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英语教学效果分析

2017-04-12王乐洋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思辨写作

摘要:在向全校推广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之前,英语系首先选择以我校电力系和动力系的研究生为试点。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积累教学经验,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虽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但学术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训练。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适应补充辅助材料。教学活动应有更细化的要求,考试内容应逐渐摆四六级的传统题型。

关键词:学术英语;思辨;写作;阅读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YYJG067。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 背景

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两大王牌专业,均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要求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或参加国际会议。因此,很多导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用英文发表学术成果。除继续深造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各大电厂工作。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步发展,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很多机会与外方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能够学会用英语阅读学术文献、撰写学术论文、与外方进行技术交流,是他们完成学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我校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工作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研究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表示,在本科期间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增加词汇量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英文文献的阅读速度仍然很慢,抓不住框架结构,找不出论文中的逻辑线索;撰写英文论文更是困难重重,不熟悉英文学术论文的文体特征,未掌握典型的英文句型表达,驾驭不了文章的篇章结构。

针对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我校英语系决定对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由以前的以教授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术英语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为主。为了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行,电力系和动力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被选为试点对象,学生总数共计305人,分为五个班,五位教师每人教一个班。一学期的总课时量为96学时,其中64学时为读写课,32学时为听说课。

教材方面,主要选择以西方学术写作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经过对学术英语教材的调研之后,选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研究论文读写教程》为学生的读写课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4》为听说课教材。辅助材料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文献综述读写教程》、《英语说明文读写教程》、《英语议论文读写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学术英语 理工》。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在课上及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三至五人,每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回答问题、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语言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学术阅读技巧,理清学术写作的篇章结构为出发点。

考试方面,打破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模式,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各占5%,一篇文献综述加口头报告占15%,一篇学术论文加口头报告占15%,期末试卷占60%。期末试卷不再单纯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而是加进了对学术文章结构模式的考查。

二、 調查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在我校是首次开设,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借鉴的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我校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本次访谈调查的目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进,找出学生欢迎的方面以便精益求精。

具体来讲,本次访谈调查主要想弄清五个方面的问题:

1. 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

2. 学生的收获有哪些;

3.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4.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

5. 考试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

三、 调查方法

访谈的时间定在学生完成期末考试并已上交全部作业之后,具体时间是2015年1月8日,周五的晚上,因为这个时间学生比较空闲。地点选在华北电力大学一校区西门对面的碰碰凉冷饮点,环境比较放松。调查对象是从五个班中每班抽取二至四名学生,一般包括至少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调查对象的总人数为14人。

访谈提纲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提纲共分为两大部分,前8题为个人访谈部分,后5题为小组讨论部分。先是单个学生完成前8题的个人访谈,然后分成三个小组,完成后5题的小组讨论。在访谈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事后整理成文字稿。

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1题考查学生对学术英语的作用的认识,2、12题考查学生的收获,3、7、8、9、13题考查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4、6、11题考查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5、10题考查考试内容是否合理。

为了对访谈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参与进了学生的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遵守三项原则:一是不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进行评价;二是只在学生的回答离主题较远时给予提示,并引导学生返回主题;三是在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歧义或语义模糊时,引导学生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 访谈反映的问题

从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仍然比较表面化。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承认,学术英语的确让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结构模式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再对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充满恐惧,阅读英语的学术论文也比以前更加顺畅,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最新的学术动态。如果将来出国、继续读博或是从事研究工作的话,掌握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技能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此外,个别访谈对象提出,学术英语对他们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有一定用途,能够帮助他们与外方的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学术英语表面上的作用。从深层次来讲,学术英语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清晰、有逻辑、有说服力。这种能力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是深层次的基本素质的训练,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访谈对象认识到这一层次。

