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打造学习者欢迎的全媒体数字化教材
——以《闽文化通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为例

2017-04-04边建军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福建学习者教材

边建军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精心打造学习者欢迎的全媒体数字化教材
——以《闽文化通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为例

边建军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闽文化通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的可取之处如:提供相关背景资料有利于学习者对课程的理解,设计多种学习路径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教材活力和新鲜感,精准把握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提升教材质量的关键,但也存在如何全方位发掘利用全媒体数字化的特点等诸多问题。

精心打造; 全媒体; 数字化; 教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和本校教学需要,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其中《闽文化通论》课程亦列入其中。现该教材建设已基本结束,以下就该教材特点、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提出看法,或可为方兴未艾的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有利于学习者对课程的理解

在学习者学习课程内容之前,提供课程教材的制作背景、制作过程、制作目的、制作要求、使用说明,犹如书的序言或前言,或称为编辑要旨,使学习者对此课程教材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传承创新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益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对于更好地理解、领会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应该提供哪些相关背景资料?该教材作者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第一,介绍教材主要完成人和制作单位。陈述了主要完成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在对完成此教材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及负责制作的中标公司对完成此教材的贡献。

第二,介绍了教材的总体结构。陈述了文字教材的内容和框架、教材的三个层次定位原则、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特点、教材辅助学习形式、在研制过程中对诸多关系的处理等。

第三,介绍了教材的由来和演变。该教材是在原“《闽文化概论》一体化教材”基础上建设、创新和发展的,了解旧教材对理解新课程是有益的。由此,作者陈述了旧教材一体化教材的组成、教学效益、创新点、社会效益等。

第四,介绍了旧教材所获的奖项。包括: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的《全国电大首届省建课程优质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网页制作大赛奖佳作奖》,福建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福建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福建省高校“福建师大网络教育杯”网络课程大赛奖》等7种奖项。

第五,介绍了对教材的相关书评。包括发表在《福建论坛》、《东南学术》、《福建日报》、《中国图书评论》、《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等63篇书评,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评论,有利于学员对课程的深入理解。

第六,介绍了文字教材的《闽文化通论》作者发表相关成果。文字教材作者发表的一些与闽文化相关的成果,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上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作者将其独撰相关著作19部、主编相关著作14部、独撰相关文章967篇的书名和篇名附后,以供有兴趣的学习者检索,有利于满足学习者在学习中或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设计多种学习路径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作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主要目的是便于学习者学习,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顺利达到学习目标。作者而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遵循渐进的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学习路径设计,这对于完成教学计划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课程十二章学习路径设计上,基本以“本章课前导学”、“本章学习简介”、“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学习目标”、“边学边练”等六种形式。而这六种形式,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各有其特点和作用。

以“本章导学”为例,旨在对本章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把本章的精华浓缩成不到300字的文字,将本章最核心、最主要的思想传达给学习者,起到对本章的引导作用。如第四章文学的“本章导学”中,作者指出:“‘文论盛行’是福建文学的一种奇异现象。恐怕没有哪一个省的文学理论像福建这样兴盛过,福建文论家影响之大、之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实为罕见。中国真正的诗话应产生在宋代,但早在福建还处于开发阶段的唐代,就出现了开诗评风气之先的评论,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起,福建‘文论盛行’的特点一直绵延至今,以至在当代文学评论中形成京、沪、闽‘三足鼎立’的局势,而闽派评论家所显示出的思辨能力尤为人所叹。地处僻壤、消息闭塞的福建竟能在文论上久不衰,而小说创作却远没象‘闽派评论’那样红火和有影响,甚至时至今日,福建小说家竟没有一人在全国获过奖。其原因,正是与闽地特有的文化有关。”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福建文学最主要的特点,并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揭示了“福建小说从未在全国获过奖”的原因,引进了大家的兴趣。第五章艺术的“本章导学”中,作者先是对福建的艺术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再分别对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和特点做了最简约的介绍,起到了引导本章入门的作用。

以“本章学习简介”为例,旨在清楚地表明本章应该怎样学习,通过简要地对学习本章提出总要求,使学习者对学习的线索有清晰的了解。如第三章历史,作者指出:“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知晓: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有代表性的福建地方文献,福建金石的特点,福建金石与福建历史文献关系,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再如第七章宗教,作者指出:“通过本章学习,知晓:福建佛教的发展和特点;福建道教的发展和特点;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播和特点;基督教在福建的传播和特点;伊斯兰教在福建的传播和特点。”

