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崛起,附校精神培育创新人才

2017-03-24王淑英

教育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素养课程教育

文│王淑英

品质崛起,附校精神培育创新人才

文│王淑英

发现“中国好团队”

Discovering Great Teams of China

“发现‘中国好团队’”到基层、到现场,看校长、教师如何凝心聚力,实现学校内涵的快速提升。

从昔日稷下学宫的盛极一时,到如今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兴未艾,中国的教育长河已经蜿蜒流淌了几千年,时而沉静低缓,时而激情澎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教育大河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总是有鲜活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常在,始终奔腾向前。作为教育大乐章中一个灵动的音符,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党组织为排头兵,开拓管理新境界,培育创新型人才,在华北大地上演绎出一首灵性飞扬的教育华章!

探索一:开展“两学一做”,创“三型”党支部

学习自觉,创“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加强政治理论素养,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端正态度,务实学习,完成中心组学习笔记近五万字,撰写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顶层设计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党总支顺利地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七月份全体党员参与“不忘初心,传承红色二师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七六烈士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知之深 爱之切》书籍撰写读后感,结合120周年校庆开展校训大讨论活动,通过自评、互评、支部书记点评党员活动,提升党员服务水平。学习李保国事迹与两学一做结合,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创新发展结合,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志愿服务实践、谈心、征求意见等重要环节,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两学一做”党员手册》记录党员学习900余篇,心得体会600余篇,谈心400余次,反思后问题查找300余条。党总支在教育系统学习李保国大会发言,文章获市宣传部奖励。

管理自觉,创“服务型”党组织一是落实“三项制度”,举旗示范。落实党员干部岗位尽本分责任制、尽本能举旗示范制、求发达考核制,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二是坚持服务理念,引领活动。建立志愿服务资源库,落实志愿服务常态机制,科学认领志愿任务,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守望邻里,姐妹互助。服务群众70余人次,为重病困难学生捐款,走访困难职工,看望生病的党员,送去组织温暖。三是强化底线意识,规范行为。干部党员反思整改,共撰写反思文章120余篇,查找问题1000余条。结合开学初教育局督导组到校检查反馈的问题,重师德规范,每日进行通报反馈,守底线,不闯红线,常态问责,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全校共出行政通报248份。

执行自觉,创“创新型”党组织一是全体党员 “我为附校120年华诞献礼学—讲—做”活动,践行校训,举旗示范;二是开展“三严三实”大体检深入开展自查,领导班子按照分工逐一排查,干部党员填写《干部反思卡》,加强党员作风建设;三是“三进三访”大走访,深入一线,关心师生,解决问题;四是“精准落实”大督查,教代会家委会组成的督政团对主题活动进行监督,结果作为各校区考核定档的重要依据;五是“履职尽责”大承诺,党员结合向120年华诞献礼开展示范承诺,接受全社会监督。认真地开展了党费核算补缴工作,共补缴党费54895.1元。规范了校务公开和管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和培训,严格重点发展对象的考察,严格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制度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制度,用制度管住行为习惯、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各项禁令,狠抓监督检查、警示教育、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重一大”日常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每一位干部廉洁奉公。

明确目标,培养“文明”素养党总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附校发展、培养目标融合,

通过课堂主渠道渗透,以“建一流班子,带一品队伍,树一种形象”为创建目标,制定“一个核心、创建两个基地、实现三个融合、四个载体育人”的工作思路,积极投入到争创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标要求进行对标,构建了附校学生文明素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洁、仁、智、乐、活”人才。以颂“文明”行为,品“文明”内涵,做“文明”榜样,溢“文明”之香,享“文明”之趣为荣。学校在创城工作会作典型发言。

探索二:读懂责任,牢记使命,开拓行政管理新视界

“向附校献礼”超越自我,行动培塑责任素养以关注未来与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探索“干部素养模式”,提升“八有”素养,全体干部举旗示范、先干后带,提高工作业绩增值力, 按照“知、寻、行、做、展”路线图,打造“八有”的执行力团队。开设“干部知行自选课程群”。严格考勤制度,强化揽责与安全意识。落实带班值班制度,认真按照值周制度要求履职尽责,通报200多期,值班记录2000余份。

