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分析

2017-04-04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施空间

高 娟

(晋中市公园管理处,山西 晋中 030600)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对其一生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认为:“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因为在儿童时期还不知道何为社会经验,所以需要有人对他们加以诠释,这样就逐渐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成年人中的失败者,大部分都是因为在童年时期就未对人生的定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让这种错误一直发展。”而童年的生活环境是童年经历形成的载体,因此,儿童的生活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把影响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环境,一类是自然环境。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就属于影响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类型之一,是城市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难觅的一抹绿色。

1 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的涵义

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是指基于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各类园林要素和园林造景手法,依据不同使用功能建设的各种供城市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专类场所。儿童公园、综合公园内的儿童园、居住区内的儿童活动场所、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的户外活动场所、街旁绿地广场内的儿童活动区等均属于此范畴。

2 新时期对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的要求

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的塑造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与当时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等都对我国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的塑造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2.1 增设老年人的陪护空间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为222 459 737人,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儿童数量的庞大和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家庭育儿方式是父母外出工作,老年人负责孩子的日常看护,这一现象在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尤为突出。6岁以下儿童在日常的户外运动和游戏中,通常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陪同,这就要求在进行儿童户外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功能,为其提供陪护儿童的空间。

2.2 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殊的服务设施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中指出,2014年全国共有孤残儿童52.5万人[2],此外,我国还有不少患有精神疾病(如自闭症儿童约有160万人)的儿童。这些特殊的儿童群体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城市儿童户外空间的塑造也应当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特殊设施,特别是游戏设施,让他们能享受到与健康儿童相同的户外游戏体验,消除歧视,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

2.3 引入当代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和管理

户外活动是儿童认识自然世界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在儿童公园和综合公园内的儿童园内增设对儿童进行科普教育的设施。例如,广东天河儿童公园内设立的“农耕园”科普区,种植了超过百种的植物,为孩子们普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日常食品的由来[3]。但是,面向儿童的科普活动需要配备专门的讲解人员,公园管理方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确保科普活动的安全开展,这就需要一个安全合理的教育管理系统以降低成本,而人工智能技术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3 当代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的元素和手法

上文分析了新时期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面临的三项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通过对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来实现。

3.1 变化的地形

儿童的天性是天真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天生有着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雄心壮志。城市儿童的日常居住环境基本为平地,无法见识自然界多样复杂的地形地貌,通过在园林景观空间中模拟自然界的高山、悬崖、丘陵、沙漠等地形地貌,可以给城市儿童带来冒险的心理刺激和肢体活动的挑战,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

3.2 多元化的水景

儿童喜欢戏水,水景对于儿童户外空间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与起伏地形的结合,塑造出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例如,制造小型的洼地和生态滞留池,既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又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戏水场所。此外,还可以将水景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例如建造不同深度的池塘,饲养鱼虾,吸引水鸟到来,可以向儿童科普常见水鸟的种类和生长习性,培养儿童热爱和保护动物的习惯。

3.3 声音与灯光

在儿童户外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声音元素,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趣味性,又能对儿童的个体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开红等人在杭州对4-6岁的儿童进行了音乐教育实验,该研究发现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比未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均有所提高[4]。声音元素与各种园林要素结合,即可迸发出有趣的体验,例如,根据钢琴的音阶顺序铺设一条园路,儿童踩在不同的踏步上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阶,从而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

除去声音元素外,另一个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元素是灯光。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灯光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日趋成熟,例如立体花坛的照明灯光和喷泉上的激光动画。利用这些先进的灯光技术能为儿童在户外创造一片富有想象力的奇幻空间,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儿童用灯光作画的奇妙体验。

3.4 创意的园林小品

在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中设置座椅、垃圾箱、亭廊、雕塑等小品时,通过模拟动物、植物、卡通人物来设计造型,辅以鲜艳的色彩,能达到既吸引儿童兴趣,又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的作用。例如2016年开放的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内的“掌儿园”,园内建造有“指尖休憩树池”,这种树池坐凳设计为具有四个手指的手掌状,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休息场所,可承载各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及亲子休闲功能,坐凳的反光镜面表层更是起到了趣味哈哈镜的效果[5]。

3.5 有趣的游乐设施

有趣的游乐设施可以带给儿童愉快的心情,并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使之得到成长。传统游戏设施有滑梯、跷跷板、沙坑、爬梯、秋千等,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仍广受当代儿童喜爱。此外,可从儿童经典游戏中提炼精华,以此创造新奇的游乐设施。例如,日本东京西六乡轮胎游乐场,其中的恐龙、怪物、桥、滑梯和秋千均由成千上万个汽车轮胎构成,周围还有散置的轮胎,供孩子们及其父母堆叠、滚动、跳跃和攀爬,尽情地玩耍[6]。

同一片户外活动场地内游乐设施的布置不宜雷同,应该设置不同性质和形式的设施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既有锻炼儿童耐力、弹跳力等身体机能的设施,又有锻炼儿童色彩搭配、空间组合等艺术能力的设施。通过在园林景观空间中布置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设施还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6 安全的空间

儿童作为自我保护能力薄弱的特殊群体,势必要在户外园林景观空间中给予足够的安全保护。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一切铺装、座椅、雕塑、植物、游戏设施等均要保证无毒无害。在园林景观细部设计中要以儿童的使用尺度为准绳,小品、铺装等的设计要对跌落、碰撞、挤压和其他潜在伤害等问题进行规避。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儿童的安全不是指将孩子放置在保护罩一样的囚笼中,不应该扼杀儿童的冒险天性,只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完全可以实现安全和冒险共存。例如日本东京的蒙特梭利幼儿园,设计师手冢夫妇在户外空间里刻意设计了“危险”项目,如围绕一株大树设计了一座攀爬塔,用手一摇就会晃的扶梯,可以把腿伸出楼顶的栏杆等,这些看似危险的项目周围都装有用粗绳编成的网,保证了儿童的安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设施,甚至下课都不愿意回家[7]。

