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2017-03-18施燕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成就动机大学生

施燕霞

摘 要:以云南师范大学190名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关键词:人际交往效能感 成就动机 大学生

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效能感对交往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它的高低对人际交往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期, 随着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渴望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因素并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就显得更为重要。而成就动机作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特征,必然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大学生群体逐渐步入成年期,其成就动机的大小和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际交往的质量。因此,分析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将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

1.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国内目前针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研究还比较少,基本都在初步探索的阶段。

谢晶(2004)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首次提出了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概念,并最终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人际关系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人际关系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信心不足,为确保成功,常常选择一些过于简单或十分困难的任务。

本文将人际交往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否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解决交往障碍,达成交往目的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

2.成就动机的概念界定

挪威心理学家T.Gjesme和R.Nygard于1970年编制了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并几经修订,漸趋完善。

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K.A.于1988年合作译制了中文版本的成就动机量表,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

3.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笔者发现将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两个概念直接进行研究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将人际交往或自我效能感作为成就动机的一个维度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实际的成就动机和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如何还不得而知。所以,研究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故笔者拟研究如下问题:

(1)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

(2)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方法

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云南师范大学抽取学生210名,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198份,剔除废卷8份,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94%。被试构成如下:男54人,女136人;大一35人,大二37人,大三74人,大四44人;城市41人,农村149人;文科138人,理科52人。

2.量表

(1)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

采用谢晶等人(2009)编写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思效度、内容效度、实证效度。问卷共36个题项,其中正向记分题24道, 反向记分题12道。每个因子总分36分,问卷总分为216分。整份问卷采用6点式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越高。

(2)成就动机量表(AMS)

研究使用的是我国学者叶仁敏(1992)在T.Gjesme和R.Nygard于1970年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的基础上所修订而成的中文版。该量表分为测试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f两部分,每部分15道题,共30个题项。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记分,被试根据题目内容回答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对问题的阐述按赞同程度进行四个档次的选择(从“完全正确”到“完全不对”),得分越高,表明这类动机越强。成就动机的总得分由追求成功得分减去避免失败得分构成,即Ms-Mf。量表的信效度良好,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

3.程序

抽取了不同学院、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主试向被试讲明测试要求,发放问卷,让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填写完毕,主试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研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论

(1)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差异。

(2)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生源差异。

(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王勇.利用人际吸引因素解决新生的交往的心理障碍[J].青年探索,2001,(02):50-51.

[2]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山西大学,2004,1-37.

[3]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30-31.

[4]叶仁敏,KuntA,Hagtvet.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14-16.

[5]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8,1(6):67-71.

猜你喜欢

成就动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本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
“马不扬鞭自奋蹄”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