“向附校献礼”管理微创新,行动培塑创新素养每一个管理者在价值观和教育情怀的考验面前,以我的纪实、为附校的“达”文化点赞,实施“高、洁、细、全、行”的行动准则。评出8面“管理创新旗”。读国学著作,聘书法名家讲学书法两次,行政团队完成书法作品数十幅,迎接省文明单位巡查、校庆系列活动、迎接校外参观团50多次,促进中外交流,接待外宾80余人次。制作学校校报,通过微信、电子屏、校报校刊校园网等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借力数字云资源,提升行政服务上台阶。一年来,通过微信圈解决大事小事70多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宣传300多期,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建立共同愿景提高领导力,“一景一力一单”创和谐校园一个“三化”的共同愿景—激励团队,管理岗位在领导力提升中自觉实现了三个转变:向多一点领导(领先+指导)转型;向(举旗示范+先干后带)转型;重视公共领导转型。在安全防范中一清单全覆盖。按照职责清单化,岗位流程化公式了安全岗位责任。抓住“安全教育日、教育周、安全生产月”开展教育;邀请法制辅导员组织集体安全法制教育5次;开展安全征文或手抄报比赛,评选优秀作品400余份;完成网络课程200余节;开展安全逃生演练3次并达到了掌握逃生技能的目标。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排查表2000余份;安全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例会的必备议题和议程,召开20余次;落实了各管理岗位包括班主任和教师的“三个一”。

探索三:“学、研、创”建构IB主题学习模式,放飞个性创新心灵

教师高尚人格,激发了达文化育人动力、思想、品质一是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有思想的实践者。全体教师自觉践行做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人、人类文明的养正者。以 “第一动力”——追求“高洁”的境界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一心得”激发信仰,全校撰写心得体会500余篇;“校友正能量,传递新梦想”“一体会”升华情感,阅读知名校友作品,微信平台进行成果展示;“爱祖国,信仰幸福教育”“一征文”分享成长,保定市师德征文活动20位老师获奖;拒绝有偿家教“一承诺”明确底线,每名教师签订《教师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通过纸制、网络平台向所有家长征求意见并反馈;家长开放周“一评教”家校联动,近500名教师开放1600多节课,收回4000多张反馈单,满意率达到98%;“最具影响力老师”“一评选”树立楷模,“学生喜爱的教师”爱生星,多人次获奖;“践行达文化我的教育信仰”“一演讲”铸就信仰,受到来自全国10余位国培校长的好评。

二是教师的创新实践、实现了达文化育人价值转化。“高洁”教师素养体系,在“一核心、一主题、一转化、三融合、四维度”文明素养教育及评价工作思路中转化成研究力,促进了国家级课题《九年一贯制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育的研究》顺利结题,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策略的案例研究》顺利结题,初中部语五项市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保师附校课程方案》改版修订,《课程规划卷》《案例成果卷》结集出版,形成学生优秀创新人才案例60多人,创新团队论坛奖20个,突出贡献奖1个。保定市心理健康案例评选2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曹灿杯朗诵比赛中30余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千余名学生获奖。成龙杯作文大赛中40余人获优秀辅导教师奖,1500余人获奖或作品发表。20多名英语教师获全国“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英语电视能力大赛国家省市辅导奖,IAP竞赛教师辅导奖。

三是名师工作室梯队成长,做有创生能力的变革者。学校成立了20多个名师工作室,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出学研创IPAD课、古诗吟诵课等创新课型10余种,在国家级课题结题会中20名教师作课并受好评。教师主题展课、观课、议课学年人均50多次。

“达”核心素养路线图提升课程领导力,学科育人一是课程重建唤醒核心素养落地。形成校本化核心素养培育分解图。构建基于学生素养的“国+仁智乐活+超学科”幸福课程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丰富营养餐图谱,形成学校课程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样态。学校课程创新模式受到教育部领导、北大专家充分肯定,在北大基础教育优才培养论坛发言,教育家杂志社、保定晚报、日报等多家推广经验。二是IB超学科项目融合学科系统策划提素养。单一向整体性策划。实行了“项目书”纵向预设+“探究树,问题树,实践树,成果树”四树横向预设的项目计划,评选出优秀项目计划书12个。宏观目标向微观层层落实、细化,让课堂IB化。把IB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融合,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主题,教师上传智慧校园课件、反思、理论学习、集备、观课记录等人均100余份,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教研、时时分享。三是POI主题探究构建“学、研、创”结合的高级思维。家长开放周、进行PYP主题教学环境创设,校庆展示周进行区角环境主题、主题墙面、质疑门、IB项目展示墙、评价墙等成果展示,80余个班级获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最佳展示奖。创新了“智能综合式课型”“电子交互式课型”“‘九研’式研学课型”“学、研、创、线上线下”课型,获得北大、中央教科院领导高度评价。