3.7 丰富的植物

园林景观空间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只有植物,生长旺盛的植物与生命力旺盛的儿童相得益彰。对儿童户外空间进行植物配置除需满足一般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原则:尽量使用无毒植物,尤其是无毒的观果植物,因为儿童会将色彩艳丽的果实当成食物;适量种植芳香植物,芳香植物具有减轻身体疲惫感、舒缓心情的作用;种植耐践踏的草坪植物,草坪能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游戏场所;设计野生花园,让城市的儿童也能见到未受人工干预的植物生态环境;将植物种植与科普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学习到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配置合理的人造植物群落能够吸引以此为生的小动物到来,经过数年的发展即可形成小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鸟类、昆虫、两栖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的活动,在得到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地球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培养良好的自然观。

获得过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金牌奖的英国欧佛索普小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就是这方面的优秀案例。校园的植物景观采用“自然主义”的种植原则,专门设置了野生花园、香草与蔬菜花园。儿童可以通过种满雏菊的草原和高低起伏的坡道由维京海盗小屋一路游玩到小型岛屿区,整个活动区还采用多年生花带围边,期间设置有一段小昆虫栖息地,供教学使用[8]。

3.8 老年人陪护空间

当代家庭对儿童的隔代陪护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儿童使用的空间中应当为陪同的大人布置相应的设施,特别是老年人。通过在园林景观空间中设置亲子座椅、亲子回廊、亲子餐厅等设施,达到目的;还可以设计部分成人可参与的游戏设施,供老年人和儿童共同玩耍。设计时要注意考虑老年人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听力视力下降、反应慢等特点,利用声音、色彩、灯光等元素设计标识系统,为老年人做出指引和警示。

3.9 关爱特殊儿童

服务于特殊儿童的设施需根据其心理和生理状况的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前提是必须符合我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例如对聋哑儿童可以通过增强色彩设计构造梦幻的童话空间;对失明儿童可以通过制造变化的芳香气味引导其完成一次愉快的香味之旅;对肢体残疾的儿童可以为其设计坐在轮椅上即可进行的游戏设施,比如轮椅篮球场。

对于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建议设计中将该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融合到园林景观空间的塑造中。例如,自闭症儿童的专有公园“来自星星你”,设计者根据国际公认的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 “应用行为训练法”、“人际关系干预法”、“感觉统合训练法”和“游戏介入法”将公园设计为四大分区,利用下沉空间、有暗示的标志和特定游戏场景等引发儿童的交往行为,从而达到自闭儿童的康复目的[9]。

3.10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普教育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视觉、人脸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等技术在各项领域都得到了推广应用,如果将这些新技术引入到城市儿童户外园林景观设计中来,既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加便利的科普教育,甚至可以为儿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例如把机器人技术和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儿童迷宫设计,将迷宫主题定位为宇宙大冒险,当孩子们带上VR头盔时,仿佛畅游在神秘的宇宙星海当中。每一个迷宫关卡都设置一道与天文知识相关的简单题目或游戏,孩子们需要与机器人进行比赛,优胜者才能进入下一关卡,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孩子们在探险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天文知识。

3.11 充满体验感的空间叙事手法

想打造一个充满趣味的儿童户外动态空间,还需要充满体验感的空间叙事手法。上文提到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一种空间语言,是故事构架的一个片段,拥有自己独特的情节设置。如何将这些片段组织成一篇完整的故事,需要一座沟通儿童自身与园林景观对话的桥梁——园林体验。这种体验的设计要基于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叙事手法反应在园林景观中。文学故事的构架,戏剧的写作方式,电影的艺术手法等均可以成为构建户外儿童园林景观空间的叙事手法。

4 结语

儿童的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是一项融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儿童教育学、风景园林设计、生态设计、游戏设计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根本出发点是为儿童服务,创造有利儿童身心发展的户外活动空间,一切设计元素和手法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虽然城市儿童户外空间的缺乏已经逐步引起社会的重视,但绝大部分已建成的项目属于政府建设的公园和学校,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儿童群体,居住区和私立学校内仍然严重缺乏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希望本文提出的浅见能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gov.cn/gzdt/2011-04/28/content_1854048.htm.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es.gov.cn/tjsj/zxfb/201501/t20150129_675797.html.

[3]程晓山,朱芸青.广州市儿童公园中植物科普教育类活动项目研究[J].广东园林,2016,(5):4-8.

[4]开红,田耀农.音乐教学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07,(1):102-103.

[5]蓝海瑞.全流程服务的儿童景观探索——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创意园“掌儿园”为例[J].园林,2016,(5):22-25.

[6]宫勉.寻找2.0时代的儿童景观空间[J].园林,2016,(5):17-21.

[7]陆红梅.前所未见的幼儿园设计[J].园林,2016,(5):34-39.

[8]王霞,刘孝仪.自然式儿童游戏场设计——以英国小学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1):46-50.

[9]林瑛,陈昀昀.微观权力论视角下的城市儿童景观空间教育元素设计[J].中国园林,2015,31(8):72-76.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设施空间
民生设施非“摆设”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