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变推陈出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全国文综I卷历史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复习策略

2017-04-15骆志煌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选择题题型考查

骆志煌(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福州350007)

稳中求变推陈出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全国文综I卷历史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复习策略

骆志煌
(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福州350007)

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的试题与福建卷相比,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题型、阶段和考点分布等方面更突出专业性、综合性、学术性、选拔性。由于全国卷和福建卷在顶层设计上呈现不同的指向性,全国卷主观题的题型分布相对平稳固定,在试卷题型和考查难度方面相对有所提升,从能力立意逐渐转向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且更加注重考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活动传承与演进。研究和领悟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与要求,有助于备考全国卷的教学与复习策略的形成,即在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基础上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确保复习内容的全面性,也要兼顾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度拓展延伸复习内容,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和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将历年来全国卷试题进行分门别类,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复习策略

全国新课标I卷整体保持平稳又不断推陈出新,命题形式和考试内容体现了基于基础又高于基础、基于能力又力求突破基本能力的特点,鲜明地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全国卷的题型、阶段和考点分布等更具专业性、综合性、学术性、选拔性

(一)全国卷和福建卷在顶层设计上呈现不同的指向性

不同于福建卷命题人员是由本省高校教师为主导,多位资深教师和教研员参与的结构形式,全国卷的命制人员基本由高校教师组成,因此更有专业性、学术性、选拔性的特点,对学生的概念理解、知识迁移、思维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全国卷总体上保持稳定,在稳定中创新求变。除了范围和难度外,试卷的排序、结构、题型等均有了较明显的变化。

2017年全国文综卷主观题的结构有所调整,在必考题部分,政治从原来的2题变为3题,赋分仍然是52分;在选考题部分,地理从3选1改为2选1,减去了对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查,历史从4选1调整为3选1,减去了对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考查。选考题的减少,一定程度减轻了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应减轻审题、读题过程的难度。

(二)全国卷的客观题(选择题)题型分布相对平稳固定

福建卷的选择题对各阶段的考点分布没有形成定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分布通常相当,中国史侧重古代史(大多4题),近现代史的比例偏少(大多只有2题);世界史侧重近现代史,基本上在5-6题之间。另外,福建卷最明显的特征是往往从文史常识开篇,例如:对“借东风”“历史”、雍正帝祭先农坛等图文史资料的解读与理解,注重考查学生文史知识的储备和理解。

全国卷的客观题(选择题)也是12小题48分,不同的是从2014年起,在选择题的命制走向上,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中国史部分按照古代史4题、近代史3题、现代史1题的体例和题量编制,世界史按照古代史1题、近代史1题、现代史2题的体例与题量编制。

从内容的比例上看,中国史选择题占据三分之二、世界史三分之一的比例格局,全国卷选择题全部出自所学的必修模块内容,不设置组合选择题,强调考查本质而非现象、考查整体而非局部,还强调对选项与题干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

(三)全国卷在试卷题型和考查难度方面相对有所提升

全国卷也按必考题和选考题两种题型设置体例,但与福建卷相比有明显不同。首先是设置了2道必考题,其中一道是分值25分的综合材料题,2段材料设置2个问题,基本上需要进行理论概括;另一道是分值12分的历史论述题,每年设问角度、论述形式都在创新中求变,这是这两年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

在分值15分的选考题方面,全国卷在模块上增加对战争与和平,减少了民主思想的考查要求。到2016年为止,是在改革回眸、民主实践、战争和平、人物评说4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题完成,2017年,改为在改革回眸、战争和平和人物评说3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成;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的问题基本与教科书无关,全凭对材料进行解读、分析,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概括能力,得分远低于福建卷自行命制的选考题。改革回眸偏向中国古代政治史,人物评说也同样偏向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战争与和平侧重二战、当代重要战争、国际捍卫和平方面的努力。以改革回眸为例,2013年考查的是关于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各相关方面的问题、2014年考查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影响、2015年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2016年考查对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分析和作用的理解、2017年的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特点和意义等。以上试题反映了全国卷在改革回眸模块考题的命制角度倾斜中国史,尤其突出中国古代史制度再认与理解的考查,中国近代史次之,仅在2017年出现当代改革问题。

