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管置管期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7-03-27林金香黄秀菁方琼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计划性胃管知晓率

陈 静 林金香 黄秀菁 方琼訇

(莆田涵江医院护理部,福建 莆田 351111)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管置管期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陈 静 林金香 黄秀菁 方琼訇

(莆田涵江医院护理部,福建 莆田 351111)

目的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胃管置管期间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择回顾性调查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内科6个病区的留置胃管患者213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内科6个病区留置胃管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运用QCC管理方法,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90.40%,患者满意率达到96.96%。结论 将品管圈应用在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发现以往护理不足之处,为规范护理常规提供依据,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和满意度,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品管圈;胃管;护理质量管理

品管圈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留置胃管又是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不仅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积气、积液、恢复胃肠蠕动等作用,而且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非计划性拔管是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拔管不仅影响疗效,还给患者增加生理及经济上的负担[2]。因此,如何前瞻性的告知、适时采取有效并且对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们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内科病房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发现以往护理不足之处,为规范护理常规提供依据,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回顾性调查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内科6个病区213例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18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年龄45~87(68.5±7.5)岁。将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内科6个病区198例留置胃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7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年龄43~85(66.5±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为回顾性调查。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方法如下:

1.2.1 培训和成立QCC:由护理部副主任为辅导员,对内科病房所有护士进行QCC活动相关知识培训,以自愿为原则,最终12名护士报名参加,组成1个QCC活动小组,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护士2名;选出圈长1名、副圈主2名,讨论确定圈名为:“五心圈”、设计和确定圈徽。

1.2.2 制定活动计划: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拟订活动计划书,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核准、进行活动管控;绘制甘特图,本活动时间计划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

1.2.3 选定主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员踊跃发表关于自己病房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4个问题入选,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选题理由:对患者而言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减少费用;对医院而言为规范护理常规提供依据,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对护士而言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1.2.4 原因分析:通过我院信息平台查阅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内科病房胃管置管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分析原因,原因:①患者方面:a.年龄因素: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年龄在45~87岁,与赵清丽[3]等研究表明非计划性拔管的意外事件中,老年人发生率为58%相符。b.舒适度改变:留置胃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很容易出现恶心、咽喉肿痛、痰多等不适,而且禁食水致咽喉部烦躁,分泌物容易黏稠难易咳出,长时间置管更易出现上述情况[4]。c.拔管时段:置管第1天10例(55.55%),第2天5例(27.77%),第3天2例(11.11%),第4天1例(5.5%)。8-4班4例(22.22%),小夜班4例(22.22%),大夜班10例(55.55%),大夜班中10例拔管时段在03:00-05:30之间,拔管月份无特殊。d.拔管前患者的病情、意识和体位:拔管时2例为阿尔海默病,2例意识为嗜睡,其他均为清醒患者。2例在如厕时不慎拔除、1例夜间翻身时拔除,其他均在无体位变化时拔除。e.约束情况:5例患者使用约束带,2例在家属自行解开约束带后拔除,3例为约束失效。f.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内科患者反复住院,疾病未能治愈,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患者。②护士方面:a.健康教育欠规范:通过自制问卷对内科病房96名护士进行胃管健康教育规范情况调查,相关知识规范率为82.91%。b.胃管固定的方式不统一,固定欠稳妥:传统固定胃管用胶布固定由于面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容易使胶布失去黏性而脱落;用输液器的管道固定的,到冬天塑料变硬容易压迫面部和耳部皮肤,造成压疮。c.日常维护:1例胃管应发生堵塞而拔除。d.缺乏预见性拔管评估意识:由于新护士经验不足、巡视不到位,非计划性拔管多发生在夜班及置管后三天内。③仪器设备方面:胃管为硅胶管,型号为均号,暂不考虑。

1.2.5 对策拟订:①改善舒适度:在置管期间按常规做好口腔和鼻腔护理,其他时间段可以用喷雾式小喷壶加入温开水喷口腔,保持口腔黏膜和咽部湿度,减轻咽部不适感,喷壶为化妆用的小喷壶,按医院感染要求,每人独立一个,装入温开水,弃去前3次,对准口腔按压3次即可,不可过多以免过多水分造成呛咳,过少湿度不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妥善固定胃管 操作前采用黄银英[5]3M公司生产的透明高强度外科胶布根据患者鼻翼大小修剪成蝶形,胃管插好后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在用寸带加强固定于耳后。及时更换胶布,每3天更换一次,若出现卷边或污染及时更换。③适当的约束 对有拔管倾向、意识嗜睡、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实施前向清醒患者和家属告知并取得理解和配合后实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不配合。约束过程加强巡视和做好交接班,注意观察约束肢体的情况,避免约束过松未达到约束效果,约束过紧影响肢体血运或患者不适。④加强交接班,及时巡视,特别是重点时段,重点患者等,做到心中有数。⑤做好心理护理和规范健康教育 建立胃管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手册,及时落实和督查健康教育内容,加强易发拔管时段告知,提前干预,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配合,杜绝家属自行松解约束带。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护理操作,尽可能达到同质化。提高护理人员预见性拔管意识和责任心教育,通过目视管理提高慎独精神。⑦合理配置人力 根据病区工作量情况,及时调整人力资源。

1.2.6 对策实施与检讨:改善对策实施之前,先要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核准。护理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实施前应对所有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及时详细记录,实施中应反复核查和调整。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1.2.7 评价指标: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和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行胃管置管患者的拔管发生数据。②实施前后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实施后对所有置管的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护理人员态度和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并记录数据,意识改变者由家属填写调查表。1.2.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及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比较,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达90.40%和96.96%,实施后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率比较

2.2 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比较。见表2。

表2 护士健康教育规范率比较

3 讨 论

随着护理管理理念的变化,提倡护士人人参与护理管理,而品管圈的优点是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内科病房中,各种原因导致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护士,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不仅降低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减少费用;还提高了护士个人积极性、责任心、互相协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医院规范护理常规提供依据,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由此可见品管圈活动,很好的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性质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存在问题和建议:品管圈活动在我院内科病房属于起步阶段,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在原因分析中难免有些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研究;品管圈活动本应该是为期半年,对策实施只有3个月,目标达成率为95%,考虑病例数过少,又观察半年,目标达成率110%。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 张红娟,许丽丽.留置胃管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27(6):864-836.

[3] 赵清丽,刘霞,赵静.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7):1936-1937.

[4] 张明珍,范成荣,翟秀琴.中药喷雾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6):710-712.

[5] 黄银英.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1,22 (22):147.

R473

B

1671-8194(2017)06-0253-02

猜你喜欢

计划性胃管知晓率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