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探析

2017-04-17周田田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研究

周田田

[摘 要]民粹主义是一种以平民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当今,在整个中国范围内,民粹主义泛滥严重、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外交民粹主义以及文化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有鲜明反现代化倾向,长期来看,其弊端大于其优势。消解民粹主义,我们可以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规范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理性公民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民粹主义;当代中国;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032 — 03

近年来,中国民粹主义不断涌动。2015年台湾大选以来,台湾民粹主义甚嚣尘上,民进党打着“民主”的旗号,鼓动台湾岛内的民粹主义势力为“台独”摇旗呐喊、推波助澜,使两岸关系严重倒退。香港的民粹主義也日益兴起,特别是“反高铁”运动、“电子公投”和“占中”运动等一系列事件似乎都预示着香港即将步台湾的民粹后尘。然而,不止台湾、香港地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各种民粹主义现象频现,网络民粹主义愈演愈烈,外交、文化民粹主义持续发酵,防止各项政策被民粹主义左右仍是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保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关键之一。要防止民粹主义泛滥就要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及当代表现形式,趋利避害,对症下药。

一、何谓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一种以平民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民粹主义在当代表现为一种批判性的社会理论,它以人民崇拜为核心理念,主张大众民主,追求道德至上主义,它的批判性在于强烈的反市场文明、反现代化倾向。虽然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论述比较多,但是还没有将民粹主义的定义完全确定与统一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民粹主义表现形态非常多样,似乎每一个民粹主义事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在中国认同度比较高的关于民粹主义基本理论的论述是俞可平教授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中的概括,他提出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①。可以说,在各个国家、各个历史阶段均能发现民粹主义的踪迹,它并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而是依附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上。它的一系列主张,例如它重视发动群众,主张没有中间环节的直接民主等等,都显示出鲜明的反精英的平民价值核心特点。

二、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

(一)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出现的原因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泛滥越来越严重,时间上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民粹主义的泛滥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对立;对“左”的思想没有彻底清算;主流意识形态未能与民粹主义切割等。下面将尝试从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对立。民粹主义思潮的涨落源于社会矛盾的张力,它的泛滥恰恰是因为民众诉求长期得不到呼应、利益受损。改革开放后,精英体制得到恢复和重建,主要是干部重新成为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被平反成为文化精英,改革开放后各类商人崛起成为经济精英。精英体制并不必然带来民粹主义的泛滥,但是为什么精英体制的确立使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形成泛滥?既有历史缘由也现实原因,历史的因素主要是因为中国革命过程中长期盛行平均主义,而且革命有强调群众路线而蔑视知识分子的传统等;现实原因是,我国目前的精英体制是不健全的,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精英阶层的腐化、权贵化,造成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对立。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被确立起来,市场经济带来了利益分层,利益分层势必带来阶层分化。管理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以及掌握财富的私营企业家成为上层社会的代表,享有决定利益分配和政策制定的权利。相比之下,底层民众的境遇就不一样了,社会现实很容易使他们无力谋生,当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很容易产生“仇富”、“仇官”心理。渴望有一种声音讲出他们的诉求,希望平民成为社会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民粹主义的泛滥便不足为奇了。

第二,对“左”的思想没有彻底清算。“文革”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曾经对极“左”思潮进行批判,但并不够彻底。这就使得极“左”思想在民众中尚有残留。改革开放之后,正因为部分民众“左”的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再加上对社会现实不满,就很容易使他们反对改革开放,产生对“文革”时期“造反有理”的怀念,从而接受民粹主义思想。而在知识分子中,也是由于“左”的思想没有清算彻底,出现了新“左”派,他们否认改革,认为中国现在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赞扬文革时期的“大民主”,宣扬民粹,这使得民粹主义在知识界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未能与民粹主义相切割。民粹主义重视平民的力量,主张发动群众,在我国革命初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民粹主义一直以各种形态广泛存在,毛泽东就曾经警告过“民粹主义在我们党内影响很大”。而现在,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中仍然有很多与传统的革命观念相吻合的地方,而传统的革命观念中就包含有少部分的民粹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相对忽视了意识形态建设,没有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粹主义、“左”派思潮以及其他社会思潮进行彻底的清晰的概念厘清,这就使得民粹主义格外喧嚣。

(二)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

第一,网络民粹主义。现代中国,民粹主义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式——搭上了网络这一顺风车。网络技术空前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了更便捷的交流,另一方面是各种信息呈现鱼龙混扎的乱象。在网络这个大平台,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自由组建网络小团体,虽然我们近些年加强了网络监管,但难免出现漏网之鱼,这就给民粹主义的发酵制造了温床。我们看到近年来典型的一些民粹主义事件,都是通过网络传播并持续发酵。网络民粹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不问是非黑白,不经过理性思考,盲目支持平民、反对精英;支持弱者、反对强者。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生官民冲突、穷人和富人冲突、一般民众和知识分子的冲突等,网络舆论便不问青红皂白,一边倒地站在弱势者一边。更可怕的是,一些民粹主义的追随者不顾现代文明规则,对于不同意见者,稍不如意,就诉诸暴力,或恫吓、或围攻。某些“网络大V”本身的知识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发表民粹主义言论,善于煽动、迎合民众情绪,获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追捧。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员、知识分子、富人都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但是,部分不法之徒的存在并不代表所有的精英群体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对于违法乱纪的精英群体,我们对其进行批判制裁是应该的,是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但是因为部分违法乱纪的人就推翻整个精英群体的存在价值,这是不理智的。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网络的温床使民粹主义持续发酵,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第二,外交民粹主义。外交民粹主义通常与极端民族主义合流。例如前几年的烧抢砸日本车事件,这是激进的民族主义也是民粹主义,以民族主义之名掩盖了民粹主义之实,这也体现了民粹主义在某些方面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相通,可以说“所有民粹主义或多或少是一种民族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流将带来严重的灾难,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就是“纳粹主义”,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民粹主义在外交事务方面还表现为通过民众向外交部门施压,以期达到改变外交政策的目的。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关系其国际环境的安全与否,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权衡利弊而不能任性妄为,而且,国际外交错综复杂,事实远不如表面那样简单。民粹主义凭借一腔激情,鼓动群众向外交部门施压,这是不理智、不负责任的行为。近些年,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我们的脊梁越来越硬,在对外交往中也越来越强硬,这是令人欣慰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守住原则底线,不能被民粹主义绑架。

