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贵州的绿色名片
——贵州茶以“工匠精神”馈赠世界

2017-04-16综合整理

贵茶 2017年3期
关键词:都匀茶园工匠精神

文-综合整理

绿色是贵州的底色,茶叶是贵州的珍宝。

一叶黔茶,从育苗到种植、从管护到采摘、从加工到销售,都以高标准做好每一个环节,有机种植、标准化生产,致力为世界奉上一杯干净茶。

有茶人曾评价到,贵州茶人十年的坚守,以工匠精神铸就黔茶飘香世界。黔茶,堪称工匠之茶,有茶人对茶叶的沉静与专注,更有对制茶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继承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贵州省领导指出,要把大力发展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

茶,是贵州五张名片之一。黔茶出山,是贵州优质农产品风行天下的绿色代言人。发展茶产业,是一项汇集扶贫、产业、民生于一体的朝阳产业。而工匠精神,正是黔茶一步一步漂洋过海,风行天下的“尚方宝剑”。

一丝不苟,让天下人都喝上干净茶

贵州,只做老百姓都喝得起的健康茶,

十年来,贵州茶叶聚焦安全,提出干净人、干净茶、干净钱,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的理念并努力践行,铸造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贵州颁布《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为10个茶叶品牌制定了27项省级地方标准,把标准的确定作为打造贵州制造、贵州品牌的核心内容,提出了最终实现拼配数据化的方向。由此创造了中国茶叶走向标准化的全新路径,这是改变中国茶叶业态的重大举措。

目前,贵州茶叶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全程可追溯的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和核心基地,可在线对从茶园到产品全程进行动态观测和质量追溯。产业的透明度得到明显提升。湄潭、凤冈、雷山、思南4个县成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贵州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在国标基础上多出63项,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在179个种植面积万亩、125个5000至1万亩乡镇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并全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大面积推广黄板、蓝板、杀虫灯以及生物农药。在全国率先制订并发布《贵州省茶园间作树木及技术要点》。在全国率先创建全程可追溯的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一项项坚实有力的举措捍卫着贵州茶的品质与美好:每年农业部对我省例行检测茶样300多个,合格率100%。

贵州生态的生态优势,奠定了做干净茶的基础,也是近年来国内出口规模企业云集贵州的重要条件,一些出口企业甚至来贵州自建5000亩、上万亩的出口基地。未来10年、20年、30年,中国茶叶的业态板块将发生改变,贵州将力争实现中国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确保干净和健康。

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认为,贵州提出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首先要确保贵州700万亩茶山的茶叶的干净,农残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还需要符合地方标准。欧盟的标准十分严格,其农残的标准有470多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茶叶大面积欧标,让外国人和国内老百姓都能按照统一的高标准,享用贵州的干净茶。

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这是中国茶界的梦想,也是贵州作为后来者的梦想。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茶,就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生态。贵州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并在茶园中采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贵州茶坚持标准化、专业化,茶叶加工厂的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精益求精,让每一杯黔茶都有尊严

贵州对于茶叶的加工工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1982年,都匀毛尖荣获世界十大名茶。2016年,贵州绿茶荣获国家首个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都匀毛尖荣登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在贵州,还有诸如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石阡苔茶、绿宝石等茶叶品牌享誉全国。

黔茶的标准化建设,离不开一大批专注的茶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对贵州的关怀。正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决定了黔茶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平塘县为例,近年来,为提高茶叶生产,平塘县和中茶所达成3年的茶叶生产技术合作协议,每年在生产各个环节,由中茶所派专家到平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平塘进行茶叶相关研究、宣传和推广,并每年专门针对平塘定期开办一期茶叶相关技能培训班,每年支持平塘考察一个茶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平塘县有了中茶所的强力技术支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平塘茶叶的提质增效,在黔南州近几年的斗茶大赛中,平塘县几乎是大满贯,这与中茶所的帮扶息息相关。

2017年,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园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院士将其茶研究工作站落户贵州,助推贵州茶叶迈出了新的步伐,对湄潭乃至整个贵州茶叶经济转型升级、跨跃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团队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双方协定,今后将在决策咨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欧标”出口茶叶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贵州茶,品质是基础,功夫在精制。做大茶叶加工,做强自主品牌。贵州茶企的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贵州茶叶漂洋过海走进了星巴克,每一杯贵州茶都有了尊严。

坚守坚持,那些为茶而生的人

黔茶的名义,凝聚着贵州独有的专注和专业。

黔茶悄然崛起,已然实现从破茧到蝶变的华丽转身。黔茶之路,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增比进位、跨越发展的道路。十年的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凸显贵州省后发赶超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一项富民产业。

在贵州,有许多专门为茶而生的人,茶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贵州茶能够走向世界,最伟大的莫过于那些坚守一线,坚持做贵州茶的人。

云雾缭绕的贵州茶园

都匀毛尖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邦红。他是“茶商”,因为他对茶有着“多情最似波新月,一路相随伴我归”的依恋;他是“茶儒”,因为他对茶有着“天未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情怀;他更是“茶

人”和“茶痴”,因为他对茶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细细毛尖挂金钩,都匀毛尖传九州。”一首黔南大地上布依族世代相传的的民谣,道出了都匀毛尖茶形如金钩、清香淡雅的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给品牌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使茶真正地回归本质,让消费者喝到纯正的都匀毛尖茶;同时,从创新和进步的高度赋予产品新的竞争力,在实现市场化和名牌化的进程中力争为贵州茶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赢得更好的声誉。

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礼,只为给世界一杯干净茶,将村里的茶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是“穷则思变”,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典型代表。孙德礼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冒险,倡导农户打造生态茶园,助力百姓吃上“茶叶饭”“生态饭”和“旅游饭”。40多年来,孙德礼把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全部倾注在了“茶”上。

像蔡邦红和孙德礼一样的人还很多,他们都坚守在贵州茶叶的一线,他们的生命史诗里记载了贵州茶叶的蝶变。没有他们坚守,就没有贵州茶叶的今天;没有他们的坚持,就没有黔茶飘香。

贵州茶,从第一届“丝绸之路·黔茶飘香”到现在的第二届,从内陆到沿海再到一带一路,都是黔货出山中一个个跳动的绿色音符。她不仅守住了贵州的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还为茶农带来效益,为国人带去健康和清香。

黔山秀水育佳茗,匠心独具聚浓情。

贵州,正在为世界献上一杯健康干净茶!

茶中仙子

猜你喜欢

都匀茶园工匠精神
茶园飘香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