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适合城市景观营造借鉴的日本古典造园手法

2017-04-04吴府胜仝伯强赵永军赵亚楠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庭园造园古典

刘 鵾 ,吴府胜 ,仝伯强 ,赵永军 *,赵亚楠,葛 磊 ,井 琪 ,李 猛

(1.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泉林嘉有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古典园林风格独特鲜明,是世界园林中的一朵奇葩。日本园林自唐朝开始,一直深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其独特的造园文化。日本造园手法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它的造园布局、构成要素、景观处理手法等方面。

1 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日本古典园林给予我的的直观印象是葱郁、细致、凝炼,具有耐看、耐品、值得静坐体会的独特的观景感受。日本古典庭园大多占地面积不大,精致小巧,;植物多且体量大,建筑少且体量小,筑山的坡度及体量都不大;广泛采用中心式设计,多围绕水体进行景观布置;常以局部或全部的形式营造枯山水,园中用小品如石灯笼、洗手钵等作装饰。

日本古典园林是以其讲究写意、清新凝练的风格闻名于世的,其设计追求的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缩影在一块不大的土地上,恰似自然又高于自然。一方面它是再现自然界的景观,着力隐藏人工斧凿的痕迹,比如模拟自然状态的植物配植;另一方面,又在营造的近自然环境中加以鲜明的人工创造或雕琢的景观元素,作为对自然的提炼与抽象,比如枯山水中以白沙及其抽象的纹理比拟大海。

1.1 造园布局

日本古典园林的布局特点可以分为庭院与建筑的布局,中心式和自由式布局,庭院的划分与围合,纵横起伏的横向布局四个方面:

1.1.1 庭园与建筑的关系

庭园与建筑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庭园中与游乐功能建筑的关系;二是游乐功能建筑与周边山水木石的关系。日本园林中建筑的居住功能所占比例较大,因为日本古典的园林建筑实用性较强,而休闲功能较少。日本的庭园常被独立的置于建筑的前面,成为前园式,显现出开门见园的造景效果,同时也在漫长的园林进化过程中,赋予了前园式庭园极强的静态观赏性。

1.1.2 中心式和自由式布局

轴线布局是日本早期园林的布局形式,体现出极强的规则和对称性,秩序较为严谨。随着庭院类型、审美情趣及构图法则的演化,中轴线和对称式布局渐渐被中心式和自由式所取代。在池泉园中,全园景观要素自由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以水池及池中岛为中心的平面构图特点;在砂石庭中,以景石或白沙为中心,多显出模拟日本岛与海的关系图式。

1.1.3 划分与围和

日本园林面积较小,因此少有园中园,其内部极少用围墙划分景区。庭园的内部空间和景观以围合为主,而不是以分割为主。用庭园功能划分的景观要素都以通透性为主,实少虚多,而且低矮,给与人们更多与自然景观接近的空间,并且为园林的静态观赏提供了良好的视野范围,虽有分隔却极大的保持了庭园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1.1.4 纵横起伏的横向布局

日本园林惯用横向布局,重理水轻推山,堆山崇尚和缓的小岗和小埠,理水擅拟海河和岛屿。虽然日本园林中呈现出纵横要素的结合,但是其更注重横向的处理与布局,就单个景点来看,也是纵向小横向大,具有低矮,平缓,广阔的特点。自高度较小的山体上,采用缓坡,力求创造起伏,而型木与型篱,也是模仿海波与海浪等横向构图将起伏的变化表现的直观而柔和。

1.2 构成要素

日本园林属于东方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相同的流派渊源,所用的素材都是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但是因其材料选择与处理的不同,和特有的构成艺术作品的方式,使日本园林拥有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1.2.1 水体与池岛

日本古典园林多是以水体为中心,进行景观设置的。从理水手法上看,日本园林多采用聚合或分离中的一种方式,要么聚,成为海景;要么分,成为曲水。水体的独立性很强,不再受整体轴线的控制。水体占据一定面积,以水池为中心,池中设岛,岛上及池周安排景石和植物加以点缀。

1.2.2 植物

日本园林应用的最基本的植物是常绿树木,植物多且体量大,多表现出植物为主建筑为辅的格局,即庭院的大部分都由植物、水体、堆山以及石景构成,其中更以植物为主,庭园的绿化度极高。典型的日本古典庭院在植物品种的选用上崇尚避繁就简,多以少数几种植物作为主景,再辅以少量其他植物作为点缀。日本造园植物选材要求形体高雅、色彩沉静,同时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实现模拟和寓意自然的景观效果。

1.2.3 筑山与石景

日本古典园林中的筑山的特点是山体的坡度很小,体量也较小,它们都是日本岛国岛山的象征。日本园林中石景的应用广度与表现深度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园林,成为了日本园林所特有的石文化。在取材方面,日本园林石景喜用青石,以浑圆敦实者为上;在布置方法上,极少采用堆砌,多采用平置风格,塑造出小岛小滩的形态,体量小巧玲珑,表现出对横向美的审美取向。日本园林中的石景,蕴含着整个园林的精神与象征,是全园的灵魂。

1.2.4 建筑

日本园林中设置建筑数量少,多为实用性建筑,少休闲性建筑。建筑本身属于小法式,体量较小,构建尺寸也较小,常用竹、木、草、树皮等植物性材料构筑,使用原木本色。日本园林建筑通透性极强,虚多实少,与外部的自然环境紧密的融合为一体,同时也为日本坐观式的景观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观景视野。

1.3 景观处理手法

日本园林中景观的处理手法是极其丰富的,因其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与人文特色:

1.3.1 仿景与缩景

仿景与缩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或是通过变化后的模拟表现。日本造园家对中国及日本的自然风景名胜进行了大量拟造,如对于中国的长江及西湖,日本的大海及富士山的模仿均有出现。另一方面日本古典园林中对于景观的仿造较之中国具有更强的抽象性,如枯山水虽是对于自然的仿造但已将其特点抽象化。

1.3.2 框景与漏景

此种造景手法在中国园林中应用多而丰富,而在日本不同的建筑特点与景观含义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日本的园林建筑通透性极强,很少使用围合遮挡的墙体,因此就将建筑外景观以整体的形式暴露在人的视野里,而不是裁减景点最美的一部分进入眼帘;另一方面,日本园林更多的欣赏方式使坐观,重视对于景观全面的观赏与静思。

1.3.3 收景与借景

日本庭院面积都很小,合理利用园内的景观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更高妙的还是利用和收取园外自然山水的景观,这就是收景与借景。名园中的大量收景与借景是园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量庭园常建于风景胜地,远借名山大川,近借绿野山林。关于借景的手段,日本园林常在远景前加设建筑,如廊亭和楼阁等,作为过渡,拉近远景的视觉距离,使近、中、远之景容为一体。

1.3.4 障景与分景

日本园林对于障景的应用较少,因为前园式设计本身就是对“开门见园”立意的表达,大多通过跳石、园路的转折而达到步移景随的效果,但在入口处多设玄关式的障景,通过植物的栽植起到遮挡视线并区分前后庭。日本园林中对于景区的划分多用筑山和植物等自然要素,而较少使用建筑墙体进行分割,即使使用也以“虚”“透”为立意。

2 日本古典造园手法应用于当代环境的优势

2.1 自然山水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作为自然式山水园林,其活动都是在完整的呈现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基础上的进行的,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与中国的“人工之中见自然”不同,日本园林更多的是“自然之中见人工”,这种园林形式去除了对于自然环境过分刻意的斧凿,极强的保留了景观的自然性。自然,是日本园林的天性,而城市缺少的正是自然,这对于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是难能的,而实现这种效果又是完美的。

2.2 园林形式及其要素具有极强的通融性

日本园林在现代建筑外环境应用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园林设计的主体不是建筑,而是水体、石景和植物。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建筑为中心,日本古典庭园中的建筑是附属,不同形式的建筑经常同时出现在园中的同一区域。而且很多局部景观如枯山水等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全园中的,它们占据一定空间,传达自身独特的景观效果,而与周边景观交流较少,这就使日本园林在与建筑搭配方面具有极好的通融性。日本造园家早已摸索和尝试日本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并有很多应用于现代建筑环境景观营造的成功案例。

2.3 占地面积小

日本古典庭园占地面积普遍较小,可谓小山小水。虽然这点也曾被中国的园林分析者评价为:不大气、缺乏气势,但是进一步考虑,这个特点已经成为日本园林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应用的优势。在当今拥挤的城市中,土地利用效率极高,日本园林这种用极少构成要素达到极大意韵效果的特点,符合在紧凑的绿地面积中,实现更佳的自然景观效果的要求。

2.4 植物的栽植特点

日本园林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植物多,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极高,是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意义的园林艺术特色。这一特点对于现代的城市环境来说时极其重要的。高绿地覆盖率是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功能与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的效果。而且日本园林对乔灌木的修剪以及对于绿篱和草坪的应用由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美的手法,对国内园林绿化有着极强的可借鉴性。

2.5 宁谧纯和的观景感受

日本园林最擅长的是对于景观氛围的营造,即赋予观景者宁静、清新的观景感受,而我认为这是现代城市环境中所最最欠缺的。如何用一片绿色,一组景观使观景者从城市的喧嚣烦躁的感觉中脱离出来,这才是城市景观所追求的真正意境。当人们能从这样的城市的环境景观中,获得休憩与放松时,城市园林景观才是真正的体现其社会与人文功能。

3 现代景观设计应当对日本古典园林的借鉴

3.1 对待自然的态度

日本的民族文化与思想造就了其对于自然的尊重、热爱甚至是敬畏的态度,这是其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的精神基础。在他们眼中,所有景观都是值得尊重的,注重保持环境的自然状态,追求景色的自然,甚至已经到了刻意的去追求自然美的境界。对于现代景观而言,要以景观再现自然,表现自然的美感,符合人类对于美的向往,就应当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去对待自然,以敬意保持和再现自然的景观要素。只有将这种思想融入设计当中,真正的自然才会再现到景观环境中。

3.2 抽象与具象的融合

日本古典园林中很多的景观元素都是通过抽象或具象的手段来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的。但这种抽象或者具象,都是通过对自然精髓的提炼与加工,加上人类自身对于自然和思想的感悟而形成的。无论抽象还是具象都是自然的某一特征或部分明显的象征,用一种园林素材或是园林符号重新表现出来,其本意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再现。当代的环境景观建造中需要更多的内容,抽象与具象的手法加上对现实的思考与联系,会取得良好的人文景观效果。

3.3 严谨完美的细部处理

日本古典园林除了景观布局与处理方式极具特色,其对细部的精心设计和完美处理也是其他造园流派少有的。日本园林对于细部的追求,不仅关注于景观细处的施工精细程度,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型景观,甚至是一两个景观要素之间配置手法的揣摩,比如植物与景石搭配时精益求精的材料选择与摆位调试,枯山水中白色沙石细微的条纹梳理以及型篱型木的精致修剪等,从而使得作品更富有魅力,更耐人寻味。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的范畴,是其内部要素共同组成的结果,而日本园林中对景观细节近乎苛刻的关注与追求,对于提升当前国内城市景观营造质量是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意义的。

[1]刘庭风.日本园林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曹林娣,等.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5]彭一刚.中国古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庭园造园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怎样读古典诗词?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谈日本的大名庭园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