以“本章主要内容”为例,旨在使文字教材内容以特定术语列出,使学习者清楚地明确本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撰写意图,使学习者能有效地把握教材内容。如第三章历史,作者指出:本章“总结了闽籍史学家在著述上的3个特点。列举了宋代3种最古老的福建方志,评述了明代2种最具代表性的福建省志、3种福建地方府县志,介绍了清至民国5部福建总志、6种福建地方府县志,总结了福建专志的2个特点,介绍了除方志外的5种类型的福建地方文献。介绍了福建金石的种类,其中‘金’的种类8种,‘石’的种类4种;分析了福建金石的特点,总结了福建金石对福建历史文化在13个方面的认识价值。分析了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再如第六章工艺,作者指出:本章“评介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年画产地和各自特色。评介了3类最具代表性的木偶头,重点分析了其中1类木偶头的制作和特点。评介了4个最具代表性的剪纸产地和各自特色。评介了3类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和各自特点。评介了4种最代表性的石雕和各种石雕精品。评介了不同的木雕品种和3种流派。”

以“本章知识结构”为例。旨在将散于本章的各知识点予以进一步提炼和梳理,使之更加明确,便于学习者掌握。如第三章史学,作者指出:本章“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1.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2.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3.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和卓越的史识。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福建方志:1.宋代《三山志》《仙溪志》《临汀志》;2.明代著名总志《八闽通志》《闽书》;3.明代著名府县志《闽都记(三十三卷)》《福州府志(七六卷)》《寿宁待志》;4.清至民国,有五部各具特点福建总志。5.福建专志寺庙志多、山水名胜志多。福建其它地方文献:1.对地方史料的考订;2.对本地地理风物民俗的记载;3.对当时所发生事情的记载;4.对所见所闻之事的记载;5.对历代有关闽地史料、遗闻、逸事的辑录。福建“金”的种类:1.钟;2.鼎;3.炉;4.铜牌;5.铜板;6.金龙玉简;7.银塔;8.铜、铁钱。福建“石”的种类:1.石刻与题字;2.题名;3.诗刻;4.碑碣。福建金石特点:1.从历史上来看;2.从地理来看;3.从人文来看;4.从宗教来看;5.从政治经济来看。福建金石对福建历史文化的认识价值:1.可以认识到福建在晋代之前的历史还有大片的空白;2.可以认识福建历史上社会的某些情况;3.可以看到北宋之时福州的一些的风俗;4.可以看到寺院庙宇建筑的雄伟、结构装饰的华丽;5.使人们认识当时府县城垣的规模和结构;6.可以知道晋代以来福建主要的自然景区和旅游胜地;7.认识教育对于移风易俗的重要;8.知晓一些官员在福建留下的惠政;9.知晓当时的水利工程;10.了解当时名人手笔书法;11.知晓福建古代刻石匠高超的镌刻技艺;12.知晓福建与海外诸国交通往来;13.可借鉴历史宝贵经验。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1.刻书业发达;2.重科举;3.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4.福建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使史学家有书可查。”

以“本章学习目标”为列,旨在将课程中的重点、次重点、再次重点,按了解、理解、掌握这三个不同的要求,划为三个层次,便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如第四章文学,作者指出:“了解:福建文学的发展。理解:福建民间文学的与闽文化关系。掌握:闽文化对福建作家的影响,闽文化影响下的福建文学特点;福建民间文学的特点。了解:福建文学的发展。理解:福建民间文学的与闽文化关系。”再如,第八章民俗,作者指出:“了解:福建民俗的差异性;福建民间禁忌;福建游艺竞技。理解:福建民俗的奇异性;福建民间的动植物崇拜;福建饮食特点。掌握:福建民俗的繁琐性;福建民间的神祗崇拜;福州菜特点;福建饮茶风俗。”

以“边学边练”为例,旨在将课程中的内容,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这三种形式,让学员进行自我测试,特别一些似而非是的提法,让学员通过练习,知晓正确内容。

三、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教材活力和新鲜感

创新是教材的生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已有旧教材做基础,但作者并不满足,而是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进行了多方面的新尝试,表现了作者不墨守成规、大胆探索的勇气。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材内容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作者研究并论述了过去长期未引起关注的内容,开拓了诸多新领域,涉及许多新问题。如,过去在研究福建文学时,往往只将注意力投射到历代文人,只研究历代留下的各种文集和诗集。但这是不全面的,福建开发较迟,文人创作成果相对不如中原等兄弟省活跃,但福建民间文学却在福建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首次以大量的篇幅,对福建的民间文学(包括故事、歌谣、谚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特别是作者将福建民间文字放在闽文化特有的背景下进行剖析,大大掘进了研究的深度。

