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度上发力锐度上发声深度上发掘
——从法治时评写作实践看舆论监督的作用

2017-04-15■姜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5期
关键词:渗坑锐度时评

■姜 洪

热度上发力锐度上发声深度上发掘
——从法治时评写作实践看舆论监督的作用

■姜 洪

评论是一家报纸的旗帜,在舆论监督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的法治大报,检察日报的评论在业界独树一帜,时评更是其拳头产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日报作为最高检的机关报,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双剑合璧”。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该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时评的舆论监督作用呢?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时评写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概括来说,法治媒体的时评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就要勇于担当,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发出理性的批判声音,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出发,推动职能部门充分履职、推动社会矛盾问题化解、推动国家的法治进步。我的体会是,要保证时评的舆论监督力度,就需要在“热度”上充分发力,在“锐度”上敢于发声,在“深度”上理性发掘。

在“热度”上充分发力

保证舆论监督的热度,关键在三方面: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急需解决的矛盾冲突、潜在的社会问题。法治时评就要在这三个方面“热度上”充分发力,打出影响力,提高监督力。

2017年4月19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等地发现多处污水渗坑,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这一篇幅并不长的信息发布才两个小时,仅新浪网转发消息的网络评论就达上千条。大家为何对此如此关注?公众环保意识大幅提升是一个原因,但显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问题看起来有点严重。媒体拍摄的调查视频指出,这个在华北平原发现的污水渗坑,面积约有17万平方米。有环保组织曾在华北地区开展工业污染调查,在河北、天津等地发现超大规模的工业污水渗坑,这批渗坑面积大,存续时间长,或已对当地的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这一事件就属于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对这个事关环境安全的大问题,时评有必要及时监督。2017年4月20日,法治时评栏目刊发了我及时撰写的时评:《超级污水渗坑为何会长期存在》。我在评论中指出,“污水渗坑的真相如何,有待环保部门深入调查。但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现在就摆在我们面前:这么大规模的污水渗坑,为什么现在才被发现?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是否存在失职?希望联合调查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快查出真相。”时评刊发后,被大量转载,相信对推动问题解决尽了微薄之力。

要关注急需解决的矛盾冲突。比如说,欠薪曾经一度是社会矛盾冲突的因素。“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2016年1月,国务院文件的这一表述,让农民工看到不再痛的希望。但是,单单靠行政手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2016年1月21日,我以《实现无“欠薪”需法律锋利起来》撰写刊发了时评,指出:“治理欠薪,行政手段、司法手段一个不能少,找到病根更是关键。从相关信息来看,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等领域,拖欠原因除了市场秩序不规范、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之外,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欠薪顽疾也并不是太难,关键是敢于出手,让法律锋利起来。”

还要关注潜在的社会问题。我国2017年7月12日入伏,引来超长版“三伏天”。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酷暑之下,室外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得到切实保护?这就是潜在的社会问题。为此,我撰写了《超长版三伏天来了,劳动者安全吗?》,提出“在劳动者加强自我保护的同时,用人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及时出手”。“在这40天里,将定期检查、突击检查、暗访检查等手段结合起来,确保防暑降温措施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法律执行到位。”

在“锐度”上敢于发声

舆论监督,“锐度”不可少,这也是时评的力量所在。2016年新年上班第一周,有一场“试验”花费了几万亿元人民币。4个交易日,新推出的股市交易熔断机制就启动了4次,其中1月7日的二度熔断使得当日的交易时间仅有短短15分钟,整个市场就收市了。放眼全球,中国股市独一无二!“熔断”一时成为热词,各种段子满天飞。调侃背后是愤怒,不少专家、网民呼吁:“取消了吧!”这次,证监会迅速听取了民意,紧急研究后于深夜叫停了“熔断”。但是,股票市场市值几万亿已经打了水漂,这样的代价,好像不是一个“暂停”就能交代的。

2016年1月11日,我发表了《“熔断”几万亿,这样的“试验”谁承担得起》言论,指出,“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对暂停熔断,我们可以点个赞。但一码归一码,错误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真金白银的巨大损失,乃至对整个经济的损害,也该有人来担责。更要反思的是,决策在征求民意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糊弄人?”言论刊登的第二天就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等55家媒体转载,很多还是在网站首页重要位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转载率也非常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打出了检察日报的声威。

该文影响力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也叫“姜洪”,评论见报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2日,他就特意为这篇报道写来一封信,说这篇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络媒体不断转载,因为未注明作者职务,很多读者误以为是其文章。由于他长期在金融界工作,重名的巧合容易使有关单位对北京保险研究院和其本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他请我日后在发表有关金融方面的评论时标注作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这从侧面反映出此评论的影响力。2017年,证监会多个“大老虎”落马,我觉得多多少少与众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关。

时评有锐度,舆论监督自然有力度。

在“深度”上理性挖掘

舆论监督是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时评要在“深度”上理性挖掘,我的体会是,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趋势,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在掌握新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更客观。舆论监督有理性和深度,才能提高认识,推动问题解决,被监督者也容易接受。

2017年5月30日,“乒乓王子”孔令辉摊上大事了。有香港媒体曝出,中国女乒主教练孔令辉在新加坡赌博并欠款,被赌场告上香港高等法院。中国乒乓球协会决定暂停孔令辉中国女乒主教练工作,立即回国接受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将进一步查明情况,依纪依规作出严肃处理。

我当天撰写了《涉赌事件提示:对公职人员管理要更细致》,对此事的两个细节发表了评论。评论对这两个细节的关注,既是独特视角,也体现了深度。

细节一,孔令辉是第一次涉足赌场吗?据熟悉新加坡赌场人士分析称,孔令辉在2015年春节去赌场时已经获得授信额度,这意味着在此之前他曾经至少去过该赌场一次。如果孔令辉不是第一次涉足赌场,其行为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发现?

细节二,孔令辉出境前相关部门是否进行有效的廉洁教育和纪律教育?据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透露,孔令辉是党员干部,也是国家公职人员。笔者由此想到,如今国家对于党员干部相关管理很严格,如果相关部门在批准出境时做好了廉洁和纪律提示,孔令辉是否就不会摊上这样的事了?

这两个细节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如何更加细致有效。严格管理需要辅之以细致的制度,这其中,廉洁守纪的教育和监督还要进一步细化。要在完善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同时,用直观生动的廉洁教材开展有效的教育,让每一个行业的党员干部都在制度的高压线下依纪做事、依法做事;更要让他们都能从内心筑起应有的底线。

总之,时评的舆论监督需要理性和深层思考,这是保持其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否则,隔靴搔痒的话多了,也就没人看了。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反贪周刊》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渗坑锐度时评
主题宣传的力度、锐度、深度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玄武散文:四弦一声如裂帛——评《死者所知》与《父子多年》
党建时评
锐度深挖120亿男士市场
空勤人员立体视锐度测定分析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