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建构游戏的有效推进
——“房子的变化”实录

2017-04-12江苏省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刘烨萍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文木块木头

■文/江苏省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刘烨萍

幼儿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可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其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能力,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幼儿真正地自主学习是什么样的?我从每天一次的“户外生态游戏”中看到了惊喜。

记录一:

观察时间:2017.5.8下午3:10

王琰和文文一起来到木块建构区,他们兴奋极了:“好多木头啊,我们从来没玩过呢?”犹豫了几秒钟,互相看了一下对方。“今天我们搭房子,要多选一点长的木块。”说完,两人快速搬运起来,“一块,二块、三块……一人搬一块太慢了,我去借车。”王琰利索地借来一辆拉车,一下子拉了八块长条木块。文文将六个木块紧紧地排成了一排,王琰也跟着做了同样的动作说:“这样才对称呢。”接着文文又拿了三块长条:“还有两面墙呢,你搭前面,我搭后面。”两人看起来配合得很默契。

“屋顶用什么好呢?”王琰转身拿来一块大板子:“你看,这个超级大,盖上去,小心一点哦。”两人小心翼翼地盖上。

可是两人选择的木块不一样高,我有些着急了,心中纳闷:房子马上要倒了,他们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啪!房子倒了,两人视目相对,转身看了看我,便赶紧扶起刚才的木块。我正迟疑是否要给他们一点点提醒的时候,王琰拿起两根木块靠在一起比划着:“你看,他们不一样长,老师说过对称的图形要一样长,怪不得要倒呢。”文文点点头:“那我们重新搭吧。”终于两人按照刚才的思路,把所有的木块都换成一样高的木块,严严实实地垒了两层四周密不透风的楼房。

我担心,像他们这样搭下去,估计长块木头会不够用。

记录二:

观察时间:2017.5.15 下午3:00

今天王琰主动邀请文文和他一起继续搭房子,两人熟练地搬运木头。王琰对文文说:“今天我们用一些圆形的木头,好吗?”文文回应说:“用圆形木头放前面做门,我家的房子门口就是这样的。”说完,两人开始搭了起来。“两个圆形分开一点,不然门就太小了,缺口要大一点。”王琰很自信地说。这次设计了一扇门,看来他们是经过一番细心观察的。开始搭墙了,他们各自拿了几根长木块很快就搭好第一层。

我开始纠结,上次担心的问题需要提醒他们吗?还是再等等?

王琰准备继续完成第二层时,文文忽然站起来数着:“1、2、3……停,停下来,我们的木头不够用了,怎么办?”文文垂头丧气,似乎没了主意。王琰看了看四周:“小朋友们都在搭,肯定借不到的。”几秒钟后,王琰大声叫了起来:“有了,第二层两边的木块少放一点,我家旁边的工地就是先打桩的,只有几根粗粗的柱子。”

王琰的话化解了我的担心,看来幼儿能灵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他们把垒高变成了架空。两人用了六根木块搭墙,两根长条作为屋顶便完成了第二层,第三层也是如此。“这样多好啊!节省木头,下次就这样,好吗?”

两人特别兴奋,拉着我拍下了他们的作品。

记录三:

观察时间:2017.5.22 下午3:00

今天是第三次主题建构——房子,王琰约上文文继续合作。两人在材料柜旁你一句我一句:“今天我们要搭超大的三层楼。”“选什么木头好呢?”“它会倒吗?”……听了他们的对话,我心里暗暗窃喜:这次他们能提前预设困难,一定又有新的创意了。

王琰拿着两根最长的木块在空地的四角放好,文文搬来一块大板子,两人一起架了上去:“好,成功。”两人转了一圈巡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很结实,不会倒。”第二层开始了,王琰请来了胡教师帮助他们。胡教师在他们的指挥下搭好了第二层,两人拍手欢呼:“哇,好高啊!这样不浪费木头,还可以再搭一层。”

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冷汗:天哪!这样的架空能结实牢固吗?能再加上一根柱子吗?

文文抱来木头:“刘教师,请你还像刚才那样再搭一层,好吗?你一定要小心哦!”王琰说:“没关系,下面的柱子很粗,不会有危险的。”超大的三层楼终于完成了。

幼儿们的热情感染着我,我暗暗羞愧,开始为自己刚刚的疑惑和犹豫反思。

王琰又在第一层前面放了两根木头:“这是院子里的灯,我家就有的。”文文赶紧拿来两个小圆形木块加在上面:“灯是圆的,马路上的路灯都是这样的。”“还有围墙门呢,房子里还应该有楼梯、凳子。”王琰又开始忙起来了。

幼儿持续进行了三次建构房子,每一次都有困难的出现,结构的创新,技能的提升,可以看出他们的建构兴趣一次比一次浓厚,经验积累也在逐步丰富。

【后记反思】

1.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行为,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教师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为,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幼儿的三次建构,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现象,而在过程中教师大多数都是观察和思考的状态。当幼儿求助时,教师开放性的话语给了幼儿有效地引导。相信只有这样,游戏才能逐步深入,幼儿搭建技能才能逐步提高,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判断和巧妙帮助得以实现。

2.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孩子的力量,我必须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适时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搭建,在整个过程中尝试搭高、围拢、盖顶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满足幼儿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做幼儿的游戏伙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

我不禁深思,幼儿具有自我学习、探索的本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合作技能的习得以及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开展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建构游戏的价值出发,分析不同阶段幼儿建构游戏特点,从游戏前准备积累经验,游戏中的观察、引导、支持,到游戏后的评价提升,通过有效策略的介入指导,推动游戏发展。只要教师能主动观察、耐心等待、用心感知,及时把握幼儿行为表现中的信息,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给予适时的支持,给予幼儿自我学习、创造的机会,幼儿的潜能就一定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文文木块木头
TEA LEAVES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嘻哈跆拳族
搬来搬去的木头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给予木头身一颗灵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