体农业文明发起了挑战,如资本主义萌芽在城市手工业和商业中产生;文艺复兴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的进行和民族国家的出现等,一种新的精神发展起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巨大转变,社会变动的时机已经来临,这就是近代世界的起点,现行世界史教材也把这些古代史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为近代历史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现代化是在政治领域首先开始的

英国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英国革命则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最终为克服专制王权铺设了道路。这之后,英国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工业革命的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发生飞速发展。随后美、法两国也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接踵而来,并引起了整个欧洲封建国家争相实行现代化的浪潮,现代化就在这些地区首先传播。这样,我们看到,为追赶现代化潮流,革命风起云涌,法国革命、德国革命、北美独立战争、1848年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美国南北战争等;民族国家的发展,战争此起彼伏,英荷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最终发生了世界性战争;社会的重新整合,阶级斗争尖锐,宪章运动、法国工人起义等等。到了20世纪初,欧洲北美已基本完成了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的先行者。英国原来的移民或殖民地也成为发达地区。从本质上说,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

(三)现代化经历了由西欧向整个世界扩散的过程

当现代化向欧美以外推进时,它表现出了极强的扩张性。最初,这种扩张在一些“边缘文明”地区进行,如非洲、美洲、太平洋岛屿等,为欧洲集聚了大量的资本。工业革命后,扩张逐渐向文明核心地区扩展,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都不同程度地落入其中,世界也随之连为一体。不过,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同的文明和种族经历了不同的探索和挫折后,从19世纪中期开始,也纷纷对传统进行变革,也先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最初,它们大多(除日本)从模仿西方开始,单纯进行“器物”的现代化(洋务运动表现最突出)。经历失败后开始思想、制度变革,如辛亥革命、印度革命、凯末尔革命等等。二战后,现代化的浪潮推向全世界,首先是实现民族独立,随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到了20世纪末,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亚洲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可见,现代化经历了由西欧向整个世界扩散的过程,无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还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发展和解体过程,甚至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一切都和现代化有密切关系。

(四)近代思想史的主线是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近代以来的思想潮流主要有理性主义(现代化社会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否定中世纪封建神学观)、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自然延伸,现代化社会另一基本思想,追求客观真理)、民族主义(宣扬民族与国家的结合)、民主主义(尝试以平等、民主解决社会矛盾)、进化论思想(追求先进,主张改革)和社会主义思想(超越弊端日益暴露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追求)等等,无一例外都有符合现代化发展,服务于现代化要求的特点。

二、中日现代化发展的比较

综观世界历史,古代日本的发展一直在中国之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中华文化圈”内。而从近代初期来看,两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也是中国大约提前十多年就被打破,当日本国内正在酝酿推翻幕府时,中国的统治者已经在镇压了一次大规模人民革命后进入了新办先进工业的高潮。但是最终,19世纪末两国之间的战争却宣告了日本在现代化追求中的胜利。应该说,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起步大致在同一时代。然而,这两个东亚国家在近代史上的发展结果却大相径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

(一)首先从背景来看

1.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排斥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极其困难地缓慢生长;而在日本,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两国的封建经济的不同特点决定的。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中,长期利用对土地和赋税的不断调整,将商业和手工业牢牢地控制在农业发展当中,形成了分散性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础。而日本至德川幕府统治开始,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国家,以藩国为单位形成了封建领主经济形式。各藩国之间的商业贸易未来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和西欧有类似之处。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一段时期,我们也可以发现两宋时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和政治上的分裂有某种必然联系,而自13世纪以来长期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乃至对外的零需求,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二)再看两国对现代化的学习方式

中国是从模仿西方开始,单纯进行“器物”的现代化(洋务运动),经历失败后才开始对思想和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不仅仅是一个放慢了步伐的过程,从洋务派站在顽固立场对维新运动的阻挠、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沦为革命派的敌人等表现,我们看出了中国现代化 阻力不仅来自封建王朝,来自西方列强,更来自“西化的前辈们”,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动摇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态度和信心。而日本,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抓住了现代化的核心,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几乎同步进行,这使它独立于后发展国家现代化模式之外,成为一个特例。不断有人撰文分析其原因,或曰政治体制的集权效果,或曰民族文化的好学精神,或曰经济基础的开放风格等等,不一一而论。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已经成为东方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它已经在试图将中国置于它所倡导的“日本文明圈”中来。与此同时,中国大概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才开始向近代化社会转型,落后日本大约三四十年。

猜你喜欢

比较中国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