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2017-03-27李云智

成功 2017年1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二氧化碳能源

李云智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李云智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也突显出环境问题,由能源的巨大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而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当前世界最为重大的环境问题,它使人类面临来自自然的严峻挑战。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产品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体,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使我国面临极大的环境问题。本文围绕二氧化碳排放这一主题,从不同层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希望为我国的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可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经济发展;贸易;二氧化碳;排放;关系

当前全世界普遍采用石化燃料,并以石油为主,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空气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较为严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矛盾性,我们应当将精力集中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之间的可协调性,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外部性理论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文中,指出外部性效应是经济主体的行为对经济交易参与者以外的影响效应,突出显现出除了经济效益之外的影响效应。例如:大气污染、经济贸易与环境的矛盾等,这种外部性效应对于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它无法准确地反映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和效能。

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定价方式,使外部性影响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地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消除环境成本外在化的问题,而使市场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高于我国,这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1)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首选发展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2)我国的环保意识还较为薄弱。(3)对环境治理的制度和措施还欠缺科学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性治理不足。

(二)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实现商品交换,达到共赢的目的。它可以促进全球贸易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然而,这一理论过于注重静态利益,而对于动态的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少关注。并且这一理论关注的是经济利益,而对包括环境效益在内的社会效益较少关注。因而,它对环境问题无法起到解决的功用。

保护贸易理论相较于自由贸易而言,对于环境的保护似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它不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保护环境的政策和绿色标准也有不断增加,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替代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绿色壁垒”,与我国推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相背离。

(三)贫困增长理论

这个理论由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提出,他指出一个国家出口的增加对于提升其自身的出口收入是有限度的,如果出口超出这个限度,则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最终会抵消增长所带来的利益,甚至降低出口的实际收入,也即“贫困增长”。在这个理论观点之中,意识到超额的出口扩张不一定能够给本国带来利益,不一定给带来环境的改善,它们之间存在矛盾的一面。

(四)生命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它指出产品贸易和行业也有周期性,当前发达国家的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正是我国发展较快的行业,如:纺织、印染、皮革、造纸等,这些产业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这是由于这些需要淘汰的污染密集型行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具有优势,如:自然资源充足、劳动力低廉、环境要求低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污染转移。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在这个理论支持下,要认识到环境保护离不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必须要有环境和资源的支撑,要充分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依存性,不能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要实现经济、能源、环境三位一体,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的形势下,出口导向型经济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加工贸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较大地弥补了其他贸易逆差。然而,在加工贸易出口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国内大量的污染,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背负更多的污染负担,显现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契合性。

(二)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

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需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突显出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之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也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课题。截至2011年,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额为35万吨标准煤,不同能源所占的比重为:煤炭占比684%,石油占比186%,天然气为50%。水电、核电占比80%。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还将不断上升,为此,解决能源的供需问题也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我国的煤炭消费量较大,而原油、天然气和核能消耗量相对较低,在工业部门的能源产业之中,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都是高污染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较为密集的行业。

为此,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消耗煤资源,要尽量扩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和生活应用。

(三)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二,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00多亿吨,而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的国家。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导,其二氧化碳的能源强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则是进口二氧化碳密度集较高的国家,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单位GDP的能耗较高,而且能源消耗种类以煤炭为主,这就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产品增加值率较低,单位GDP能源较高。

为此,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要着眼于提高能源利用的产出效率方面,要充分挖掘能源节约的潜力,从而快速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我国经济贸易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研究

(一)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上来看,已经是最多的国家,然而,我们不能单纯片面地从一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来看,还要分析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即使到了2020年,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原因,主要可以分析为:(1)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增长,能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自然会被大量消耗。西方国家在自身的工业化加速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当其到达发达水平之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高于我国。(2)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然而,在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过程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导致污染排放集中于我国,而产品却大量销往国外。(3)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能源,这种高比例的煤炭能源消耗,导致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遵循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原则

1、共同责任与区别性责任并存的原则。这个原则显现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上的差异性,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准原则。发达国家曾经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也是发达国家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全面消除国内民众的贫困现状,这是首要任务。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所有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国际社会应当充分考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和提升空间。

