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2017-04-13刘伟胡玉璋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学职业

刘伟胡玉璋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刘伟胡玉璋

大学生就业指导从本质上讲是协助大学生成功实现人生目标,追求幸福,并有意义地生活,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与之相应的教育体系,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践行三严三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经济发展等客观原因外,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主观原因也息息相关。就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而言,多侧重于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服务、求职技巧培训等实用性服务功能,却忽视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大缺口。

就业指导的内涵

上世纪初叶,以帕森斯(Parson)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创立了职业指导理论[1],并构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自己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指导三要素,这一模式对后来各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后,随着人本主义以及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罗杰斯(Rogers)为代表的“非指导学派”迅速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指导的转变,并得到了广泛认可[2]。因此,从内涵上分析,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本质上是一种中介媒质,只是简单地为择业者提供就业信息或相关的就业服务。广义的就业指导则是以人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以及职业意愿等为前提,协助择业者建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态度,通过多种途径,在为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才。

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属于广义的就业指导。首先,从心理学层面出发,发掘个人的品质与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宜的职业;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且逐步发展的过程,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发展职业能力,逐渐树立职业目标,为最终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最后,就业指导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既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还需要全面服务于学生,减少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或盲从性,从而提高就业率,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 vepsy chology)是21世纪初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以赛里格曼(Seligman)和西克赞米哈依(Csikze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积极的一面,关注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以及人类性格力量的发展和道德的形成,削弱了长期以来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消极面的研究取向,明确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方向: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制度。[3]

在理论层面,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中消极与悲观的思想进行了批评与反思。[4]它整合并诠释了心理学各流派关于积极心理的研究成果,强调心理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病态的人,其终极的目标应该是唤起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帮助人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5]。研究角度的转变,使得积极心理学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领域,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践层面,积极心理学关注人自身的价值,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研究如何激发并唤醒人的积极潜力,例如希望、诚信、勇气、职业道德等,促进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积极心理学可以引导大学生发掘自身的价值与优点,激发潜能与希望,建立信任与联系,最终获得健康与幸福。

从本质上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积极心理学具有一致性。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预防并解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心理问题,而且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路。因此,有必要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研究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以及实现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

目前,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多消极的思想和情绪渗透到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中,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缺乏理想,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个人创造性,从而增强自控与自制力,提高自尊与自信,增加自我效能感,着力于关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择业时不至于急功近利或见异思迁,在生命哲学的视角下,树立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目标[6]。因此,在个体层面,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增强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1.发掘自我潜能,培育积极品质和良好的就业心态

积极心理学指出,个体具备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即面对冲突,个体能够凭借潜在的能力,积极地应对。因此,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掘人内在的积极潜能[7]。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努力培育出个体的积极品质,例如自信、希望、勇气等。尤其是个体在身处逆境时,自我潜能以及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更好地提供情感支持、激发勇气。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发掘内心深处的幸福感,拥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能够明白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懂得宽容,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表现出从容不迫的风范和气度,最终实现其就业目标。

2.完善自我人格,塑造诚信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完善的人格特质[8],包括爱、乐观、诚实、信任等。个体的情绪体验是培养这些完善人格的最佳途径,因此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与他人的关系并努力维持已建立的人际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维系这些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积极心理学科学地塑造诚信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可以避免和杜绝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恶意违约或频繁跳槽,帮助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现途径

1.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和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充分结合,实现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本质上讲,就业指导就是协助大学生成功实现人生目标,追求幸福,并有意义地生活。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主动改进工作理念及方式、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正确面对竞争,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效性。

2.确立积极向上的就业理念

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不断指引他们从积极的视角对自己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审视,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区别,明确不同专业的就业差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确立积极向上的就业理念。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就业指导,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公众平台,鼓励学生分享心得、参与主题讨论,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积极向上的就业理念。

3.建设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就业指导课程

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一年级为激发就业成才的动机期,二三年级时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观,四年级时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9]。构建起相应的教学体系,挖掘并培训积极的人格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力,树立积极、乐观的择业观及就业观。在课程内容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认识并体验人的积极品质;课程形式上,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全身心参与,内外兼修,发现生命的意义及自身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包含了多个学科与专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政治素养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了解积极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获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构建合理、科学的、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帮助学生关注美德、发掘潜能、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就业指导体系,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徐晓影、冷松岩:《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16期,第71-73页。

[2]王震:《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优化》,《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9期,第69-72页。

[3]李群、岳晓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8期,第13-17页。

[4]余佳莹:《批判与超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之路》,《人民论坛》2014年第20期,第160-161+193页。

[5]曾长秋、凡欣:《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185-188页。

[6]李雪飞:《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教育评论》2105年第5期,第105-107页。

[7]Lia Voerman,Fred A.J.Korthagen,Paulien C.Meijer, Robert Jan Simons.,“Feedback revisited:Adding perspectives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no.43(2014):91-98.

[8]Rebecca L.Oxford,Gilda Pacheco Acuna,Mayra Solís Hernández,Andrew L.Sm ith.“A language is a mentality:A narrative,positive-psychological view of six learners’development of bilingualism,”System,no.55(2015):100-110.

[9]朱昭:《大学生归因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7卷第3期,第104-108页。

作者单位:刘 伟 长安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陕西西安
胡玉璋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15JDSZ3092),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5Z138),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A011),中央高校科研专项基金项目(310811155019)。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理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职业写作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