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可能导致重组后的税负增加,甚至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在重组业务中,企业应该重视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积极开展税务风险控制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要求上看,全国卷选考题问题的设置往往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说明、简析”相关的“特点、内容、原因、影响”等,更注重史论结合,强调能力立意。从2016年开始,高考突出考查学科的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为选考题的重要考查指标。从基础到能力再到核心素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无疑是个充满挑战但又是势在必行的过程。

(四)从能力立意逐渐转向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从内容上看,全国卷的主观题最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考查学生历史素养,论述题可能同时指向多个素养,体现了培养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导向。

全国卷历史材料题考查某个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内涵、作用等,以宽视野(如2016年第40题人口迁移从西北到东北、2017年第41题民族主义从法国到中国)、长时段(2016年第40题从清初到民国、2017年第41题从18世纪到20世纪)出现,人口迁移是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这就是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体现。而民族主义这个带有家国情怀的概念又是一个渗透话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既有必修知识又渗透选修内容,能力要求提高,难度加大。

全国卷的另一个很大的变化是设置了1道分值为12分的历史论述题,从近几年各省考后试卷数据分析来看,因为得分率始终不理想而备受关注,2016年福建省第41题平均得分率不到2.5分,2017年估计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历史论述题近几年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的问题形式,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学生始终无法通过平时的训练把握答题套路。如2013年是通过比较《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2014年呈现一份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要求提出修改意见、2015年呈现一个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2016年围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一段话对“制度构想与实践”简要阐述、2017年则是根据《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各年间的命题角度、设问方式和思维走向均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在平时的学习中习惯按照设定的思路去解题的学生是一个挑战。从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来看,论述题是历史试卷中最具活力、最能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一道问题,这种题型将长期保留下来,并且继续创新。这种题型的存在和创新,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我们理应重视它的存在,在高中学习阶段需要特别训练学生在认知、提取、阐述、说明等方面的相关能力和素养。

(五)全国卷注重考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活动传承与演进

全国卷近5年主观题的必考部分(材料题、论述题)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三个部分,世界古代史完全回避,现代史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内容和角度主要集中在考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活动传承与演进方面。如2015年第40题的问题是儒学问题,比较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以说明古代近代思想家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及当下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等,第41题是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2016年第40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增长的情况及影响等问题,第41题是关于启蒙运动时代的制度构想与实践的问题;2017年第41题考查近代世界和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第42题要求阐述14-17世纪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的关系和影响等。

这些问题的设置均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活动为载体,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命制思想侧重对主干知识的关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世界近现代史的推动力是科技成果,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科技因素是世界近现代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的“人口”的作用,而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近代以来启蒙思想的提出与实践、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对近代的反专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代民主与法制健全,对合理制度的运用和认识,都将继续发挥积极的影响;在“家国情怀”成为普遍共识的背景下,重新梳理民族主义,仍然具有普世的意义;14-17世纪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从弱到强,而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逐渐迟滞,并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一个经常用来对比的时期,并在对比中反思“不进则退、不变则弱”的哲理,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考点。纵观近几年的这些全国卷的主观题,无一不体现主观知识和热点问题,因为他们充分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活动的传承与演进的唯物史观等特征。

二、领悟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与要求,形成备考全国卷的教学与复习策略

(一)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

依托《考试大纲》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即依据《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实验版)》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可就人民版、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度整合,对教材知识的整合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二)确保复习内容的全面性,也要兼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梳理知识结构、训练专项问题、领悟方法技巧”三方面。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纵横双向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扩展性的知识。参加2017年全国卷考试的不少学生就因为对法国大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了解不深,以至于41题得分偏低。建议一轮复习要全面到位,不可因追赶进度而顾此失彼。

(三)适度拓展延伸复习内容,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和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

首先要找准热点,与政治、地理、语文等人文学科结合,建立大文科意识;其次是构建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关注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并辅有相关训练习题;第三是复习中既要防止盲目拔高,但也不能简单重复。

(四)将2013年以来全国新课标I卷、II卷的试题进行分门别类,专题训练

选择题类又可细分为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中国现代史选择题、世界古代史选择题、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主观题也可细分为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和选考题。反复训练,掌握规律,及时反思,以不变应万变,逐渐进步到能够从容应对、有的放矢。

在福建省采用全国卷的2年后,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积累了教训和经验,应对全国卷有了新的设想和信心,也在探索和思考中“渐入佳境”,教学与考试的成就与缺憾都同样的难免,要求我们不断求索,“能追不尽景,始是不凡人”。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选择题题型考查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单项选择题狂练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