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2017-03-31张春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气度广度角度

张春英

[摘要]“度”在哲学上是指一种界限。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设计教学时也应把握好这个“度”,即研读教材时能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深入文本时能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本文以《推敲》一文为例,试述我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把握这三个“度”的。

[关键词]语用 角度 气度 广度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而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我们应在更高的视角、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实施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设计《推敲》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在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语用,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故而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以独特的“角度”,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本文可供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地方不少,但由于课堂容量的有限,我必须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我努力寻找教材中的“出路”,让学生基于文本进行语言运用,积累语言经验,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一、角度——研读教材。巧设教学突破口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小处着手而前往“别有洞天”的大境界。

《推敲》一文的故事起因于一个“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如此幽静之景也是贾岛所创作的《题李凝幽居》一诗的环境背景,而韩愈主张用“敲”比“推”的理由之一也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由此可见,文中的环境描写大有文章。那么如何将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出供学生品读赏析呢?我将目光聚焦在了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上,从诗中寻找文本教学的“突破口”。既然课文中出现了贾岛的诗篇,那便是一种教学资源,我首先让学生去读这首诗,在诗中感受李凝居住的环境之幽静,找到诗眼“幽”字后伺机追问:读一读第2小节,哪些句子围绕了这个“幽”字来描写李凝居住的环境?学生找到体现环境幽静的句子,发现“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句可看出李凝居住之幽深。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在字面上反复推敲字义,又能紧扣文本内容仔细揣摩词语内涵,在学习《推敲》的过程中体验“推敲”,玩味“推敲”。

二、气度——取舍内容,探寻语言训练点

语文新课标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以教材为例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姓“语”,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教學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取舍。因此,我们应该在解读教材、剖析文本、设计教学时,有一种懂得“取舍”的气度,在简单扎实的语文课堂中追求“一课一得”。“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便是这“取舍”之道。

(一)词句品析

语言文字中承载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揣摩、理解、品味,从特定的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言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感悟文章遣词造句巧妙的同时,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贾岛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长安城,“闯”进了仪仗队。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吟哦”的意思,并“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在动作中感受贾岛斟酌字眼时的专注,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不知不觉”和“闯”背后的人物形象,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贾岛对于文学创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二)表达训练

语言表达是学生用语言反映思维成果的一种行为活动,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实践的平台,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它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作者在编写本课时也是根据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行文的。故事学完后,我为学生提供了文章的脉络及故事的关键点,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内容,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清晰、生动。

出示:

(起因)夜深人静月光皎洁拜访沉睡

(经过)吟哦推门敲门比划闯进

(结果)宽恕思索礼貌宁静响亮斟酌推敲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思辨与交流中,将原本静态的语言生动化,焕发出生命力,既巩固了“推敲”的含义,也体会着表达的魅力。

(三)写法指导

教学中要把目光从内容的锁定聚焦在方法的引领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推敲》一文中,其环境和推敲的过程描写都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比如,从文中的“夜深人静”和“月光皎洁”两个词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环境的幽静,而“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则以动衬静,从侧面衬托出环境之静,两者结合,使静更静。在此基础上,再去让学生揣摩“为什么作者描写贾岛认真推敲字句的过程还要花费笔墨描述行人、车辆的反应?”便迎刃而解。

三、广度——超越文本,学会举一而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阅读教学是为了以教材为例,让学生懂得阅读的方法,找到阅读的策略,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更多地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迁移文本语言形式。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也就是说,对于文章中个性化的语言,可以通过模仿将言语形式迁移到课外,以所仿句式表现生活情景,从而达到运用的目的。如《推敲》中的“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我由浅入深地设计练习,让迁移循序渐进,在实际操练中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做到“入乎其内以观其理,出乎文外以通其变”。

出示:

即使今天下雨,

____,也阻止不了我去上学。

____,____。

积累语言经验。语言积累是认知的前提,是语用时的“输出库”,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培养语感。“推敲”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学活动,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也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复斟酌,词人宋祁也为“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犯了愁。我让学生也参与推敲诗词,说说用“绿”和“闹”字的好处。课堂上学生反复品读、细细斟酌、大胆讨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推敲”的佳境,所推敲的诗句的语言经验也被“录入”了自己的“语言素材库”。当然,课堂上的积累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应该把阵地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勤记,把语言积累的要求落到实处。

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掌控好“度”,才能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正如本课的教学,找准“角度”切入,拥有“气度”取舍,横拓“广度”迁移,能使“推敲”贯穿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文字之中理解推敲之意,在课堂之上实践推敲之事,在做中学,于学中悟,感语言之味,悟语文之道。

猜你喜欢

气度广度角度
神奇的角度
气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