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与保护机制研究初探

2017-03-27

成功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创作

魏 晓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与保护机制研究初探

魏 晓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民间艺术是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的成果,在我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与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特点与意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其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从而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的保护。

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审美;保护机制

我国民间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创作出了众多的艺术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淀。这种深厚的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值得我们去进行探究与思考。

一、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的特点

(一)源于民间生活的朴素之美

我国民间艺术所体现出的内容,都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反映,并且以其简单的构造呈现,从而体现出我国民间艺术的朴素、直观的特点。我国民间艺术源自于日常生活,因而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同时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民间艺术通常包括有民间的工艺美术、音乐、舞蹈与戏曲等多种形式,每一种的民间艺术当中,都蕴含着当地深厚的风土人情与纯朴的审美理想,同时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浓缩与提炼。例如民间艺术的《连年有余》年画中,就很好的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通过画面中的人物与风景烘托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另一方面是采用了谐音的手法,把人们对生活富足、吉祥等纯朴的愿望表达出来;再比如两千年之前在西汉所诞生的皮影戏,也同样是一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通过人物剪影的方式反映出当地居民简洁、朴实的民间生活。总之,民间艺术的创作题材源自于日常生活,因而生活美既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也是审美之根本。

(二)传统造型的形态之美

民间艺术往往是通过艺术造型的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而艺术造型通常表现出典型性与形象性的特点,我国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民间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下的物化形态,往往代表着大众化的审美习性。民间艺术在审美的形式上会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出其独有的形式之美,例如年画、剪纸、民间木雕等,通过在色彩上对五种颜色的运用,以及造型上的形象模拟性与传统性,加之我国民间艺术传承的稳定性,因而在不同的民间艺术创作作品之间都有着其共同的创作审美规律,同时这也是民间艺术形式之美的基础。由于我国民间艺术的类别非常的多,在传承过程中也就形成了其自己独有的风格体系,例如典型的祝福性年画《福寿图》,在艺术造型的表现上是通过了老寿星手持长寿仙丹的葫芦手仗,并有捧着寿桃的仙童做伴,很好的表达出了我国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形态之美。

(三)服务于大众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另外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民间艺术得发生存与发展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的民间艺术结构与形式相对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民间艺术的这种实用性是大众的,既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民间艺术作品创作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民间艺术的实用性既表现于人们的物质方面,又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所创作出的民间艺术作品,更加能够满足于人们的审美心理的实用性,同时又能够帮助人们省时省力的完成一些农业活动。

(四)精湛技艺的工艺之美

之所以被称之为民间艺术,不仅其造型的独特,更多的因为在民间艺术形成的过程中体现着精湛的技艺,尽管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纯朴、简洁的美感,但同时也蕴含着民间文化的技艺精华,并流露于民间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两个层面。目前我国很多的民间艺术都被列入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因无非是民间艺术背后的精湛艺术、独到的思维以及丰富的精神蕴涵。民间艺术的载体主要是民间的技艺手段,例如在民间所存在的一种微型雕刻工艺—核雕,通过在桃核、杏核等上面以细致入微的雕刻手法,表现出复杂的生活题材。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是集聚了技术性、艺术与审美性,从而体现出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最终让民间艺术呈现出活力与魅力。

例如河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在审美过程中就表现出了其区域性的特点。首先站在色彩角度分析,在河南的民间艺术中常常会用到绿、黄、红、青、紫这五种颜色,并影响着中国近几千年的色彩观念,民间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五种不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人们衣食信行、精神崇拜的不同色彩风貌,并从色彩中反应出人们纯朴、豪放的视觉特色。例如在朱仙镇版的画中,很多的年画都是以白色作为底色,然后通过对五种色彩的运用表达出不同的画面,使得整体表现出简化的审美效果;从造型的角度上来看,河南的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大都表现出非常古朴、单纯而又神秘的特点,如淮阳的“泥泥狗”,最早是以祭祀的神物出现的,而其中的人面猴,虽然有着猴的元素,但却呈现出神秘与庄重的感觉,并没有猴子般的顽皮,由此可见,在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时,都是以偶像的崇拜为前提条件的。河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中,主要体现着原始的思维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创作者的情感特点。

