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7-03-21曹云微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行为习惯幼儿教育

曹云微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对班级常规的适应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行为习惯、融入集体的第一步。而幼儿由于年龄阅历经验的限制,教师简单的常规说教让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班幼儿强行记忆是不太可行的。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贪玩好动的特点,在课程游戏化中渗透与幼儿园常规教育,在游戏中让幼儿轻松记住常规,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行为习惯 常规养成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14-01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贪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幼儿都喜欢游戏,教师如果可以顺应这一天性,把教育内容寓于游戏当中,实行课程游戏化,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在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不够重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简单的说教为主,结果收效甚微。本人在实习经历中体验到将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幼儿的常规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意识的在游戏化教学中渗透行为规范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收效较好。可以说游戏就是幼儿园现在使用的最适合幼儿的教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游戏化概述

课程游戏化是指将幼儿园教育课程与游戏进行融合,用游戏如角色游戏、手指游戏、歌唱念谣、听讲故事等的形式组织课程,以优化基础课程、规范生活课程、创新辅助课程,让幼儿在操作中、游戏中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典型表现,即充分尊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年龄、兴趣特点出发,用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玩。但课程游戏化不是一套新的教材,而是要求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更新观念,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孩子和幼儿园的发展。课程游戏化倡导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

二、课程游戏化中培养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音乐,融入提示

音乐的功效不仅能调节情绪,发送上下课讯息等简单的环节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很多,纯音乐可以引导幼儿欣赏,而歌唱类、节奏念谣类的音乐又能够让幼儿获得亲自参与的切身感受,教师合理的将不同的音乐类型运用到常规教育中来,将起到与古板地让幼儿“听话”更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在受吸引、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吸收到音乐中传达的各种信息或某一段音樂所代表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认知、内化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利用音乐与常规串联,是一个可以经常用到且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播放一些轻盈、舒缓的音乐,幼儿们感觉轻松愉快的同时,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内容的引导进行活动,然后完成自己的事(如入厕、喝水等),当音乐结束时轻松地回到座位,开始下一个活动,从而使过渡环节实现了秩序井然,无痕过渡。如:要引导幼儿上厕所时,教师播放《火车轰隆隆》的音乐,提示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不争不着急;在玩玩具结束时,教师播放起《玩具兵进行曲》,让幼儿能够主动地收拾玩具,整理归位,然后进入下一个活动。

运用音乐串联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幼儿养成了遵守幼儿园的行为规范,适应了幼儿园统一的作息、用餐习惯,并能主动帮教师维持班级纪律和活动秩序,教育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音乐一定要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音乐秩序,在有秩序音乐的感知下,幼儿能达到安详而不麻木、兴奋而不狂燥、自由而不放肆的良好状态。

(二)组织游戏,感受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每日最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在游戏中创造各种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让幼儿明白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是一件悦人悦己的事,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并乐于为他人为人排忧解难,同时乐于助人的人也将获得他人的喜爱与尊重。在游戏中正确的行为带来的良好的情绪体验,促使幼儿在游戏结束后继续保持游戏中的行为。于是在今后的与人交往中,善于主动帮助,热情大方,从而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快餐店”里,今天的生意特别好,狭小的快餐店里已经挤不下了,而且秩序非常混乱,也影响了正常的就餐环境。快餐店的服务员涛涛说:“你们排好队,一个个来!”但小朋友们还是挤在一起不肯让步。轩轩是个淘气的孩子,总不爱乖乖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这是他也在快餐店里挤着要“吃饭”。我就对轩轩说:“轩轩,你有空帮大家个忙吗?”“老师要我帮忙做什么?”“你个子高,力气大,声音也响亮,要不你帮忙维持秩序,指导大家排队吃饭吧!”受到老师的指令后,轩轩像模像样的站在人群里,大喝一声:“请大家到门口排队,大家可以拿凳子坐着,等轮到了在进去”看着轩轩一本正经的指挥,孩子们终于自觉的排起了队。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幼儿排队保持秩序的很多,如外出操场活动或排队吃饭上厕所时,教师经常提醒但幼儿的表现总是不如人意,秩序感很弱。而通过游戏的引领可以让幼儿更主动地配合着行为规范,学习常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参与公共活动,切身感受秩序混乱对游戏顺利开展的阻碍,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成果与反思

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的绝对主导,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因此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面对小班的幼儿,强行要求幼儿遵守常规肯定是不可取的,使用具有趣味性的、幼儿能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才是可行的。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通过游戏化课程让幼儿亲身体验,加强认知并逐步内化为习惯,这是帮助幼儿获得常规培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游戏具有极大的魅力,能带着幼儿在常规的认知海洋中扬帆起航,并护幼儿获得正确的行为习惯,有了这个基础,幼儿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积极、更主动,更规范。

参考文献:

[1]丁红香.初探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幼儿教学研究,2013,(2).

[2]吴建珍.小班幼儿良好规则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2011,(9).

[3]马诗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雏鹰将振翅高飞.《考试周刊》,2015.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行为习惯幼儿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