(三)要弄清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双重性质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双重性质表现在:一方面它危害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它又确实代表了底层民众的利益呼声。

说民粹主义危害社会主义建设是因为首先它反对市场经济,反对现代化,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其次它主张平民的“大民主”,所谓“大民主”不是民主,而是民众暴力,它没有法律保障,主张暴力夺权,“大民主”的主张会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后,它反对精英阶层,煽动民众的“反精英”情绪,更有一些人主张彻底打倒精英,让底层民众主导社会,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使社会分层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渐加深,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民粹主义又确实代表了底层民众的某些利益呼声。有学者说民粹主义是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政治生活和社会政策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民粹主义的主张确实是我们了解底层人民呼声的重要途径。当今中国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平民渴望公平公正,向往平等的社会是正常的诉求,民粹主义使政府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

虽然民粹主义具有双重性质,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即民粹主义实质上反对现代化,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大潮流。所以,不管在当代还是从长远来看,民粹主义的弊端都要大于其优势。

三、消解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几点建议

民粹主义正在通过新的形式泛滥,若一味置之不理,既有可能造成社会普遍的“反精英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和谐,甚至危害国本。防止民粹主义的泛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由上层精英和无组织的底层民众组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结构下,底层民众没有广泛而切实的政治权利,国家很多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通常都是由精英人群主导,底层民众是不能参与或者直接参与的,当民众有了“自己的生活被别人主宰”的心理感受时,很容易会出现抵抗、逆反情绪,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政策实施之后会遭到群众的抵触,现在中国普遍的“反智主义”、“反精英主义”都体现了民众这种心理。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公众的政治参与,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政治意愿,给予公众更多的社会参与感。保障公民的切实民主权利,就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的法律法规,比如明确规定基层民主自治的程序、规章,确保每个人合理而充分地参与基层民主。同时,在决策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民主监督、民主建议、民主咨询的作用,降低民主参与门槛,使公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公众更能理性思考政治问题,同时在各阶层协同参与民主政治的同时可以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合作,增强彼此的“信任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规范市场经济,打破垄断,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初级阶段的、发展很不健全的。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导致经济领域很容易出现权钱交易、贪腐现象,导致社会财富被少数财团控制,广大的底层民众群体只掌握社会财富的一小部分。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加剧贫富分化,长期下来甚至会危害国体。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民粹主义的有所抬头根源就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对此,我们应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下决心、下狠心整治权钱交易,打破垄断,推进国企改革,扩大中产阶级群体,实现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即富人和穷人占人口的少数,中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中产阶层有经济基础,有政治参与的意愿,有民主的意识,是民主社会的主体。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社会结构也有利于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稳定。深化经济改革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必然要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意味着改革的阻力会很大,我们党和政府要拿出魄力,敢于啃硬骨头,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也都谈到要警惕利益格局固化,勇于突破既有利益格局的藩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消解民粹主义的激进情绪。

第三,加强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

在底层群众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生活水平长期偏低的情况下,民粹化情绪更有可能产生、蔓延。当人们不得不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汲汲营生却依然无法获得未来生活的确切保障时,人们会产生厌世情绪,更可能敌视和排斥他人,尤其是敌视身处高位的精英人士,也更可能相信阴谋理论。同时,由于自身生活保障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渴望寻求相对舒服、稳定的交往关系,更倾向于从同质化群体寻找安慰,这一特点也使得他们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群体操纵和蛊惑。因此,正像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建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向公众提供具有均等性、全覆盖、可获得、公正性和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安全底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平台,避免出现社会群体间的对立”。

第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性公民,提升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新一代思维理性、政治观念成熟、具备社会共识和勇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公民。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引导大众在进行政治参与特别是在网络上行意见表达时,增强自控和自律意识,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在面对有争议的政策或者官民冲突时,要有理性协商的态度,要认识到十全十美的政府和只有利没有弊的决策是不存在的,正是不断地政策改进和纠错才使得社会更加进步。同时,社会精英们在批判民粹主义的同时,也应摒弃主观偏见,反躬自省,规范自身言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自己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道德先锋、学识标杆,而不是人人攻击的“砖家”;特别是要停止居高临下的批判,体恤大众疾苦,为大众的利益发声,探究民粹主义产生的真正社会根源及出路,为国家和社会解决好、维护好民生和民权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一般来说,具有批判意义的民粹主义是现代性制度和文化是否健康,精英行为是否恰当的晴雨表。中国当下的民粹主义较少具有积极意义表明,中国当下的制度政策,尤其是政治制度和法治制度是有缺陷的。改变这一问题,一方面有赖于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另一方面则需要民众理性思考,勇于担责。制度和民众逐渐向更好、更理性的方向发展,民粹主义在中国的负面影响才会逐渐弱化,其进步的一面才会日益凸显,而这正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的。

〔参 考 文 献〕

〔1〕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01):89.

〔2〕陈龙,陈伟球.民粹化的媒介文化:从大众崇拜到“大眾”文化崇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3〕山小琪.麦克盖根的“文化民粹主义”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08,(09).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研究
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有效引导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