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深度思考,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
——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素养点的提升

2017-03-24许新玲

教育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小数

文|许新玲

有效提问、深度思考,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
——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素养点的提升

文|许新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进行深入理解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巧提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给出的信息窗是某市2012年的空气质量情况,分别提供了优、良、轻微污染的空气占全月指数的几分之几。首先,当学生提出“优和良的天数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引导,指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提问有价值的减法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适时地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独立思考,发散学生思维

《标准》中有这样的阐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探究得多少时,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则可利用画图、通分、转化成小数等方法解决问题:

1.借助图形初步感知算理。

2.利用通分深化理解算理。

方法二:利用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得出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实际上就是为了统一分数单位,让学生感受到通分的实质。

3.转化新知归纳数学思想。

方法三:将分数化成小数0.4+0.5进行计算,利用了分小互化的知识,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能使其感知小数加减法是统一了计数单位后相加减。

以上三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数形结合及转化,对学生掌握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了较好的归纳作用。

4.优化练习总结归纳算法。

沟通联系,深化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是数学深度学习的要求。这节课的最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三个素材,分别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整数加减法是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先通分再计算。实质上都是要统一为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里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建构了知识体系。

回顾整理,梳理数学思维

本节课回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方面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激励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调动人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有效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有策略地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以统整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基于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心灵的感知,学习过程既是可视的,更是“触及心灵”的,即使在离开课堂和学校之后,学习者仍能继续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我们应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学生需要的学习经历,让不可或缺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包头路小学)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加减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