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茶:蝶变的路径和选择

2017-04-16胡继承

贵茶 2017年3期
关键词:品牌品质原料

文/胡继承

贵州茶乡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据史志上记载,黔属各地皆产茶,由于区域交通大山的阻隔,贵州茶一直藏在深闺。但是,经过最近十年艰苦努力,贵州茶从基地到加工到市场到一二三产业融合,整个产业链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茶叶产量连续10年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茶叶面积达到70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从309家发展到3776家,增加了11倍。茶叶产量2.5万吨增加到28.4万吨,增加了11倍,年均增长33.8%,茶叶总产值从6.2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增加了近50倍,年均增长53.7%。贵州茶产业的崛起已成事实,黔茶悄然崛起,已然实现从破茧到蝶变的华丽转身,黔茶之路,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增比进位、跨越发展的道路。

目标明确 路径坚定

贵州茶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路径选择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7年,我们提出把贵州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使茶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到2013年贵州茶园面积611万亩,成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一。第二个阶段,《2014—2016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贵州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这些目标的关键词是绿茶、原料、规模、安全、品质、生态、品牌。

贵州绿茶 秀甲天下

十年来,贵州始终聚焦绿茶主战略。我们坚信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出产绿茶最好的地方,贵州是中国唯一全境高原可以出产优质绿茶的省份,因为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酚氨比在8左右,在中国茶界炒风不断、故事不绝的情况下,贵州始终聚焦绿茶、坚定不移,种植的茶树品种除了普安、晴隆和湄潭种有部分大叶种外,95%以上种植的都是适制绿茶的中小叶种,因此,十年来,在国内贵州茶叶宣传的主题是“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贵州的十大品牌有9支是绿茶。更为欣慰的是,今年1月,贵州绿茶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贵州有61个县可以生产贵州绿茶,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品质特征在业内耳熟能详。已首批授予167家企业生产贵州绿茶,力争实现中国绿茶的大规模、大品牌之路。

夯实原料中心地位

十年来,贵州致力于夯实原料中心的地位,强力推进茶园种植面积上规模上集中度。从2007—2013年,贵州用了7年时间成就了茶园面积中国规模第一。十年来,年均新增茶园60万亩,已从2007年102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696万亩,茶园规模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这十年来中国茶园新增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在贵州实现的。在贵州88个县中,有78个县产茶,有43个茶叶主产县,其中30万亩以上茶叶县5个、20-30万亩县5个、10-20万亩县22个;万亩以上乡镇237个,5000至1万亩乡镇177个,占全省乡镇数量的三分之一;万亩以上村78个,5000至1万亩村292个。中国绿茶金三角已向以贵州为核心的武陵山区转移,东茶西移,茶叶回家在我们手上得以实现。

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

十年来,贵州聚焦安全,提出干净人、干净茶、干净钱,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的理念并努力践行,铸造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贵州把保证茶叶的安全、干净作为头等大事,投资400多万元把未来规划种植茶叶的400多万亩茶园用GPS定位,检测土样的pH值和7种重金属元素,确保今天种植的茶园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在安全的底线之内。2012年,贵州重拳打击了一些主产区滥施催芽素的行为,在茶园全面禁用催芽素。2014年,贵州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茶园全面禁用草甘膦和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仅全面禁用草甘膦一项,为了这杯干净茶,贵州每年付出50亿元的代价。茶园农药的禁用在国标16种的基础上提高到63种,在茶园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5000亩以上的村全面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对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在生产基地实行农残控制的联防联保,在禁用农药的查处检测上实行区域内农户联保、企业联保,严格实施“一损俱损”的制度。

在种植上,贵州强调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保护茶园及茶园周围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天敌以虫防虫、以虫治虫。贵州茶园森林覆盖率均在80%以上。在加工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贵州要求加工全程不准落地,实行清洁化生产,茶山采茶禁用塑料袋塑料盆。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全程可追溯的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和核心基地,可在线对从茶园到产品全程进行动态观测和质量追溯。产业的透明度得到明显提升。湄潭、凤冈、雷山、思南4个县成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贵州把安全干净生态铸造成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干净茶、欧标茶已深入人心。

