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及对策

2017-03-18朱巧玲

医学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精神科探讨

朱巧玲

摘要:目的 探讨新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后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针对既往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完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核心制度,全院护理质量和护士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加强了护理安全和风险意识,防微杜渐,有利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与发展。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逐步得以体现,特别是新法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識增强,改变了服务态度,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给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组织机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013年5月1日新的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医疗纠纷的处理有了新的标准,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精神科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护理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是医院工作永恒的的主题。精神科护理是高风险职业,面对新的法则,识别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1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具体如下:

1.1.1因精神疾病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 患者因病态思维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症状,企图自杀、逃跑,时有冲动伤人和毁物行为。

1.1.2因躯体疾病导致的安全隐患 患者因住院期间伴发躯体疾病,出现疼痛、便秘、睡眠障碍,或因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跌倒摔伤等。

1.1.3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静坐不能、吞咽困难、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等,表现烦躁,有抵触情绪,易出现藏药行为。

1.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2.1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护理人员角色转变不够 因人力资源缺乏,大量低年资的护士进入,他们理论基础薄弱,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较差,精神科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年轻护士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中有的人经常以命令式的口气与患者交谈,总是报怨患者不服从管理,缺少耐心、爱心和奉献精神,不安心工作,“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淡薄,动辄嫌工作环境不好,工资待遇低而跳槽,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都难以保证。

1.2.2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淡漠 有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不学法,不懂法,特别是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理念认识不够,服务意识较差,在护理工作中甚至有言辞激烈和行为不当的过失,导致了一些精神患者的不满,从而产生不安全隐患;有的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擅离职守,交接班不清,病情观察不到位,使用保护具约束不当,甚至发错药等,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2.3护士的理论和精神科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护理操作技能不娴熟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2]。精神病患者主诉能力差,不能及时反映其躯体不适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护士如果不能及时观察和发现病情,将会带来风险隐患。

1.2.4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常常不到位,沟通的技巧未能掌握,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患者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患者不理解,对护士不满意[3]。很多情况下,护士的工作行为本无过失,有的是疾病的正常转归,但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专业知识认识的缺陷,医护人员因解释沟通不到位,导致他们认为是护士过失行为,产生误解性医疗纠纷。

1.2.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有漏洞和错误 护理文件书写没有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和及时,不是抄医生记录就是主观记录,医护记录不吻合,有的数据指标非查体所得,病情描述不确切,有漏记、错记和语法错误,一旦发生纠纷,不能成为有利证据,而一点小的漏洞、疏忽及错误都可能成为日后侵权责任的隐患[4],不真实的记录常常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

1.3管理因素 在护理管理上,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点,有着其独有的护理特殊性和复杂性,与其他科护理相比较,精神科护理开展起步晚、发展慢,精神科护理职业的整体护理思想和护理管理水平不高,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核心制度不到位,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对护理安全监控力度不足,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而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5];其次,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超负荷,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存在严重缺陷。

1.4环境因素 由于精神科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户外活动受限,失去自由,容易产生抵触和敌对情绪,伺机外逃;病房结构和设施不合理,病室光线不充足,地面太滑或积水,病床高度不合适,患者衣着尺码不合身,患者活动范围小,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等传染病的流行,产生不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

2 对策

2.1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规章制度,完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核心制度。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前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职责明确、流程熟练。我院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病区质控员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成立了8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包括:①基础护理质控小组②病区管理质控小组③消毒隔离质控小组④护理文件书写质控小组⑤急救药品及器械质控小组⑥护理技术操作质控小组⑦护理安全质控小组⑧危重护理质控小组,并建立考评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按时检查和督促,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如:行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患者,应遵医嘱并严格按保护性约束的原则:①有利于病情;②有利于治疗;③不伤害患者,注意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范围、约束程度和持续时间,尽可能采用比较缓和的、副作用少的、伤害性小的医护措施,不能给患者造成伤害,确保患者安全。

2.2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护理人员队伍

2.2.1加强法制教育,严格依法施护 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必须要提高到法律意识高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顺畅,护理人员要主动学习新的精神卫生法,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明确依法施护是护士工作之本,否则就会在高速发展的社會中被“法”击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丧失主动权。

2.2.2重视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质 量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只有通过有计划、有层次、多形式地培训和学习 ,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只有通过系统地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强化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转变服务理念,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调整好护患关系。

2.2.3培养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 从岗前培训到继续教育,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知识,制定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不断查找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2.2.4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护理部要经常组织操作比武和大练兵,不定期进行考核,提高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3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病历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及时,遵循“写自己做的,做自己写的”原则,约束等强制措施需遵医嘱,非抢救状况拒绝执行口头医嘱,避免应用含糊不清的词,如尚可、升高、降低等,应如实记录所测患者T、P、R、BP等具体数值,树立举证意识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4重视护患间的有效沟通,认真履行告知制度,防范纠纷产生 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所以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倡导“贴近患者,为患者工作”的服务理念,沟通无处不在,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和蔼,用“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微笑、一道关心的目光”去感化患者,从细节做起,实行人性化服务,家属带患者外出要交代注意事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探视患者时告知其精神科探视制度,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5改变管理模式,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安全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实行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组织患者参加丰富多彩的康复和工娱疗活动,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创新交接班制度,实行无缝交接,实行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对“新入、三防、危急重患者”置于重点观察室,24 h不间断监护;安全检查是精神科的常规护理,要做到:入院患者立即查、住院患者天天查、外出患者返回查、探视患者详细查,平时安检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消除一切引起患者意外的不安全途径。

2.6改善病房环境、设备,强化支持保障系统 保持医院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好,强化和完善病房硬件设施,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做好防滑措施,病房墙壁装扶手,病床加床栏,并且有“防跌倒、防滑”等警示标识,患者的衣物尺寸适合,病房门窗锁、玻璃、空调等物品损坏能得到及时修缮,各项仪器和急救药品、设备准备良好,有专人定时检修和维护,减少了不安全因素。

2.7稳定护理人员队伍,珍惜人力资源,妥善处理医疗纠 纷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其实际困难,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遇到患者家属投诉,耐心倾听和解释沟通,满足其合理要求,实事求是地查明真相,妥善保管好病历资料,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处理,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对有可能发生差错、投诉与纠纷的病例,实施护理风险补救策略,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质量控制。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与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工作分风险性,培养预见性护理思维、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消除不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层层落实,班班到位,事事到岗,人人知晓,全面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为精神科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满意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3]梅花.护患沟通障碍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C):2448-2449.

[4]金英花.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药物卫生,2009,25(8):1262-1263.

[5]高艳红,王红,陈晓光.规范护理抢救制度 防范护理纠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0.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精神科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