2、要以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责任标准。在划分和界定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责任的过程中,要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标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标准。只有当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均等时,对二氧化碳的减排责任才能对等。因而,要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三)从调整能源消耗结构的角度,增强能源的利用效能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耗结构的角度,在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效应下,二氧化碳是主要因素,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由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而产生的,在这些化石燃料之中,煤炭的比重最大。为此,我们需要调整自身的能源消耗结构,转变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要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耗比例,要用优质、清洁、高效的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如:风能、天然气、核电、太阳能等,这样,在调整能源消耗结构的策略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当然,在开发应用优质、清洁、高效的能源结构调整策略下,还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撑,要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解决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要着眼于对我国高科技技术的突破性研究和应用,如:生物质能发电与转化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光热利用技术等,实现我国能源消耗的多元化结构。

(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的经济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转变高投入、高能源、低效益的模式,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加以调整。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个调整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并非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实现,还需要集中社会整体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引入政策机制和协调机制。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逐渐改善和优化污染较重的行业的能源消耗结构,如:石油加工业、炼焦业、造纸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冶炼业等,由于这些产业都采用煤炭消耗的方式,因而要重点加强对这些产业的能源消耗结构调整。

2、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较大的行业,鼓励和支持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较小的行业。也即限制化学工业、金融业、采矿业等,鼓励和支持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业、医药业等,要大力扶持能耗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限制高能耗的产业,并实施对污染较重的行业的关停并转。另外,还要大力开发节能型产品,实现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业结构调整。

3、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由于第三产业是能源消耗较低的产业,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可以较好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还可以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最大化地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需要加以优化和调整,在我国历年来推行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贸发展策略下,尽管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然而这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现状,并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策略转变为用进口替代和内需拉动的策略,实现对中国经济的刺激。并且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调整上,也要有所行动,要增加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品的关税,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国资源的破坏性影响,还要鼓励进口资源性的产品。

1、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的,在对外贸易上要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它可以较好地减少国内的能源损耗,更好地减少贸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对应的是,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贸易出口,防范贸易国对这些产品的反倾销。

2、运用经济手段提升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这些具体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有:排污收费、环境税收、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等。

3、用优惠的财税政策推动国内的绿色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实现由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向技术密集、绿色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转变,由单纯的数量出口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出口增长。

4、增加最终消费品和深加工产品的进口。为了减少我国的隐含能和隐含碳排放,优化“生态逆差”,需要进口最终消费品和资源深加工产品,并增加对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以获得间接性的节能减排收益。

(六)采用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要点在于要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体现出环境约束,并将能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计入到产品价格之中,采用环境成本核算的方式,从而达到环境成本内部化。具体措施如下:

1、综合核算经济和环境资源,优化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时,首先要界定资源环境的所有权问题,重点要明晰所有权、环境权、经营权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运用环境资源核算理论,运用科学的资源评估和定价策略,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

2、对于污染产品要收取附加税,并向最终消费者征收消费税,使污染型产品的环境成本由生产方和消费方共同承担。通过这种措施,使人们趋向于选择可替代的绿色产品。

3、注重对初级产品的价格体系进行调整,避免对初级产品的低价使用甚至无偿使用。现有的初级产品的价格体系显然不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须加以转变和改善。

4、完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消除环境外部性的举措,它可以将资源部门的资源税费纳入到资源税范畴之中,并推行差异化的税收策略,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七)建立国际合作的清洁发展机制

我国要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扩大我国的清洁发展项目,这些清洁发展项目可以增加外商投资、技术转让、增加财政收入等,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目前有一些节能减排项目,然而由于人们缺乏碳交易意识,没有深入认识到碳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导致这些节能减排项目的推进缓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分析,要以深入研究我国的贸易、能源和环境现状为前提,要了解和明晰我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趋势,在现代化、工业化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要集中国家力量,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对产业结构加以转型和升级,更好地获取减排效应,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对我国的贸易进出口结构加以适当的调节,通过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国际合作等方式,更好地挖掘我国的减排潜力,在不影响现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孙亮.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冯亮.绿色经济发展责任承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柴亮.河北省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胡佳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

[5]申晓敏.无锡市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2

[6]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

[7]陈旋.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能源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