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史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8黄燕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

摘 要: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也存在缺乏自身文化特质的问题。校史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历史沉淀,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其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于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校史文化 文化建设

伴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进程的推进及高等学校教育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如何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已经成为众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校史文化作为以校史为基础,以学校精神为核心,在学校长期办学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高校建立与发展历程的全面总结和反映,是学校广大师生、校友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可以说,校史文化决定了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容,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把校史文化作为传承大学文化的支点,对于推动大学文化的发展,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校史文化之于大学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和意义

(一)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大学文化软实力,其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以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内化于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中,不随校舍的变化而变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校史文化所蕴藏着的大学精神以及所传承的文化传统正是全校师生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缺失校史文化的大学文化,必将失去根基,失去滋养,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二)校史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超越了物质而存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校史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蕴含着许多校友师生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等,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讲,在大学中形成浓郁的校史文化学习氛围,会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独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升大学文化的凝聚力。

(三)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永葆特色的精神之源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是外界认识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曾经有一位大学校长感慨道:“特色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离开它,你就会窒息而死。”校史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统,其所包含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杰出领导、杰出校友、优秀师生事迹等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校史文化正是通过这些独特性影响当代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使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至于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是一所学校永葆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精神之源。

二、高职院校校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史文化建设已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不足,校史文化流失率较高

研究一所学校的历史,不仅研究一个学校的校史纪年、校史大事,更要研究学校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杰出校友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传承的校园精神。人们了解一所大学的历史,不仅希望看到学校主要的办学历程,更希望了解这所学校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可以是学校的大事件,也可以是学校办学历史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等历史人物身上发生的励志感人故事。调查中发现,某高职院校,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从办学历史可以看出,学校与中国百姓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在这百年的历史中,应有的历史故事应是犹如一棵百年老树那般枝繁叶茂。然而,关于该院校的历史故事可观可传的事迹寥寥无几。这是由于校史研究不足,才导致学校虽有百年历史,却无具有思想性、可读性的精品成果。对于流散于广大师生、校友甚至社会人士中的无形资料、音像资料、老一辈教师关于学校历史记忆的口述资料等,缺乏危机意识,导致校史资料散落在外,甚至有些已经永远消失。

(二)宣传不周,校史文化传播面狭窄

宣传载体缺乏,形式单一,校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严重受限,校史文化鲜为人知。国家曾要求加大档案开发力度,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作为高职院校,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利用好校史资源,深度挖掘校史的文化价值,解放思想,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促进校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因校园面积较小、多校区办学、经费困难等原因,基本无专门展示校史文化的校史馆,甚至连展示校史的宣传栏都没有;校园内也缺乏体现校史的先贤学者人物雕塑和事迹简介;对于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影像资料,以及关于校史研究的专题网站或者关于校史研究的刊物等,几乎接近零开发状态。宣传不周,必将导致校史文化无人知晓。

(三)传承断链,校史文化认同度较低

文化只有在传承中才能发展创新。许多普通高校在师生入校时都会对校史和校训进行集中学习,以达到认同校史文化并传承校园文化和精神的目的。但据调查,许多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虽有校史校情的课程,但课程侧重校情教育,即目前学校办学概况的教育。对于校史只是简单地讲述学校的发展历程,对校史故事几乎无提及。学生对校史的求知欲望几乎无法满足,学生对学校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史文化在传承中出现断链。

三、高职院校加强校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研究和保存机制

学校领导应从构建一流大学校园文化的高度认识校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健全校史研究工作机制,把校史研究纳入大学文化建设战略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从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资料征集等各方面着手,加强校史研究,健全研究和保存机制。

1.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研究校史文化的第一要素,校领导必须重视和落实具体的工作,如由党委办公室牵头,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落实,组织专人专职研究校史,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更加注重历史故事的编撰。

2.增加经费投入,注重校史资源的保存。对于研究获得的成果,要予以重视,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把学校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果、学生活动、校史事记等要制作成一项项可读性高、思想性强的精品成果。这既有利于校史资源的保存,又可以通过这些精品成果提升校史文化的品质,扩大校史文化的影响力。

3.征集校史资料,抢救即将消失的遗产。由于许多高职院校过去对校史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大部分的校史资料流落在广大的师生校友手中。对于这些重要资源,如果不加重视,几十年后,这些资料将会永远丢失。因此,学校领导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通过扎实而广泛的校史资料征集工作,拯救正在消失的历史遗产。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教师队伍中的口述资源,要派专人去那些年事已高但对学校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中挖掘历史,通过录音或者录制视频等方式记录他们的记忆,及时拯救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校友的力量,尤其是利用热心校友的帮助,完成校史资源的征集,对于校友中杰出人物,要请专人记录校友的奋斗故事,形成校友的先进事迹。通过专人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校内外齐心协力,形成一个共同研究校史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收集校史资料。

(二)扩大宣传,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

校史文化建设要达到影响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宣传,从而对全校师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注重校史文化载体建设。通过校史馆或者校史宣传栏、各类校史书籍、杰出领导、杰出人物或者各种影像资料等有形的载体,使校史文化直观地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激发师生了解校史、学习校史的欲望,从而达到认同校园文化的目的。俄罗斯、韩国的部分高校通过将校史建在楼道中、将校史典故融入校园人文景观中等方式,使校史文化充分接地气。同时,也可通过制作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明信片、信封、徽章、纪念品等方式,达到校史文化宣传工作做细做活的目的。

2.搭建校史文化交流平台。高职院校应改变过去一味重视职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观念,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通过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校史演讲比赛等,不仅促进校史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提高全校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认知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校的退休老干部以及校友资源,在校内定期开展校史故事会、校史知识研讨会等,讲述学校老一辈先贤的光荣事迹,让当代的学生在参与故事会和研讨会的过程中,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开设校史专题网站。据调查,许多高职院校关于校史的论述仅在校园网中的“学校概况——学校简介”一栏中出现,有些甚至没有校史介绍。建议应开设校史专题网站,讲述历史名校所经历的“筚路蓝缕,沐雨前行”光辉历史。这不仅有利于全校师生学校史,知校史,达到认同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把校史文化推向社会公众,进而取得较好的校园品牌宣传效应。

(三)重视传承,开设教育与学习课堂

学校历史,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应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校史文化教育。

1.培养会讲故事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通晓校史,会讲故事的优秀教师,不仅可以使校史生动活泼起来,而且提高学生对学习校史的兴趣。不仅可以使校史在课堂上传播,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达到全校共同学习校史的目的。

2.开设校史文化选修课。据调查,某职业院校开设选修课主要分为体育类、艺术鉴赏类、医学护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人文写作类,关于历史类的课程开设基本空白。学校可以在选修课中增设校史文化选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校史文化课中学习到学校的历史文化,而且通过学校历史这一点,旁征博引,从侧面实现对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进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3.组建校史研究兴趣社团。对一些对校史感兴趣的同学,要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社团的形式,集聚这一部分学生的力量,指引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开展校史资源的调研工作,帮助学校收集散落在校外的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在调查中了解校史文化。同时,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有关校史文化的活动,可以实现朋辈教育的目的,推動校史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江书平,曹秀芬,吕宏玉.河北省高校弘扬校史文化的调查分析与发展策略[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66.

[2]朱振国.大学特色为何缺失[N].光明日报,2006-9-14.

[3]朱之平,张淑锵.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一个校史研究的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96-198.

[4]李石柱,鲁珺瑛.俄罗斯、韩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启发和思考[J].北京教育,2015(3):77-79.

作者简介:黄燕媚(1988-),女,广东广州人,法学硕士,助讲,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