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差错资源的引领策略

2017-03-25黄旭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数学课堂

黄旭辉

[摘 要]学生解题出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产物,它反映了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容易被忽视又亟待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以小学计算教学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差错资源,采用容错、设错、辩错和思错等引领策略,变差错为资源,化差错为精彩,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计算教学;差错资源;引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64-02

皮亚杰指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善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的差错资源进行挖掘,并有效利用,可以化弊为利,化差错为精彩,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面就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利用差错资源进行教学。

一、心容差错,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差错,注重倾听,巧妙、合理地在差错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展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简便计算”教学片段。

师:简算 6.4-6.4×0.5。

生1:等于 0。先算减法, 6.4-6.4得0,0乘0.5等于0。

生2:等于3.2。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6.4-6.4×0.5=6.4-3.2=3.2。

师(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生1:简便。

师:究竟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很快就得出生2的算法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以“这么简单的题目,连运算顺序都不知道”的评价去伤害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形”,找到错误的原因。最后,教师结合生活,创造情境:妈妈拿了6.4元去买了0.5 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是6.4元,买完苹果妈妈还剩多少钱?这样,将枯燥的计算变为生动的生活实例,可以防止学生再次出现相似的错误,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火花再次点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兴趣。

二、预设差错,关注学情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差错的预设。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生错误的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想法、解法及原因要有一定的预测,这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判断。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一些 “陷阱”,有意诱使学生误入“歧途”,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比较,从而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起正面、直接的学习,教学效率更高。

例如,“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学习难点是理解算理,在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将“271+122”作为例题进行教学,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基本不会出错,因为两个加数都是三位数,他们自然能把位数对齐,但在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情况就没这么理想了。由于我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因此在突出“数位对齐”的教学后,就安排了一道判断题:

部分学生觉得这个做法是正确的,部分学生则认为是错误的,大家争论起来。于是教师请了一位认为是“错误”的学生说说原因。这位学生说:“ 352中的3表示3个百,41中的4表示4个十,4不能和3对齐。”听完他的回答,认为答案是“正确”的学生都忍不住点头表示赞许。有了这道题的铺垫,学生在完成练习中的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正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学生初步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算法下,教師给出的这道判断题是让学生发现容易混淆的“错点”,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数位对齐”的算理,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判断。

三、争辩差错,激活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对差错问题的讨论,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差错问题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通过争辩,让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火花。

例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给出两道题目“(1)32.9÷14;(2)25.44÷53”。我估计:第(1)题会出现“商2.3余7”的情况,第(2)题会出现“商是48”的情况。我在巡视的过程也发现了这两种错误,于是选了两位写错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

没等这两位学生做完,就有学生发现错误,迫不及待要发表意见。

生1:老师,我的做法不一样。

师: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是在7的后面添上一个0,然后再商5,这样后面就没有余数了,商刚好是2.35。

(很多学生表示赞同)

生2:我不明白后面为什么能加上一个0?

师:对啊,这后面能随便加个0吗?(我特意用一种表示疑惑的语气来说,有一种火上加油的味道,起到煽风点火的效果)

(很多学生说不能随便加0,又有几个学生说能加上一个0)

生3:我觉得能加上一个0,因为这是小数,在小数的末尾加上0,它的大小是不会变的。

(很多学生似乎有所领悟,觉得能加0了)

生4:可竖式上本来是7,加上一个0之后变成70,大小不是变了吗?

(我留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5:其实这个7表示的是0.7,那么我们在它后面添上0,它的大小是不会变的。

(有些学生还是不太明白)

师:这个7在什么位上?

生(齐):在十分位上,表示0.7。

(接着讨论第(2)题)

生6:第(2)题我的答案是0.48,得数不可能是48。

师:为什么不可能是48?

生6:因为被除数有两位小数,所以商里面应该也有两位小数。(学生的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在这里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生7:我的答案也0.48。因为通过验算,48×53不可能等于25.44。

师:噢,你还学会了用乘法来验算,有道理。

生7:而且商的小数点,应该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经过学生的一番争辩、讨论,全班学生都明白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错或遇到错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要冷静分析,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差错,因为差错不但能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四、反思差錯,延伸知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反思做错的题目,通过以“错”引“思”,对差错进行整理与反思,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在对2.6×9.9进行简便计算中,有以下几种错误的计算方法:

此题主要是用来训练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解题,可是,由于教材内容的编排有限,变式不足,导致学生遇到有变化的题目就措手不及。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够发现,解题时要把9.9看成(10-0.1),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随后,针对差错的原因,可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将所做的计算题与熟知的信息进行类比,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能力。

例如,给出一组题目。

题组一:2.6×10.1;2.6×0.99。

题组二:2.6×9.9+2.6;2.6×10.1-2.6。

题组三:2.6×4.2+2.6×5.7;4.7×5.2+4.7×4.9-0.47。

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新的认识过程,激活学生的元认识,加深学生对出现差错的认知,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解题出错这一宝贵资源,做到重视学生的差错,心容学生的差错,课前充分预设差错,课中善于捕捉差错、组织学生争辩差错、反思差错……关注生成,化弊为利,化差错为精彩,让差错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倪玲.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5).

[3] 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

[4] 巩敏.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差错资源化[J].理论观察,2011(4).

[5] 柳云萍.用错误点燃智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J].学周刊, 2013(31).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数学课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