世界茶贵州造

十年来,贵州聚焦产业聚集,依靠大规模的优质原料,走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的道路,致力于推进中国茶世界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认为能够成为中国绿茶和世界绿茶的原料中心、加工中心本身就是一种大品牌,贵州致力于推进茶产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彻底改变了过去家家户户农工商的格局。种茶的回归种茶,初制精制分离,跨区域、跨品种、跨季节的数字化拼配正在加速进程。目前贵州共有3776家茶叶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很多企业从产房到设备,清洁化、自动化水平在全国是一流的。产品的品类、品种、加工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后来者具备了改变中国茶叶行业“小散乱”传统生产销售业态的基础。在加工标准上,用标准推动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的优质茶叶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真正做一杯老百姓喝得起、放心喝、买得到的高性价比的好茶。2015年贵州制修订了贵州地域品牌新标准,把特级和一级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确定在40%以上,高于国标6个百分点,水分含量限定在6%以内,力争树立中国绿茶的新标杆。我们致力于推进无论给老外喝的茶还是给普通老百姓喝的茶要实现同厂、同线、同质、同标。2014~2016年,省政协牵头连续3年举行秋季斗茶赛,把夏秋茶的机制茶作为斗茶的内容,大幅度提升了贵州夏秋茶的机械化加工工艺和安全水平。大规模大制造成为贵州茶产业的主力。“黔茶新生代一天生产一万斤”成为贵州业界骄傲的口号。十年来,我们一直紧盯川茶,致力于把黔茶的成本做到与川茶同价,通过原料规模的扩张和大规模的机械制造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科技助力健康发展

十年来,贵州聚焦科技。在种植上,学习四川,以无性系为突破口,无性系茶园面积达到95%以上;在绿色防控上,提出“生态为根、农艺为根、化学防控为辅助应急”方针,编制了《贵州茶园套种林木目录》,在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以及生物农药等技术,目前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00万亩。2015年农业部在贵州召开了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会,认为贵州茶园绿色防控走在了前列。陈宗懋院士对贵州绿色防控多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近几年“黔茶8号”品种通过国审,“贵定鸟王茶”、“石阡苔茶”通过省审。建设完善了一批品比园、母本园,为未来茶园品种调提供技术储备。强力推进茶叶专用肥配方施肥达到150万亩,由于原料的迅速增加,厂家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自主研发革新机械和工艺,在贵州茶区方兴未艾。

“贵州冲泡”深入人心

十年来,贵州在中国到处摆地摊,在广场、在公园、在小区、在茶博会,搞品茗搞体验搞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痛感中国绿茶要用玻璃杯泡,要85度水泡,要芽叶好看要整齐,所谓茶道茶文化的繁琐,是国人望而生畏,茶叶高高在上,远离百姓,不再是开门七件事,我们提出贵州冲泡,想泡就泡,简单时尚,核心是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的贵州冲泡。实践证明:这个方法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泡出一杯合格的好喝的茶,能快速喝到一杯好茶,避免了人已走茶未凉的困境。这个冲泡方法也倒逼了我们生产过程中必须制出标准化的合格的茶,即目前绿茶中普遍存在的青草味(会使人胃寒的感觉)、茶淡、茶不香,在竞争中的致命软肋。目前,贵州冲泡在贵州茶界深入人心,推广迅速。我们调集了一批茶叶评审专家,在实验室就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进行了一个试验,证明水温越高香气越好,出汤时间越快鲜爽度越好,用投茶量多来解决茶淡的问题。

前路漫漫黔茶出山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绿茶和世界绿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品牌、贵州创造。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坚持不懈地累积了十年,我们相信,茶首先必须回归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不能再高高在上,不能再靠忽悠、靠泛文化,伪文化来继续损害中国茶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要把茶叶作为一个产业真正做透明,要靠大原料的产区集聚,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制造来铸造中国有规模有标准的真正品牌。要靠大生产大规模工业化的道路来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让老百姓喝得起。中国三十年来靠两位数的增长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绿茶的贵州制造也可以迅速地成为品牌。茶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要靠工业化的道路来解决,让老百姓喝得起,第二要靠严防死守安全干净的底线,让中国消费者和世界消费者对中国茶有信心,贵州对干净茶的目标是使农残重金属的标准大规模地和欧标接轨,真正实现同厂同线同价同标,在世界各国和大陆,在城市和农村都要推行一个标准。贵州绿茶天生丽质,生态美好,管控严格,基础扎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来实现这个目标。

猜你喜欢

品牌品质原料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