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留针术治疗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1例

2017-04-04廖焦鲁樊沙沙苟春雁王毅刚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寰枢阳陵泉颈项

廖焦鲁,樊沙沙,苟春雁,王毅刚(指导)

(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0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动留针术治疗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1例

廖焦鲁1,樊沙沙2,苟春雁2,王毅刚(指导)2

(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0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是指因寰椎后弓与枢椎齿突的距离变窄,造成寰枢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眩晕,属于颈性眩晕。笔者在临床中用动留针术治愈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 案

周某,女,65岁,2015年11月9日入院。4年前伏案工作后出现颈项部强痛不适,当时未予以重视,症状反复发作,后多次在我院住院行针灸、输液(具体方案不详)等综合治疗,病情稍有改善,仍反复发作。1个月前上床睡觉时突然出现头昏,逐渐加重,平卧颈部转动时头昏明显,并伴有额部、眉棱骨疼痛。遂至我院行头、颈部MRI检查示:①双侧额顶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散在小缺血性灶可能;②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筛窦炎症;③颈椎退行性变;④C4-5、C5-6椎间盘轻度后膨出。TCD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输液、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症见颈项强痛,头昏,偶有视物旋转,平卧时及平卧后左右旋转时头昏明显加重,并伴有额部、眉棱骨疼痛,夜间起床小便时头昏无法站立。舌暗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为头昏(肝肾不足证)。西医诊断为头昏原因待查,寰枢关节功能紊乱?行颈部CT加三维重建检查示颈椎曲度变直,C4-5、C5-6椎间盘突出。寰枢关节左右间隙未见明显异常,但寰齿前间隙距离变小。遂用动留针术。取阳陵泉(双)、外关(双)、百会、局部阿是穴,常规针刺得气,使阳陵泉针感向足传导,外关针感向肘传导,阿是穴快速针刺使局部肌肉松软,百会得气后留针,双阳陵泉接电针,双外关接电针,采用连续波,留针25min。同时嘱患者做有规律的呼吸运动,吸气时医者稍用力(小于体重的1/20)拔伸患者颈部,让患者缓慢仰头,呼气时拔伸力逐渐减小至零,让患者缓慢低头,仰头、低头幅度由小逐渐变大至极处并做努挣。第1天治疗后颈部轻松,能独自缓慢起床,头昏明显减轻但旋转等活动时仍有加重。继续治疗后让患者尝试左右转动,转动时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持续治疗5天后颈部肌肉强痛、头昏等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动留针术治疗3天巩固疗效,并取消拔伸力改为患者自己做导引运动,治疗8天后头昏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2 讨 论

动留针术是王毅刚秉承《灵枢》及道家养生导引渊源,将古针法和道家导引术结合,调动人体自身脏腑经脉气血升降出入,以调畅气机的治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等特点。

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是临床上常见而易被忽视的一种颈性眩晕,是由于长期劳损、退行性变或者外力作用下引起寰齿前间隙距离变小,导致寰枢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颈项部不适、头昏等。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正骨、针刀、刃针等为主,但疗效相对较差,易反复发作。

针刺百会引清阳上升,促进气血流注。筋会阳陵泉舒筋柔筋。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是三焦经气血胀散流通的重要关卡,故可疏通少阳经所过颈项两侧气血。阿是穴快速针刺可急泻局部瘀滞气血。《诸病源侯论》谓:“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活动颈椎,流通太阳、少阳、督脉经气,对颈椎病所致的眩晕、颈项强痛疗效颇佳。针刺结合导引能缩短治疗时间、增强疗效。因此,动留针术治疗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距离狭窄具有较好疗效。

R249.7

B

1004-2814(2017)01-0086-01

2016-08-29

苟春雁

猜你喜欢

寰枢阳陵泉颈项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恢刺“阳陵泉”穴对脑卒中大鼠肌痉挛状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