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理想、理论和理性自信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2017-04-13贾剑锋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性培育价值观

贾剑锋

论以理想、理论和理性自信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贾剑锋

文章从当前我国文化价值观纷争的现状出发,阐明高职思政课教师深入推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须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前提。而高职思政课教师唯有树立对崇高理想、科学理论和价值理性的自信,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高职 思政课教师 人格魅力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和深入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关于文化价值观的纷争日益凸显。改革攻坚期的利益纷争、网络微时代的话语纷争、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纷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对这种价值观纷争现状,培育和塑造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现实任务。教学实践表明,思政课对学生价值观的渗透与培育,不能以那些外在的技术化、程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体。应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何以得法?得法重在厘清一切教学方法的前提,核心在培育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以对崇高理想的自信筑起心灵灯塔

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须使教师树立对崇高理想的自信。当前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多元价值文化纷争的现状,使一部分人迷失了方向,在高职学生中也出现了“耻言理想、嘲弄信仰、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信仰危机。[1]这种教育场景的转变,给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教学实践中,高职思政课利用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升华,很难维系长久的教育效果,因为走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场景,学生“我心依旧”。究其根源,核心在于当前文化价值复杂,而一些非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又满足了人们的现实化、功利化、娱乐化诉求,使人们抛弃长远的精神追求,忽视“诗和远方”而急切关注现实的需要。高职学生受此影响,功利性、选择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对态度和价值的塑造往往随波逐流。在这种教学境遇下,高职思政课教师极易成为孤独的布道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党是有信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动力就在于这种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历史发展向我们昭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中,正是崇高的信仰为我们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设立了希望,指引着革命前行;在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也正是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指引着我们明确目标、分清阶段、艰苦奋斗,引领推动着改革前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应该真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信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将共产主义的信仰融入到自己的人格力量中去,筑起自身的理想之塔,真正实现布道,布真正意义上的“道”,从而汇聚、培育、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以对科学理论的自信武装自身思维

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须使教师树立对科学理论的自信。何谓科学理论?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3]科学理论就是指抓住事物本质的彻底的理论。而彻底性的理论则以系统性、整体性为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理性(工具理性)思维在我国的逐步发展,操作性、工具性的知识技术体系逐渐成为显学,无疑这也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这种外在的知识技术体系却无法替代内在的价值理论体系,因为知识技术体系属于“器”的范畴,它对文化价值的片段性、瞬间性的规整,只能是“一时有效、长期无效”。反映到高职教育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培育知识技术体系的状况,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过度崇尚科学理性的校园环境,从而使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价值观呈现边缘化态势。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劳动者的教育类型,属于“重器教育”的范畴。然而从教育文明的长远发展来看,高职教育必须注重“道器结合”。教学实践表明,高职学生很难接受思政课所传授的这种“无用之用”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一方面,高职学生较易接受操作性、轻便性、技术性的知识和技能,对科学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认知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背景,思政课教师学科基础薄弱,容易使思政课教学成为纯粹的政治说教而流于形式。这种教与学的不一致性严重挫伤了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了教师教学魅力的培育。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批判的武器”,共产党人正是具体地历史地运用了这一“批判的武器”,才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并向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复兴迈进。作为布道者的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道”统“器”,扛起理论自信的旗帜,夯实理论自信的学科基础,用科学理论的彻底性和整体性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在不断增强理论自信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

以对价值理性的自信开启育人工程

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须使教师树立对价值理性的自信。对未来社会的理性设计是现实追求的奋斗目标。而理性设计须从人自身出发,坚守以人为本,彰显价值理性,才能具有指导性。当前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在工具主义的引导下,受现实利益的诱导,社会呈现出欲望驱动、追逐利益的趋向,利益分化、固化问题构成了当前中国改革的“拦路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急需将价值理性请回人类的思维构架。价值理性是指人“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价值理性作为人从自身出发对理性的自觉追求,不是空洞地超越现实,不是盲目不接受当前的现状,而是基于现实对人类未来所作的科学的理性设计。当前,思政课教师唯有树立对价值理性的自信,才能真正开启育人工程。

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表明,高职学生理性思维较为薄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往往建立在对世俗化现实的印证上,总认为被现实印证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虚无缥缈或错误的。而问题在于,理论之所以为理论,就在于其高于现实。理论也只有高于现实,才能规整现实。因此,理论的印证,必须以学生树立理性自信为前提。价值理性是真正将人作为目的的理性自觉,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依据。思政课教师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布道者,应该从人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总追逐于现实。现实的东西固然是合理的,但为学生建立一个关乎人自身的价值世界更加重要。思政课教师就是要为学生设立一个美轮美奂的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终极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思政课教师对价值理性的自信和坚守,增强了其人格魅力,坚定了学生前行的步伐,使学生能够作为人,首先成为人(而不是首先成为某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想,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按照人自身的需求设计自己的人生,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多元价值凸显的今天,高职思政课教师唯有增强人格魅力,才能深入推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唯有进一步坚定崇高理想,坚守科学理论,确立价值理性,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使教师既有激情又有理性地行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康庄大道上,并且义无反顾地前行。

[1]孙正聿:《现代教养》,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第413页。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107页。

[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第56页。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陕西咸阳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4年度课题: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与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SGH 140960);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基金项目:市场化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研究(2014KYB018)。

猜你喜欢

理性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