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7-04-05杜永平张月萍

陕西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抽动症平肝中医药

张 欢,齐 瑞,杜永平,张月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 710032)

·综 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张 欢,齐 瑞,杜永平,张月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 710032)

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进展,临床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疗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指出抽动障碍以肝风内动为基础,与风、痰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但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标准,今后应提供更多的实验及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难治性抽动障碍治疗提供思路。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以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易反复,精神症状突出,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社交活动,对患儿和家长均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2]。目前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病理损害、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3]。身体的局部不适感,学习压力大、紧张、激动等均是引起抽动障碍的常见诱因。现代医学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因疗程长、副作用多,停药易反复等原因,使患儿和家长对长期服用此类药的依从性降低。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选择中医药治疗。现将近几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多数专家认为抽动障碍的症状与中医“风胜则动”的病机相符,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基础和小儿肝常有余,肺脾不足的生理特点,认为肝风内动是主要病机[4-5],风和痰为主要的病理因素[5-6]。肝风木之脏,主疏泄,若情志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畅,则导致筋脉失养,气郁日久化火生风,风阳鼓动,循经上行,或风动筋挛,出现眨眼、挑眉、耸鼻、斜颈、吸腹等症状,皆为肝风内动所致。 风为六淫之首,常挟寒、湿、燥、热之邪经口鼻入侵肺卫,外风引动内风;脾运不健则生痰,肝木横逆则生风,土虚木亢,风痰合邪,上犯清窍,流窜经络而致抽动。亦是抽动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6-8]。

2 内治法

2.1 平肝熄风法 刘弼臣教授[6]认为儿童抽动障碍本源在肝,病发于肺,风痰鼓动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从肺论治,清肺以平肝。冯刚等[7]选用刘教授经验方“熄风静宁汤”(全蝎、甘草各6 g,辛夷、苍耳子、玄参、山豆根、蝉衣各10 g,葛根15 g,板蓝根、菊花各20 g,白芍、伸筋草各30 g)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个月,显效率达71.3 %。郑毅等[9]报道了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依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法拟五灵颗粒治疗抽动障碍患儿,并与盐酸硫必利及安慰剂随机对照,治疗8周后,五灵颗粒组疗效(显效率44.51 %)高于硫必利组(显效率26.67 %)和安慰剂组(显效率12.50 %)。

2.2 健脾平肝法 孟红旗等[10]在西药氟哌啶醇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中药复方(天麻、珍珠母、黄芪、石决明、茯神、白芍各15 g,钩藤、白术、党参、焦山楂、焦神曲、羌活、陈皮、半夏、桑叶、黄芩各10 g,甘草6 g)治疗抽动障碍8周,结果发现加用健脾平肝中药复方组的总有效率(90.7 %)明显高于单纯氟哌啶醇组(73.3 %)。尚清等[11]采用平肝健脾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氟哌啶醇组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平肝健脾方组总有效率(76.1 %)与氟哌啶醇组(77.3 %)相当,但不良反应少。

2.3 平肝安神法 李斐教授[12]认为抽动障碍其本在心,次之为肝,兼调肺脏,采用静心止动方有良好的疗效。方中珍珠母、煅龙牡调制精神;酸枣仁、柏子仁滋养安神;柴胡、枳壳宽胸利气,与白芍配伍,柔肝缓急敛阴;蝉蜕、僵蚕、白蒺藜祛游走之风;板蓝根、辛夷通利肺窍,诸药合用镇心安神、熄风止动,治疗3个月有效率为85.6 %,6个月有效率为90 %。

2.4 滋肾平肝法 张骠教授[13]从肾出发,认为抽动障碍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虚损,五志过极,肝郁阳亢,以肾阴不足为本,肝风内动为标,痰火内扰心神,选用静安口服液(生地、郁金、天麻、钩藤、全蝎、僵蚕、地龙)治疗,与硫必利对照,治疗12周,静安口服液组(愈显率66.67 %,有效率100 %,)较硫必利组(愈显率20%,有效率73.33 %)疗效好。分析药物对患儿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发现静安口服液(对比盐酸硫必利)可降低患儿血中5-羟色胺、高香草酸、谷氨酸水平,升高去甲肾上腺素、r-氨基丁酸的水平。

