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阳光系列课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7-03-24张英春

教育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校本课题

文|张英春

构建阳光系列课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文|张英春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我校是朝阳区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经过两轮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的专业水平稳步提升,在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能力方面也显著提升。在2015年度朝阳区教育系统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学校共有16人次荣获朝阳区各类骨干教师称号,占全体老师的35%。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校积极筹备,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各个处室积极举办各类学生活动;第二阶段是除国家课程之外,学校不但开发了部分校本课程,而且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及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则是结合学校“阳光教育,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层面逐步规划和架构学校“阳光”课程体系,并着力解决学校课程目前存在的零散、不成体系的问题。

学校虽然开设了几十门校本课程,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从课程角度对学校已有活动进行整体构建;二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缺少有机结合;三是课程实施具有随意性,缺乏连续性、系列化、常态化;四是对课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五是课程管理不到位,松散,缺少专业化和精细化,导致课程目标无法实现。基于此,学校秉承问题与课题相结合原则,把问题转化为区规划课题,借助课题研究,整体架构学校课程体系,以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对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一是构建具有学校特点课程体系,提高干部课程领导力。通过课题研究,打造适合七十一中学生的阳光系列课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库,课程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评价,不断提升干部的课程领导力。二是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准。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等校外资源,在专家的引领下,结合各学科特点,积极开发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三是探索农村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农村中学构建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和途径,为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学校为了构建课程体系,先后聘请王凯、王晓玲、王淑娟、桂富荣、庄国先等市区级课程专家,不断更新教师的课程理念。使教师意识到:教师不但是国家课程的实践者,也是校本课程的主导者,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者。同时成立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促课程建设,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任务,并把课程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每周二7:30-9:00作为课题组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保证课题有效推进。课题组首先搜集各个学科教师已经实施的教学活动,然后各个学科骨干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编制课程大纲,最后结合学校课程培养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和梳理,最终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

课题研究团队梳理总结了学校目前已经开展的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博物馆系列课程、经典诵读系列、节日系列课程、学农系列课程、法制系列课程、老北京文化系列(全聚德烤鸭店)课程、人生远足系列课程、团队拓展系列等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不断调整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学校干部、教师等不同层次的课程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还要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学校办学使命,践行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思想。学校课程体系建构还需要各级课程领导者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完善。提升各级课程领导者的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后续重点领域研究项目课程建设还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及不断总结经验。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校本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