探索四: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人才,“生态”德育探索新境界

传承附校双甲子优良传统,提升班主任核心领导力全体班主任阅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等书籍,年终评选优秀读书星。成立班主任工作室,织班主任交流《我的治班方略》,校庆周及学校对外展示中呈现工作室研究成果。每班开设“种植区、读书区、休闲区、信息交流区”等文化区域建设,开展《我眼中的班级》活动,组织班主任大赛,评选出50多名素质大赛优胜奖,两名教师获保定市一等奖,班主任在专业素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是自主管理阳光评价,创建“班级新常态”。坚持“日反馈,周评星,月评比,学期总评”的班级管理模式,卫生、纪律、路队、文明礼仪等纳入班级品格创建常态课程,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将校庆吉祥物“莲莲”“达达”创新用于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形成“梦想星——奖杯——吉祥物徽章”的梯队奖励模式。有2000余名学生获得了奖励。

二是依托基地细化课程,创建文明校园。附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细化课程载体,将核心价值观与课程融合,开展实践活动,全校万名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保定创城精神,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自选实践活动菜单——观看一部红军长征题材的影视;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走访一个反映长征精神的教育基地;慰问一位红军老战士;写一份我的决心书。让核心价值观和长征精神深入心底。以唱红歌、讲故事、读书籍、看电影、听二师故事等为主题系列活动, “讲好保定故事”活动,情景剧表演《地道战》《王二小》《红星闪闪》,配乐故事《董存瑞》《刘胡兰》震撼人心。接待了大、中、小学生两万余人清明扫墓,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先烈、文明祭祀”的祭扫活动、与莲池区委老干部局、关工委的积极宣传红色文化。

IB与“六大主题教育”融合,根植核心素养结硕果品格教育——组织召开了“阎肃作品音乐会”传递校友正能量活动。利用微电影,再现了阎老幼时在保定生活学习的情景。评选“美丽学子”,初中部开展“亮团徽、亮身份、亮岗位”三亮活动,增强团员意识,彰显团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团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领袖教育——校庆吉祥物征集活动积极参与,争做附校达人。九年级进行“筑梦中考,初三动员大会”。毕业生进行“成长、感恩、担当”毕业课程,在毕业典礼进行展示。七八年级举行2014级学生会换届大会。生命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开通网络安全教育平台,每周推送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组织“弘扬法治精神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黑板报展评,20个班级获奖。职业教育——九年级3班学生走进“1898咖啡众创空间”进行劳动实践。全新的体验,劳作的辛苦,咖啡经营者的工匠精神让孩子们一起长大。生活教育——组织IB理念指导下的德育课程探索实践活动。各年级以研学的形式进行综合项目学习,一年级在植物园与春天约会;二年级在生态园拥抱自然;三年级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圆梦科学;四年级在直隶总督署探寻保定的历史与今天;七八年级远足科学考察。公民教育——“为附校120周年校庆”献礼四个一主题活动:学习一位校友、写一篇征文、献上一份礼物、设计一个吉祥物、宣传海报、校庆标示.

IB项目下家校共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一是家长学校提素质。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开设课程,一年级通过见面学校理念传播课、开学班级建设宣扬课、期中多途径指导课、开放日表彰课这“四个第一课”使学生和家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五、六年级学习方法指导课、亲子沟通课等课程使家长提前做好小初衔接,七、八、九年级《做智慧型家长》序列家庭教育讲座摆正初中家长位置。二是家长课堂拓视野。开展“道德讲座、家长讲堂、法制讲堂”,构建家校文明教育网络,家长课堂共开100余节,拓展了学生视野。三是家校联系形合力。推行“一关注、一课堂、一共读、一良方”。每位班主任用好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家校通等平台,组织家长代表利用QQ群开展交流活动.四是多元评价促育人。在全体家长中间开展“五好”“五参与”建设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优选“五好”,宣传正能量。开展“五好”征文活动,在家长中甄选出优秀的“五好”家庭,期末表彰了近500个家庭。

在保定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附校“高洁挺立、向上生长”的旗帜高高飘扬,达文化已成为附校教育增值力的新思想、新境界、新希望……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素养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