3 外治法

近10年来小儿抽动障碍的外治法涉及针刺、灸法、推拿、拔和(或)走罐、耳穴、穴位注射多种方法,或单用,或合用。向圣锦[14]等将194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114例,西药组82例,针刺组给予丝竹空透鱼腰,四白透下睛明等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结束后不仅对比两组的总体有效率,而且对比各组中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的总有效率、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的总有效率及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总有效率;组间效率也进行对比。疗程为1月,治疗结束后发现针刺组总体效率90.4 %与西药组84.1 %相当,但针刺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100 %、88.2 %、84.2 %),针刺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疗效100 %明显高于西药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疗效83.3 %,说明针刺治疗对于病程短的患儿疗效佳,可预防抽动障碍的进展。李娅茹[15]等对50例抽动障碍患儿采用抑肝扶脾刺灸法(舞蹈震颤区、百会斜刺,肝俞、脾俞平刺,隐白悬起灸等),配合耳压(神门、心、肝俞、脾俞、肾俞、皮质下、内分泌、脑点等)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84 %。李群等[16]通过针刺印堂、百会、两侧的颞顶前斜线中下段穴位,联合肝俞、风门等针刺后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注射液)治疗小儿抽动障碍,3周后总有效率(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氟哌啶醇(84.44 %)。刘丽平[17]通过推拿联合耳穴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按揉迎香穴、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揉搓肘关节、肩关节、涌泉穴附近和大小腿,揉动腹部达到调养气血、舒筋通络的推拿效果,对神门、心、肝、脾、肾、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缘中、脑点及丘脑等穴位采用耳穴压籽法起到行气通络、镇静止挛的作用,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96.9 %,复发率9.4 %,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平肝熄风为主要治则,辅以健脾化痰,疏风清热,滋肾安神等法,使用口服中药或多种外治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氟哌啶醇、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等西药相比,疗效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标准,通过动物实验和药理实验筛选最有效的方剂,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提高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72-75.

[2] 郑 毅.抽动障碍新观念及诊疗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11-112.

[3] 石 森.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64-167.

[4] 马碧涛,吴 敏,周亚兵,等.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2):1098-1101.

[5] 杨志华,张喜莲.马融从中医肝脾理论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2):102-104.

[6] 夏桂选.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思路的形成及其治未病思想[J].中医儿科杂志,2011,7(1):1-2.

[7] 冯 刚,马丙祥,李华伟,等.熄风静宁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3例临床总结[J].四川中医,2005,23(5):64-65.

[8] 武 锃,吴 敏,马碧涛,等.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临床路径多中心实施的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4,35(11):1458-1460.

[9] 韩新民,郑 毅,丁 樱,等.五灵颗粒治疗抽动障碍多中心与硫必利及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5-85.

[10] 孟红旗,杨安平,刘雪梅,等.健脾平肝法辅助治疗Tourette综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272-275.

[11] 唐 英,尚 清,马彩云,等.平肝健脾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5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3):1120-1123.

[12] 李 霁,吕 静,韩 斐,等.静心止动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178-1180.

[13] 张 骠,孔 群,林 节,等.静安口服液为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156-159.

[14] 向圣锦,蔡永豪,张宗端,等.局部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6):469-472.

[15] 李娅茹,袁秀丽.“抑肝扶脾”刺灸法配合耳压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104-105.

[16] 李 群.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45例小儿抽动症的疗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818.

[17] 刘丽平.推拿联合耳穴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2):336-337.

(收稿:2017-03-10)

抽动障碍 中医儿科 病因病机 治法

R2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60

猜你喜欢

抽动症平肝中医药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