二是在教材结构上的创新。从总体上看,此教材主要有三大块结构,一是对教材进行全方位介绍,主要有5个方面(详见本文第一部分);二是对教材的学习路径和要求进行有效设计,主要有6个方面(详见本文第二部分);三是对教材的学习内容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展示,即将文字教材12章的内容,以图、文、声、像、画等全媒体数字化的形式,一一展示给学习者。

三是在教材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其主要如:一是丰富。即把学习内容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照片、图片、动画、书影、网页等多种形式,使学习者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的阅读视听、掌控、互动等全面体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拓展了学习者可选择的项目,使学习者所选择的接受方式丰富多彩。二是互动。教材的一些内容,特别是“边学边练”的学习形式,通过不限时的互动,可随时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更有针对性。三是动态。教材所衔接的一些网页,因可随时更新,使教材某些内容永远处于动态中。四是开放。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等条件限制,随时可进行学习。五是自主。无需老师,无需组班,学习自主权完全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六是便捷。从片头到结束,都便于操作,无论是手机或平板电脑,都可随时查阅。七是全面。教材提供的各种形式不仅展示了文字教材的内容,对一些文字教材因受篇幅限制尚未展开的内容,也充分利用全媒体数字化的高容量特点,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可随时点开,查看进一步的解释。八是趣味。因为在文字表述同时,也向学习者提供了了各种鲜活的形式,形象、可观、可感,不仅便于接受,也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习时间更持久、更有效。

四是在教材题材上的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如为说明福建道教及民间宗教在美国的影响,作者选用了美国纽约的福建道教联合会会址、纽约的陈靖姑庙、纽约福清石竹山何九仙庙、纽约福州照天君庙等照片,这些照片皆为作者亲自赴纽约拍摄,可谓唯一性。

四、精准把握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提升教材质量的关键

全媒体数字化教材的优势是可凭借各种不同媒体来表现教材内容,由此有诸多可采用的表现形式。但如果或不分青红皂白将能收集到的各种媒体进行堆砌,或将可用的各种媒体对所有知识点一律平均分配,或哪一种媒体是现成的就采用哪种媒体,或仅采用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的某种媒体,这种优势将被滥用。在全媒体数字化教材中,如何用最适合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该教材注意从以下以几个方面精准把握了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为教材质量得以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是用最适合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全媒体数字化教材的实践说明:特定的内容需要选择最佳的形式来体现。如,在艺术章,音乐、舞蹈、戏曲是舞台艺术,绘画则是造型艺术,前者适合用音频、视频形式表现,后者则适合用图片形式来表现,作者根据不同内容,以最适合的形式来表现。以音乐为例,在陈述“闽西山歌”时,采用了龙岩山歌、永定客家山歌的音频;陈述“闽南山歌”时,采用了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德化山歌的音频;陈述福州山歌时,由作者直接录制了福州岭头乡石牌村的山歌音频;在陈述海上渔歌时,采用了福鼎渔歌的音频;在陈述水上渔歌时,采用了福州疍民渔歌的音频;在介绍闽南儿歌时,采用了闽南语歌《天乌乌》的音频;在介绍由两个声部组成的“双音”畲歌时,采用了宁德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音频。在陈述福建说唱音乐时,配合各种不同区域说唱音乐的介绍,分别采用了福州评话、福州伬唱、闽西竹板歌、南平南词、建瓯鼓词、南剑调、莆仙俚歌、莆仙八乐、闽东莲花落、漳州锦歌、芗曲、厦门答嘴鼓、泉州北管等不同说唱音乐的音频。在陈述福建器乐音乐时,采用了与文字介绍相对应的福州十番、莆仙十音、仙游度尾鼓吹乐、泉州闽南什音、泉州笼吹、永春闹厅、闽西十班、长汀公嬷吹、闽东拾锦、清流十番锣鼓、建阳长坂坡等器乐音乐的音频。舞蹈是视觉艺术,适合视频来表现,在陈述各种舞蹈时,一一展示了与文字介绍相对应的福州高湖舞龙灯、泉州踢球舞、泰宁大源傩舞、邵武傩舞、石登瀛高跷、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延平“战胜鼓”舞蹈、漳州“大鼓凉伞”舞、龙岩“采茶灯”舞、泉州跳鼓、荔城沟边九鲤灯舞、泉州拍胸舞、福清新厝车鼓舞、厦门同安车鼓弄、福清新厝车鼓舞、泉州鲤城“火鼎公火鼎婆”等舞蹈视频。戏曲是包括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艺术,因此更适合用视频来表现,作者在陈述福建戏曲时,对文字介绍的五大剧种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的代表作都采用了视频,形象地展示了其各自的特点,并对文字介绍的其他剧种,也都一一用视频展示。在表现福建绘画时,则根据造型艺术特点,在文字介绍同时采用了相配对的绘画,如宋代惠崇《溪山春晓图》、陈容《云龙图》、郑思肖《墨兰图》;明代吴彬《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十八应真参乘演法图》、边景昭《三友百禽图》、李在《琴高乘鲤图》;清代上官周《王子安像》、华嵒《天山积雪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鸟鸣秋树图》、黄慎《驴背诗思图》《醉眠图》《渔者图》。

