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有定位 对号入座
——谈小班幼儿“物归原处”规则的建立

2017-04-13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对号入座水杯小班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幼儿在家时,玩具乱扔,叫他捡起来都不捡,很烦恼;也常常听到教师苦恼于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玩具图书丢一地,让她整天忙于收拾残局……“物归原处”这个规则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适宜的方法,幼儿是不容易做到的。那么如何帮助幼儿建立“物归原处”的规则,让幼儿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一、设立标记,创设环境

合理规划空间,分类摆放物品,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传递做事条理清楚的积极情绪。我们将活动室中各种教具玩具、玩具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都贴上标签,摆放在幼儿可以看到的地方,让幼儿知道所有的物品都有它自己合理的归位。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我们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大头贴照片,然后将照片粘贴于水杯架、毛巾挂钩、小床、鞋柜等处,同时告诉幼儿玩具和生活用品都有自己的家,使用完后一定要把它们送回家,不然它们也会想家的。待幼儿熟悉环境后,我们就根据幼儿喜欢的图案设立标记对照表,做成各种个性化的标记粘贴在各处,做到物有定位,随手随用,随手放回。

二、对号入座,建立规则

幼儿只有自己动手收纳整理,才能理解、内化“归位”规则,才能日趋独立。面对小班幼儿,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们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入手,在生活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号入座的习惯。如,组织幼儿玩“找朋友”和“回家”游戏,找到自己的照片,然后找到对应水杯、毛巾、鞋子等日常用品的位置,同时明确提出“对号入座”要求:喝完水一定把水杯放回水杯架上,鞋子一定放在鞋柜里,毛巾一定挂在自己的挂钩上。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时,播放固定的音乐或者通过“比比看,谁的玩具收拾得快”“看你需要几个数的时间能收拾完”“倒数开始,5、4、3、2、1”等方式提醒幼儿自己收拾归位。有的教师还会设置“玩具妈妈出来找孩子”的情景,“我的宝宝怎么还没回家呀?我好想他们呀!”引起孩子的关注,提醒幼儿将玩具送到固定的位置上……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规则并不是面目可憎、严肃无趣的,而是好玩的、有意思的,从而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

良好的常规不是统一死板的命令,也不是幼儿喜欢怎样就怎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既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又要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有利于幼儿在安全有序、自然、自主的状态下进行活动。

三、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常规培养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它需要成人的坚持和耐心,需要在不断强化中养成。幼儿开始学习“归位”时,可能没有成人想象中那样好。我们采用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先要求“对号入座”,把物品放到固定的位置,之后再要求幼儿摆放整齐,接着和幼儿一起收拾,感受整洁的房间所具有的美感,然后逐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当幼儿主动收拾物品时,哪怕只放好了一两件,教师也要鼓励表扬。通过表扬强化,正面刺激,引导幼儿自主自发地养成习惯。培养规则感是让幼儿日后成功构建自己生活的最佳途径。

当然,在对幼儿进行物归原处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成人的行为示范也很重要。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改掉自己看过的书随处放、脱下的外套顺手扔等不良习惯。成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对幼儿行为的规范,都会影响到幼儿“归位”好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对号入座水杯小班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移水杯
移水杯
对号入座清夏火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