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2017-04-13杨小敏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改写范读文言文教学

杨小敏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范读;改写;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05—01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们要将范读、默读、朗读、齐读、竞读等方法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 范读必不可少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相去甚远,这就需要老师的示范朗读,明确字音句读、抑扬顿挫,以加深记忆。如:林嗣环的《口技》一文中“曳屋许许声”中的“许许”,为拟声词,应读“hǔ hǔ”。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示范朗读显得尤为必要。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

2. 熟读可以成诵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言要学得非常熟,能够脱口而出。”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读得熟稔,也就是读得准确流畅——如出己手、如出己心。正如清代大学问家朱熹所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就是让学生多读,可指导默读,大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齐读,竞读……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有所感悟。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古诗词,这种方法很实用,多数学生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当堂熟读成诵。

多種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变得善学。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揣摩、体味,身临其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热望,又解决了文言文语言的学习问题(词类活用、句式、一词多义等),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水到渠成。

通过熟读,“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舒缓、读出雅俗、读出凝重、读出情感、读出境界!”体会文本的内涵,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的情感和思考,同时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音韵特色,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悦读加深理解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就要读得细腻,读出美感。中国的语言文字是美的,文言文更是其精粹,教师要通过朗读发掘学生对美欣赏与喜爱的意识。像《小石潭记》一文线条丰美、文笔秀美、心境凄美,就像一幅青绿山水画,画面清纯,景物清幽,描画清丽。怎能不让学生心生向往?“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全文多用短句,尤其是四字句,读起来如泉水叮咚作响,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充满韵律美和节奏感。如此优美得就像玲珑雅致的盆景的文章,学生怎会不喜欢用自己清朗的声音传达美好,在诗情画意中弹奏心灵的乐章?

其实,把文言文读好了,读懂了,读通了,读顺了,那么文言文里头的一些实词、虚词,它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反过来把它抽出来,把那些文言文知识抽出来,你老师讲得再多,学生死记硬背的文言文知识也是不稳固的,考试也考不好的。所以,首先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好,有一个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你考任何文言文,考任何文言文知识,我觉得都不存在问题。

1. 改写

古人就经常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现代也有人把杜牧的七绝《清明》改成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俱全的小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言文改写练习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比如,学完《木兰诗》,可以让学生改写成小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仿写

仿写,即仿写文言文。文言文难不难写,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练习。在学生中甚为流行的“课桌文学”:“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就是学生模仿《陋室铭》写出来的。语文教育家赵谦翔先生说:“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炼字炼句、合辙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功夫。”适当的文言文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现代文的表达能力。

3. 书写

为了检验并巩固学生古诗文诵读成果,可举行古诗文默写暨书法比赛活动,从“书写整洁度”、“汉字书写正确率”、“字的间架结构”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对汉字书写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改写范读文言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