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待花开——幼儿生命力的自然显现

2017-03-21高艳

关键词:生命力幼儿

高艳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种电子媒体无处不在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朝我们扑面而来,有节奏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奢侈。幼儿也同样承受了周围一切的刺激,而不管是否有能力消化。当前“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幼儿的一切,一切为了幼儿”等幼教观念的大肆宣传,幼儿被迫地成为了被催熟、早熟的对象。静待花开,给幼儿提供一种安全放松的环境,让幼儿的生命力得以自然地显现,感受到世界的一致性。

【关键词】有节奏 幼儿 生命力 显现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47-02

宇宙有自己的节奏,人类也有自己的内在平衡。外在世界的一致与平衡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有节奏的生活不会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无所适从的矛盾。成人无需告诉或解释给幼儿什么是有节奏的活动,幼儿只需体验与经历。长期有节奏的活动可以在幼儿内心深处建立一种深层的无意识但强而有力的健康基础,以保持强健的生命力。这种力量促使幼儿如获得一种能量,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应对社会的时候,心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就会更强,更稳定。

一、有节奏的生活在幼儿生命力成长中的价值

(一)有节奏的活动安排有利于幼儿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

相对于成人的自制与约束而言,幼儿是极其敏感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力较弱。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没有节奏的环境中,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活节奏,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如同成人一样,当外部节奏和谐时,内在节奏也会得到健康发展,就会感到很舒适;相反地当外部节奏紊乱时,内在节奏也深受影响,我们可能就会感觉不舒服甚至生病。这就需要成人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节奏的生活环境。

一旦幼儿习惯了有节奏的活动安排,他们在活动中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与此同时,跟随着这些有节奏的活动,幼儿的纪律也会建立起来,他们在这种有序的节奏下生活,内心会得到安全与归属。逐渐地重复,这种外在的形式约束会转变为幼儿内在的自我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的纪律,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守。当幼儿越来越融入有节奏的氛围时,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对自我的约束逐渐地来源于自身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以外在的一种标准规则或者对权威的服从,这样的内在意识觉醒当然也会使得幼儿的人际互动越来越和谐。

(二)有节奏的生活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形式慢慢地转化为内在的力量

成人为幼儿营造有节奏的生活,并不是完成自己对幼儿教育养育的任务,而是培养幼儿面对各种任务所需要的才能与力量。成人为幼儿创设愉快的、自然而然的创造氛围,这种外在的节奏生活要有内在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对生命萌发出敬畏与感恩。成人需以顺其自然的方式让一切发生,而不是通过刻意的表扬把幼儿和他刚建立起来的对外界的联系分离开来。幼儿在有节奏的生活中,通过循环往复,建立一种稳固的思维体系,逐渐养成专注、自信、细致的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幼儿内在秩序感与条理性的形成。“秩序感是人们在追寻秩序与和谐的过程中达到平衡与秩序时所产生的愉悦的感受。” “秩序感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同时它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为其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社会秩序。” 。因此,成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愉快与感恩,幼儿就会感受到呵护。相反如果有了目的,故意做什么,就没有效果了,幼儿会敏感地感觉到是为了影响他们。

二、生命力自然显现的内在机制

(一)符合幼儿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节奏性的活动对幼儿生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顾及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凡是在创造性的脑力工作中稍有经验的人都会发觉,只用一周中零碎的两三天或者很随意的时间段,是不可能潜心研究一项灵活的教学内容的,要达到此目的,应集中在几周以上的时间进行。” 节奏的重复性活动有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经验放回长时记忆中加以保存。如果将幼儿或任何人学过的东西,不经过重复时时刻刻在意识中复制,从生理上来说都是不可信的。因为遗忘也涉及智力的健康发展,是记忆运转的重要环节。“外界的一系列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某种活动该干了。” 幼儿生命力的发展应以自然和大地的韻律,以及生命的周期为核心,生命在生死之间延续,并因此形成一种自身不断重复的节奏,使我们保持健康。同样,幼儿在生活中也需要动与静、聆听与操作、合作与独立、保持清醒和沉入梦幻之间的交替,就如同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吸气和呼气,它让身体时而紧张,时而放松。

(二)生命力的自然显现是幼儿发展中的心理需要

作为目前的教育模式,我们往往会给幼儿的成长定一个标准的模式,标准之外的特点和可能性,往往不被鼓励。成人的观点与角度,认为幼儿是单纯、无知的,是需要我们成人的监督与指导,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教育与安排管理。然而,如果所有的幼儿都有着标准的反应,那只是将幼儿某一方面或部分的运作状态,而不是将整个人带入运作状态,那通常只是幼儿社会化的结果,是不思想或不用心的产物。这就需要成人反思:我们给幼儿制定的秩序,讲述的大道理,是不是一种长久的解决?幼儿需要的是他们心中的权威与英雄,需要的是信赖与归属。有了归属,幼儿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发展他自己的力量。而成人制定的秩序是没有内在力量的,那是一种社会需要。成人对外界的环境习惯上从理解开始,再到行动。幼儿相反,他们好玩的本能和天性需要得到释放,先在自己的行动中有感受,在感受中有反思,这样的反思来自于自己的感受。这样,幼儿很自然地从行为到思维,然后很容易又从思维到行为。然而,成人与社会对幼儿的一种期待,对幼儿的行为会有种种严格的规定,幼儿需要在这种天性与规范之间做出了一个权衡,有时被迫的束缚也难以抵挡自己生命力中天性的需求。这就给成人敲响警钟:幼儿要在一种内在的规律与重复中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然后将外在的形式慢慢地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力得以自然地展现。

参考文献:

[1]郑江梅子.儿童秩序感在华德福教育中的体现[J].中小学德育.2015.7.

[2]Ronald-E.Koetzsch.薛晓华译.学习自由的国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德]赫尔穆特·埃勒著.田达生译.与幼儿共处的八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8.

[4]万钫.幼儿卫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p30.

猜你喜欢

生命力幼儿
为何野火烧不尽?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背后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