二、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蕴

(一)民间艺术是完美的展现

完美是我们中国艺术思维中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在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对作品题材的选择,还是作品内涵的表达与表现手法上,都会通过不同的设计与构,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而这种完美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材上的完美。例如在民间艺术的绣荷包风俗中,会根据其针法与纹祥的不同而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如果是定情之物的荷包,则会采用心形或者是莲花形的造型,并绣上并蒂莲或者鸳鸯戏水的造型,从而表达出心意;二是造型上的完美。例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剪出招魂娃娃、剪纸牛等图案,其表现手法非常的完美,同时也从民间艺术的作品中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是在色彩上的完美。在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色扶形是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段,因而在很多的民间艺术中都会出现比较艳丽的色彩。例如在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中,色彩不仅非常的丰富,而且还表现的非常和谐,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中的色彩则表现的非常活泼浓艳,而山东潍坊的风筝则具有非常强烈色彩对比。

(二)民间艺术是意象的表达

民间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都会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通过“神”与“形”的处理,采用自然随意的手法,表达出洒脱自如的特点,例如在很多地区的民间艺术中都会穿花鞋与花肚兜的习俗,通过在这些物件上绣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来表达出不同的意象。再如山东沂蒙的布考虎,通过在神情与动态上随心所欲的表现,从而使得老虎更加的生动形象,从而成为了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

(三)民间艺术作品中抽象的表达

民间艺术作品中通过抽象的表达,体现出了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审美过程中所蕴含的独有特点。例如在四川、陕西等地方的民间桃花图案中,就采用了非常抽象的表达手法,创作者通过把自然中的花朵、蝴蝶、小鱼等进行抽象化的处理,转化为抽象的几何线条,从而与事物保持似像非像的效果,而且由于桃花的形式是采用了面料中经纬格子上所绣的十字,因而所创作的几何图形呈现出精炼而又工整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染织品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达出对事物形态的理解。

(四)民间艺术造型中融合了简与繁

在民间艺术的造型中呈现出简与繁的特点,不仅是人们对事物理解的深入不同,同时也体现简与繁不同形式之美,例如在我国民间的蓝印花布,在很多地方都有,但蓝印花布的图案却因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特有的风格,并且在构图的简繁处理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在湖南、江苏等地的蓝印花布是被作为被面、门帘、包袱等,多以层次较多、紧密的花纹为特色,而最外面一层则多采用牡丹、蝴蝶等图案象征富贵,使得蓝印花布呈现出饱满而不臃肿、复杂而不零乱的效果,是我国民间艺术作品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种类之一。

(五)民间艺术创作的程式化

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程式化,通常情况下会以口传身授或者以民谣、口诀等形式而代代相传,很少会以书面记录的形式流传。但这些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保持了其独有的格局变化,例如作为我国民间艺术中非常有特色的锦缎品种之一的南京云锦,采用了云锦图案的艺术规律与创作的方法,曾有这样的口诀:“量题定格、依材取势、行枝趋叶、生动得体”等内容,表达出了民间艺术变化无穷的特点,而民间艺术正是通过这口诀内容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使得云锦民间艺术更加的丰富。

三、我国民间艺术保护的必要性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重要的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击,甚至有的正渐渐的走向消亡。因此,加强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非常重要。

(一)历史使命

通过民间艺术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信仰、风俗习惯等,因为民间艺术在创作过程是都是经日常生活为题材,并被群众所广泛的使用,因此,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成为了我国民间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民间艺术有着非常庞大的艺术体系,不仅民间艺术丰富,而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木雕、灯画、剪纸、刺绣、脸谱等,但无一不体现着丰富的内容,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并因地域性的特点,在民间艺术的造型与风格表现上带有了明显的民间特色。除此之外,民间艺术还具有实用性、完美性等特点。由于民间艺术是随着当地的民俗活动而渐渐发展起来的,因而民间艺术的创作与我国的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渴求富贵平安、吉祥长寿等都是民间艺术中永恒的主题。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加之外业文化的不断冲击,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重重危机,正在不断的流失与淡化,而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理应是历史的一种使命。