在学习收获方面,绝大多数的访谈对象表示,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首先,他们对西方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格式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本科阶段虽然有的导师也对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格式规范的问题进行过指导,但仅限于说教。学生并不十分明确论文中的哪些表述可能涉嫌抄袭,也不十分清楚为什么要有严格的学术格式规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掌握了如何在表述上避免抄袭,在书写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其次,绝大多数访谈对象表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的最大收获是了解了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他们已经比较清楚论文应包括哪几大部分,每个部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最后,虽然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但在自己撰写英语论文时,仍感觉有一定困难。有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虽然了解了总体框架,但是遇到具体词句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花些时间做知识方面的分类总结。这样,他们在遇到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时,可以随时查询,有的放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材中的文章的选材偏文科,与学生的专业差距较大;二是写作技巧的讲授不够系统化。访谈对象普遍表示,教材前两个单元的主题与如何避免抄袭有关,他们比较感兴趣,也学到了很多明确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避免抄袭的方法。但是其他单元的主题均与二语习得有关,属文科类,而他们的专业是工科,因此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普遍兴趣不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科类文章中的词汇,工科类的学生基本都用不到,很多术语的含义也不太熟悉。为了读懂这些术语查阅了很多词典,但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二是文科类文章的论证方式与工科类的有一定差别,一些典型的文科论证方法无法直接套用在工科类的文章里。写作技巧方面,访谈对象表示教师只是在分析具体文章时把相应的写作技巧讲授给学生,有关写作技巧的知识点比较分散,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并未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得到系统训练。他们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一些理工科的内容。另外,因为本科的写作训练非常少,他们也希望教师在学术写作技巧方面能够从比较基础的语言表述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逻辑推理性较强的论述与论证。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普遍喜欢较灵活的互动模式,但希望教师能够采取更加细化的方式提高互动活动的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学术英语的授课教师增加了课堂互动的比例,采取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访谈对象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与话题的设计有紧密的联系。有些问题,小组讨论时热情高涨,时间到了也意犹未尽,而有些问题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二是教师在布置课堂任务时,缺少必要的、细化的过程引导。教师的布置课堂任务时往往只提出了完成任务的要求,而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会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或者是小组完成的任务并不符合教师预想的要求,甚至是小组内只有个别同学参与了任务,其他人坐享其成。

在考试方面,访谈者更倾向于摆脱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试卷的成绩(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四部分:出勤率、课堂表现、论文和口头报告。由于是实验班,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仍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考试方式,特别是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部分,与传统的四六级考查方式基本一致。与学术英语教学联系较紧密的是在考试中增加了与IMRD结构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考核。多数访谈对象表示希望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试卷部分应缩减传统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题型,加大学术写作的考核比重。在学术英语课堂上,教师并未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过训练,绝大多数被考查的词汇也与他们的工科专业无关,聽力理解的题型也与四六级无太大差异。他们认为,这三部分的考查与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有较大差距,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学术英语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努力程度。访谈对象表示希望能够采用多种题型考查学术英语的写作水平。

五、 结论

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多限于写学术论文或在未来工作中与外方交流,并未认识到学术英语对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作用。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除讲授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与外方的交流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环节,创设有针对性的任务,增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学术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但学术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接受的写作训练是四六级的应试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一套较系统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的设计还应考虑思辨能力包含的要素,例如:下定义、比较与对比、因果关系、过程描写、分类等等。

学生对教材的选材意见较大,需补充英语教师能驾驭得了,又能贴近学生专业方向的辅助材料。现在选用的教材直接选材于国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但类别偏文科类,甚至可以说很多文章的主题是英语教师较熟悉的二语习得。而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现用教材虽然展示了完整的论文结构,但选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教师可把现用教材当作讲解论文结构模式的范本,此外,还应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适当添加文科、社科、理工科类的科普材料,并以这些补充材料为范例,讲解学术语言的表达。

虽然现有的课堂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了保证互动活动的效果,教师仍需对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在小组合作方面,教师可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任务的分解与协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奖惩措施,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可把任务作相应的分解,并提出详细、可行的任务完成标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互动活动。

在考试内容方面可逐渐摆脱四六级的应试模式。阅读理解、听力、词汇三种类型的题目与学术英语的授课内容差距较大,且挤占了考查学术英语能力的分值。以后可以加大论文结构、学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题目。即使仍然保留阅读理解的题型,但问题可以由选择题转换成分析文章结构、评价逻辑关系等与学术英语较贴近的分析型题目。

本次访谈调查暴露了教师在学术英语用途方面的讲解、学生的收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五大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下一年在全校研究生中推广学术英语课程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仍需针对以上五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案,以期在下一年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2): 30-35.

[2] 都建颖.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整合型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教育,2011 (2): 31-38.

[3] 林易,等.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研究生英语教改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 184-187.

[4] 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 (2): 104-108.

[5] 叶云屏,闫鹏飞.通用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探索[J].外语界,2011 (5): 40-47.

[6] 张为民,等.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 (5): 11-14.

作者简介:

王乐洋,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讲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思辨写作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