二是对重要的内容予以重点体现。所谓重要内容,一是文字教材中强调的重点,二是曾上了联合国、国家、福建省的各种保护名录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福建省境内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等。所谓重点体现,则是要求用高水平的视频,在质量上要求最优秀,在时间上要比其他视频长。如南音、妈祖信俗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者精选了“泉州南音演奏”、“湄洲妈祖信仰习俗”的相关视频。再如武夷山、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者精选了武夷山、福建土楼等相关视频。作者还根据内容的重要性的不同,选用了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的视频:工艺类如“漳州木板年画”、“泉州江加走木偶头”、“漳浦剪纸”、“柘荣剪纸”、“浦城剪纸”、“漳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技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德化瓷工艺”,民俗类如“福清石竹山祈梦习俗”、“龙海白礁慈济宫”、“泉州伊斯兰教圣墓”、“福建陈靖姑信仰(古田陈靖姑信仰习俗、福州陈靖姑信仰习俗)”、“闽南大道公信仰(厦门大道公信仰习俗、漳州白礁慈济宫真人诞辰祭典仪式)”、“长乐琴江台阁”、“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厦门中秋搏饼”、“连城罗坊元宵‘走古事’”、“厦金宋江阵”、“建瓯挑幡”、“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连城地瓜干制作工艺”、“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建筑类如“福州市三坊七巷”、“崇武城墙”、“赵家堡”、“闽清宏琳厝民居”、“泉州亭店乡的杨阿苗民居”、“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营造技艺、泉州鲤城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泰宁城关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府第建筑群”、“福州华林寺”、“泉州开元寺”、“泉州清净寺”等,科技类如“福建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晋江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蕉城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建造技艺)”、“福船制造工艺、东山海船钉造技术”、“屏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泉州安平桥”、“泉州洛阳桥”、“建阳建本雕版印刷”、“连城四堡雕版工艺”。作者将闽文化中的精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以精美的镜头全方位地展示给学习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对教材中抽象的内容以示意图、动画等形式表现。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无法用音频、视频形式表现,但作者并没有放弃,而是设计了示意图、动画等形式,让学习者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如以《闽学示意图》表现闽学的包容性,以《福建汉族民歌类形示意图》表现福建汉族民歌种类,以《“三坊七巷”示意图》表现“三坊七巷”的分布,以《历代福建海外贸易航线示意图》表现历史上福建对外贸易和航线的分布,以《各地商帮分布示意图》表现福建各种在福建各区域的分布,以《福建崇山峻岭示意图》表现“东南山国”,以《福建海岸绵长示意图》表现“闽海雄风”,以《福建江河纵横示意图》表现“闽水泱泱”,展示了极具特色的福建自然地理环境。

五、结语

虽然《闽文化通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对全方位发掘利用全媒体数字化的特点还不充分。在诸多重要问题和知识点上,还可再直接联接众多相关网页,以增加教材的动态性,如在论及福建文献和藏书时,可连接福建省图书馆的网页;在论及福建艺术时,可连接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的网页;在论及福建宗教时,可连接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网页。此外,还可精选一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网页,如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博物院、福建省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海交馆、福建省文联及各设区市相关网页作为附录,收藏于各章未结束处。第二,对可进一步点击的内容设计明显不足。如介绍本教材作者的相关成果是很有必要的,但仅仅罗列出篇名是远远不够的,如能点击篇名后即展示全文,则免去了学习者查找之劳;此外,还有诸多的知识点,亦有进一步点击后解释展示的空间。第三,选用的媒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益求精。特别是在表现某特定内容时,有的媒体选用的并不是最合适,特别有时同样内容却有多种视频可供选择,应该进行多方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精品。第四,有的内容没有选用最佳的表现形式。仅以“民俗”为例,许多“岁时佳节”、“婚嫁习俗”、“人生礼仪”皆选用照片来表现,而如果选用视频则效果更佳,不仅更能精确表现教材内容,也更能吸引学习者。

[1]何绵山.闽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潘超.全媒体数字教材让学习者获得全面体验[J].中国远程教育.2016(8).

[3]边建军.对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闽文化概论》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为例[J].福建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F272

A

1008-7346(2017)03-0033-06

2017-04-27

本文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度科研课题《全媒体数字化教材建设研究》(KY16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边建军,男,浙江诸暨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福建学习者教材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那个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