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体系的构建

2017-04-13吴九占刘冉

关键词:翻转课堂

吴九占++刘冉

摘 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构建问题系统。问题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准确把握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好逻辑构建的互动性和双向性,并重视问题逻辑体系的动态跟进。同时,要深刻认识问题体系构建的机理,把握好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和问题间逻辑关系的内在逻辑,按照历史逻辑和思维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问题体系,奠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问题体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44-02

基于MOOC或SPOC建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学习者首先在课堂之外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该模式是目前较为新潮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互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网上提问和讨论的情况,转换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体系,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对有效实施“翻转课堂”和保证MOOC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此文重点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问题体系的几个问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问题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线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就是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问题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完成问题体系的构建。

(二)准确把握问题间逻辑关系的原则

问题体系构建是否成功,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是关键。课程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逻辑体系,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由知识点衍生出的问题也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因到果、整体到部分、具体到一般等等,把握这些逻辑关系,那么问题逻辑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这些逻辑关系是联系问题间的纽带,是我们建构问题逻辑体系必须明确的要点,因此,准确把握问题间逻辑关系是完成问题逻辑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逻辑构建的互动性与双向性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学习的双边活动,教师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实践是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问题逻辑体系的构建,教师不能单方面从课程内容出发构建问题体系,这样构建出的体系也是不科学的,忽略互动性和双向性的问题逻辑体系也就失去了它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初衷。问题逻辑体系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程网站的讨论区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问和困惑,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问题逻辑体系,以便更好地完成“问题逻辑”教学。在问题逻辑体系构建的双向性原则下,教师不仅只是教师,还充当了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协同合作,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可以说对于教师和学生是双赢的效果。

(四)问题逻辑体系动态跟进的原则

教育者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社会的脉动。问题逻辑体系构建的依据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前做好问题逻辑体系的构建工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问题逻辑体系,因为问题逻辑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握好不断变化发展的课程内容,直面教学中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体系构建的机理

(一)问题意识是问题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问题意识是教材体系、知识体系向问题逻辑体系转化的出发点,要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向“问题逻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具有问题意识,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问题,只有带着问题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理论知识。问题逻辑体系的构建,教师首先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要深入挖掘教材理论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問题的同时,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相关课程问题,认真通过问题解析为学生答疑释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提高,这为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问题体系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是问题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激发问题意识是构建问题逻辑体系的出发点,那么问题逻辑体系中任何问题的提出都必须导向课程的知识点,也就是课程目标。我们在构建问题逻辑体系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导向于课程目标这个大方向,也就是所问有依,这样才能所答有据。因此,问题导向是问题逻辑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没有问题导向,“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内容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缺乏一个统一的导向,那么问题逻辑体系就是一堆松散问题的堆砌,缺乏导向性,也就毫无科学性可言。

(三)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是问题体系构建的依据

问题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前后问题有联系,这种逻辑联系就是问题构成逻辑体系的纽带。课程教材都要有自己的体系结构,按照章节设计目录,段落分明,呈现演绎式的逻辑结构,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结构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这些问题的逻辑联系,我们的问题就如一颗颗独立存在的珠子,没有逻辑这个引线的串引,问题体系就不能构成体系。问题逻辑是由人类思维特点来引发的,在学生思维规律的指导下,准确把握问题间逻辑关系是问题体系的构建实现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核心知识点,提出问题

课程章节的核心都是由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诱发并且导向单元的核心。构建问题体系必须把握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并据此提出问题。对于问题的设问方式也要认真细化,是采取疑问句、反问句还是设问句,哪种方式最科学合理,最能够达到引起学生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的目標,都需要教师能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有效地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对应的问题,问题与核心知识点之间,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知识点引发的问题之间,都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准确把握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依据教材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通过把问题层次细化、题型分析和逻辑关联,准确把握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的层次细化所指向的是问题的层级关系,教师可以先预设顶层问题或宏观问题,然后把问题细化为中观、微观层面,或者把大的难题化解为小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我们所选择的设问方式,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类型,通过断定问题的逻辑值,区分形式问题与实质问题。在层次细化与题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呈现“良结构问题”或“不良结构问题”两种形式进行逻辑关联,以确定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探索问题之间的多样逻辑联系。

(三)按照问题间逻辑关系逐层构建问题逻辑体系

按照问题逻辑关系构建问题的逻辑体系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合理的问题逻辑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因此,学生问题的采集和解答是完善逻辑体系的重要方式。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都不仅仅包括知识的掌握,还有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问题逻辑”教学要真正激发学习兴趣,除了必须为学生释疑解惑,还必须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训关联起来,通过把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设计的问题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形成问题抓人、解答到位的问题逻辑体系,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准确把握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教材定式的归纳演绎等逻辑顺序,从一个简单的、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发出同级的存在逻辑关系的其他问题,在同层级或者知识点涉及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时,准确地实现问题层次的提升,不同层次、不同逻辑主线最终构建成一个有核心的科学合理的问题体系。在问题逻辑构建的过程中,可能一条逻辑主线上的问题与多层次的问题存在逻辑关系,教师要能够总体把握,按照课程知识点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灵活构建。

综上所述,问题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思维路径,还要求教师对课程知识有深刻的把握,具备较高的逻辑构建能力。而只有科学构建问题体系,才能为“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因而这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梁.构建教学体系的问题逻辑系统,深化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课程教学,2010,(7).

[2]吴九占.基于问题解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

析[J].教育与职业,2012,(10).

[3]李梁.教育技术视阈中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建构——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4]徐琴.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相长[J].思想理论教育,

2011,(7).

[5]李梁.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逻辑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

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扬翻转之风帆,激课堂之精彩
备考史密斯玩转“翻转课堂”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关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探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