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文入情 曲径通幽

2017-03-21屈婷

关键词:状物情思写景

屈婷

【摘要】写景状物散文的品析不能只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还应该从文中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关节语句、背景资料等方面入手,层层深入文本,进入文本的审美境地。

【关键词】写景状物散文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32-01

写景状物散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紧紧抓住散文中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以为这样便是抓住了这篇写景状物散文的中心。其实不然,写景状物散文的确使用了描写的手法,也的确写到了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但仅仅品味其中物之特点,只是抓住了文章的表层,还没有深入文章的内核,抓住文章的灵魂。

写景状物散文的根本属性是散文,而不是其它。在承认了这个大前提后,教学中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属性组织教学。分析其中物之特点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通过分析物之描写感受其中作者的情思,体味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内心的审美意趣。

一、把握意象,从“物”之选择看作者的审美倾向

“意象”一词,本是诗歌中能够反映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但是“意象”也存在于写景状物散文中。“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①写景状物散文也是如此,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摹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人生、社会的种种感受或认识。其中的“意象”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主观情感时所选用的景物,带着情感倾向的主观描写,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②

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笔下没有北京香山的红叶,没有喧闹的城隍庙,有的是牵牛花底“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有的是“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有的是“秋蝉衰弱的蝉声”。这种意象的选择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且在描写中处处带给人一种凄凉衰寒的感觉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映射。作者内心有了这种情感,才会有特定的意象选择,才会有如此的个性描写。那么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抓住来作者笔下的“意象选择”,思考为何选择这一种景物而不是那一种;抓住“意象特点”,思考景物为何会有如此的特点而不是别的特点,就会引导我们一步步在写景状物散文字里行间的描写中体味作者的审美倾向,感受作者的情思,走进文本的内核。

二、感受意境,从文本深处感受作者的审美意趣

“写景状物散文,以景入境,借境观心,其丰富的内在审美内蕴,就在于忘情山水,物我一体,天人合一,使个体的生命在领悟中超越外在束缚,放弃一切“欲求”,而进入一种“禅境”与道默契,从而给人一种暂时的宁静之感和逃离现实的安然之态。”③这种“禅境”从广义的层面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散文的“意境”。写景状物散文意境中正反映的使作者的个体生命内在审美情趣。

在朱自清笔下,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淡然的,能够使自己暂时逃离现实享受独处的自由(《荷塘月色》);在郁达夫笔下,北平的秋天是萧瑟的、冷寂的,在其中任何一处都能感受到无法逃离的悲凉(《故都的秋》);在陆蠡的笔下,破窗中透过来的一抹绿是崭新的、向上的,是无论何时都可以带去希望的慰籍(《囚绿记》)。这种独特的意境表现的是那一刻作者独特的审美,透露的是在这种审美意趣下深层的情感代码。感受到了意境之特点,才有可能进入那一刻作者的内在。

三、品味语句,从文章关节之处分析作者的情感抒发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④而触摸这种“情思、思量和感悟”,就要从散文的文句入手,更重要的事从文中的文句的关节处入手。这一关节句可能暗示读者作者感情的由来,作者情思的方向,为我们解读文本,触摸情思,进入审美境地作出了指引。

研究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学者众多许多研究者都是从《荷塘月色》开头一句入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会紧紧抓住开头的这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认为这“不宁静”就揭示了作者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出游的缘由,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繁杂的情绪,认为只要紧扣“这几天”就能找出“不宁静”的原因。还有一些学者抓着了文本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一句,认为《荷塘月色》“表达令一个自叹劳生,经年何事的京华倦客对多水的故国江南的乡思之情。”⑤不论其中哪种观点更贴切,其所体现的方法——抓住散文关节句——的确可以引领我们逐渐走向文本内核。

四、借助背景,完善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构建

散文不同于其它文体,它是一种个人情感的书写,是个人在特定人生际遇中的独特感受。写景状物散文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去深入研究作者当时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怎样独特的人生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将一篇写景状物散文读懂,读透了,才能讲文本阅读从文字延伸到文本内核,从描写延伸至作者心灵。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笔下的北平之秋是肃杀的、冷寂的、孤独的,充满了一种落魄文人的潦倒牵挂,不同于老舍的《北平的秋》。这不仅是因为特定时代背景下北平城市可能有的朝不虑夕的城市命运,也是因为郁达夫这样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对城市文化没落的深刻担忧。恐怕更重要的还是郁达夫本人早年丧父,年少离家日本求学的漂零生活经历带给他更多的细腻哀愁。这种生活经历影响零他的文风,才使得他写出如此哀愁的秋天。

在教学中若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到文字以外的这些背景,学生将有对作则、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建构起学生对这篇散文独特的审美体验。也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品鉴散文要品味出作者当时当地的那一种情思,必须要深入文本。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在字里行间,都在作者的谋篇布局中。对于写景状物散文来说,就深藏于意象、意境中,透露于文章关节处,深藏于作者的背景经历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由言向意批文入情,把握关键曲径通幽,进入文本审美境地。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7.

[2]孟凡軍,多角度建构散文文本的深层意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0):41.

[3]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8-29.

猜你喜欢

状物情思写景
写状物作文,如何观察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十月情思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