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融入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10孙玉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做合一自主学习

孙玉华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融入物理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索。首先,“教学做合一”对物理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学做合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学做合一”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59

中学生素质是未来人口素质的基础,对不久的将来的祖国建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并概括知识要点,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中的经验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缺少动手的机会,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属于“学多悟少”。不像美国中学生那样,在课堂内外,都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有课内的许多实验和操作项目可做,甚至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也有不少展品是允许孩子们去摸、去动、去操作的。在家里也喜欢凡事自己动手干,很乐意帮父母干家务。为了改变我国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要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融入到物理教学中。

一、物理新课程理念体现“教学做合一”思想

我国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主张。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所谓的教学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先生提倡,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

针对我国中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现状,为此在新課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物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二、“教学做合一”融入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行不行”“能不能”等想法在学生头脑中会油然而生,从而为学生提供培养创造力的土壤;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通过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做合一”对物理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陶行知指出,注入式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 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师不能单凭教材教、单凭教参教,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挖掘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动手、动脑中学”。例如,我们吴江区杨勇诚特级教师提出了“项目学习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教学做合一”融入物理教学中。它的指导思想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现中学。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好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例如,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中白孝忠教师开设一节《欧姆定律的应用》,就是运用了杨勇诚教授的项目学习法,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展示了一节原生态的课堂。为了上好这节课,白老师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度处理,对习题教学进行重构。他巧妙地把伏安法测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两个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围绕怎样使3.8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这一任务展开,把该项目分解成四个问题:(1)怎样使3.8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2)自制2.3欧姆的电阻;(3)怎样知道它是2.3欧的电阻;(4)检验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通过学生的活动,要达到两个目的:计算并制作一个2.3欧姆的定值电阻;设计并验证定值电阻的大小。学生在完成怎样使3.8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这一任务过程中,不仅知识得到巩固,而且技能也得到了培养。白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习题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算出串联的电阻值是2.3欧,而实验室没有2.3欧的电阻,自然会想到自制2.3欧的电阻,对于自制电阻值是否正确,于是想到用伏安法进行测量阻值,最后将它接入电路中看灯泡是不是正常发光。为了体现了“做中教”的思想,白老师除了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外,自己还需要购买一些实验室中没有的实验器材。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对物理教师要求更高。

2. “教学做合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习观察生活,学会使用生活中的器具做实验。设计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让物理课堂充满奇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挖掘教材,有许多课本小实验、小制作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制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制作说明书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说明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照相机与眼睛》之前,学生一定会觉得照相机很神秘,里面一定包含许多深奥的物理知识。但是当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并通过调节镜头去观察近处或远处的物体。学生才恍然大悟,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制作简易的孔明灯。用细铁丝在塑料袋袋口扎一圈,然后口向下,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结果放手后发现塑料袋升起来,过会儿又降下来。这个制作比市场上买的孔明灯要简单,而且还能实现浮与沉,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很好奇,然后教师趁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解释现象。这样“做中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3. “教学做合一”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小制作、小活动中,实现了“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动身”,获得了“六大解放”,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终身学习都有积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八年级物理《声现象》这一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并对土电话进行实验探究:(1)探究不同材料的传声性能;(2)探究如果在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了什么问题?(3)探究如果线没有拉直,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如制作小孔成像的装置。按照制作说明书制作表面上很简单,但要是实验效果明显的话,你在制作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如何钻孔、孔的大小、半透明薄膜纸的选择、如何使像更亮些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你真实体验过,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不易,同时更有兴趣去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形状与什么有关。像这样的小制作、微探究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去开发、挖掘教材,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相信通过小制作、微探究,一定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果说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话,则实验习题教学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对实验进行深层挖掘、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伏安法測电阻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这个实验进行深层挖掘、开发。例如,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如何测未知电阻。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一方面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了巩固,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学做合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手段代替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终身难忘的。通过“教学做合一”,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核心,把“教学做合一”融入物理教学,平时在上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以小实验、小活动贯穿课的始终,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景,以“教学做合一”为手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分析→小结,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实践中学,在探究发现中学,在研讨交流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学,从而提高学生整理和重组知识的能力、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芦墟初级中学 215200)

猜你喜欢

教学做教学做合一自主学习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