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2017-04-14刘晓萌刘春明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合作学习

刘晓萌++刘春明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深入挖掘教材,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合作学习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04-02

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作为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合作学习成为生物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1]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增强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资源的合理分配、自身意识的表达等方面能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文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为例,探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源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教育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2]因此,合作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新课标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提出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明确分工、合作互助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学生都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个人的特长,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3]合作学习不仅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不能忽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有序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存在感与责任感会得到强化,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要将各自的答案与同组其他成员分享、整理、完善,这都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分享,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二、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也较为基础,教材将内容分为三部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每一种细胞器都区别于其他细胞器,是独特的,它们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但又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比如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协调配合完成。该内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各细胞器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认同感,深刻体会到细胞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还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各细胞器的合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一个细胞就像是一个学习小组,各个细胞器就好像一个个独立的人,尽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就需要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完成这一目标。因此,该部分内容极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深刻领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学生逻辑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分泌蛋白從合成到运出细胞,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几种细胞器,最后还要通过细胞膜这个细胞结构。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进行加工,形成了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质会被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包裹住,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囊泡融合,暴露出蛋白质,并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再形成新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最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也需要线粒体的配合。因此在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这几种细胞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针对“分泌蛋白”部分,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①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②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③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是否需要能量?如需要,是由哪里提供?

④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合成过程很微观,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⑤尝试描述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功能。

⑥尝试表演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6人,编成1-6号,小组内成员分工自主安排,选举组长。前四道问题简单、基础,小组内明确分工,完成各自负责的问题,后两道题则需要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先分享,再进行整合,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大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深入学生,及时沟通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学生心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给自己定位,充当“引导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不同角色,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变成只有“好学生”参与,其他学生抱着搭顺风车的心理“滥竽充数”。[4]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配合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彻底放手,要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合作状态与合作进度。在生生互动的同时,师生互动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忽略或有疑问的问题,及时提点和引导,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程度必然存在差异,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沟通,与学生相互聆听、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5]

(四)成果展评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展示成果时,要尽量顾全每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成果的机会,并对正确的小组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采用小组加分制,回答正确的小组,会获得相应分数,分数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使答案不正确,也要对学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精神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要鼓励不善发言的学生积极发表本组观点,不能只由一个同学代替整个小组的回答。

本节课中,表演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是成果展示中较为重点的部分。学习小组中的6个成员,一人扮演核糖体,一人扮演内质网,一人扮演高尔基体,一人扮演线粒体,一人扮演细胞膜,最后一人担任旁白。表演过程中,“核糖体”手中拿一根铁丝来表示肽链,传递到“内质网”后,“内质网”通过盘曲折叠,将肽链变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用手绢也就是“囊泡”包裹住,传递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接受后将“囊泡”归为己有,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再形成一个新的“囊泡”包裹住蛋白质,将其传递给“细胞膜”,“细胞膜”最终将蛋白质释放出去,整个过程中,“线粒体”都要给各个细胞结构提供能量。表演过程中,旁白对表演者的表演给予解释和说明。表演环节不仅可以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还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深刻记忆。学生完成一次成功表演后,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去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点课”,所以大部分教师都将课程设置为以讲授为主的课型,尤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这部分,仅仅将其作为知识目标来讲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细胞器之间的合作”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常常被忽略。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各个细胞器尽管在功能上不同,但为了完成某一生命活动,他们又相互联系,他们不是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的,相反,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部分与整体具有统一性。教师应抓住此处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此为切入点,从一个细胞类比到一个学习小组甚至是社会,每个人都是区别于他人的存在,但为了以最优的效率完成任务,合作就成了重要选择。在合作学习中,将问题合理分配给同学们,大家各自解決不同的问题,最后将问题有机整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分工学习的过程中,组内、组间会产生良性竞争,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组员间相互配合,能更快成功,从而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能自觉、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讨论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合作学习不是单纯解决问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1-13.

[2]徐哲,白文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地理合作学习模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93-295.

[3]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蔡铁权.促进合作学习的概念图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97-100.

[5]孟婕.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合作学习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