(二)价值所在

在这全球经济与文化统一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理应更加注重自己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在这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够拒绝一切的外来文化,但也不能够全盘接受,否认自己的文化,需要保持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平衡。民间艺术是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对于我国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对于我国的绘画、雕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民间艺术作为美术教育中最为古老的出发点,如果根源被断,将会影响着整个美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是民间艺术所具有的价值所在。例如在高校期间开设民间艺术专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的文化与艺术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创作力,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由于民间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纯朴的情景作为题材,反映着人民古朴的人生观,以及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民间生活的审美体验。除此之外,在民间艺术中还体现着造型与色彩的视觉变化,同样也有助于学生对色彩、造型的学习,民间艺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艺术,在其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科学实践研究

我国的民间艺术渐渐的受到了教育界与学术界的重视,并在很多的院校都开设了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专业,并在学生中形成了深厚的民间艺术学习热潮。至今民间艺术进入高等院校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但却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还需要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的模式、内容以及方法都进行调整与变更,从而对民间艺术专业进行合理化的定位。我国民间艺术所带给我们的科学实践研究价值,更加值得我们去保护我国的民间艺术。

四、我国民间艺术保护机制的有效策略

加强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首先可以从国家的政策方面,制定相关的民间艺术保护制度,并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我国民间艺术当中,从而对民间艺术形双重的保护,与此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其次是在个人方面,给予民间有才艺的人更多舞台,并把民间艺术保护好、推广好,同时加强对民间艺术的法律保护。其具体的保护策略如下:

(一)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的民间艺术也提供了丰富的保护手段,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

1、把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

把我国的民间艺术与数字信息相结合,有效的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收藏方法,从而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在收藏、记录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于后期的查阅与展览也是非常的方便。

2、建立起民间艺术云端服务平台与民间艺术品网站

即把我国民间艺术的图片、音频、文件等形式的文件都可以上传到这个云端服务平台,不仅有助于数据的统计,而且整理资料也非常的方便。而民间艺术品网站的建立,可以为我国的民间艺术品提供一个走向市场的平台,通过对民间艺术品的分类展示,从而让民间艺术走入人们的视野,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得以传承,与此同时,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保护。

3、建立民间艺术博物馆

对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是对我国民间艺术品最好的一种保护,而数字化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还有助于我们日后的查阅与观赏,从而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得以保护与传承。

(二)健全并完善传承者的发掘机制

民间艺术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产物,因此,在做好民间艺术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开发,从而推动当地民间艺术的传承。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保护机制,通过法律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有效的保障,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很多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失传,可以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民间艺术传承激励体系,从而有助于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三)构建多元化的民间艺术保护体系

首先是充分的发挥好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整理与记录、保存,做好对民间艺术的信息存档,并建立起传承机制,以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保障,促进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其次是发挥好民间的力量,对当地民间的艺术文化进行宣传,并带动当地的民众做好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借助于网络媒体,做好当地民间艺术的推广,例如定期进行活动团体的演出,信阳的民间剪纸团、舞狮团等,并做好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措施,与此同时,还可以扩大民间艺术参与对象,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对民间艺术的保护。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关系着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因此,要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以及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民间艺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1]钱舜.南阳独山玉产业现状与产品开发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4)

[2]路怡钦,傅蓉蓉,管秋语.海派玉雕地域品牌的塑造路径研究[J].企业研究.2013(12)

[3]夏侠.新疆玉雕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 2013(02)

[4]李志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于旅游开发视角[J].北方经贸.2012(05)

[5]常国山.地域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2(04)

魏晓(197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间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创作随笔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创作心得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