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2017-03-16王建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赤壁赋逻辑性层次性

王建林

前几天,我观摩了全省语文教学大比武。这次听课之前,我就特别关注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带着这个目的,我做了认真的记录。回来以后,我对这些老师在上课时的问题设计做了一些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感觉收获不少。

这次共听了三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有12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文本做了解读,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可谓有得有失。印象最深刻的是绍兴某中学老师执教的《赤壁赋》中的一个片断:

师:悲凉的洞箫声因何而起?

生:望美人兮天一方。

师:苏轼是思念某个美女吗?

生:不是。

师:美人是什么意思?

生:……

师:最早的写美人的诗歌是哪篇?

生:曹植

师:不是,还要更早。

生:……

(有几个同学又小声地猜测了几个,被老师一一否决,看看学生实在答不出,于是就直接点拨,是屈原的《离骚》,运用了香草美人的写法,美人象征的是君主,对于美人的思念,体现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在这段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呈现出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备课之前没有做到对于学情的了解,这节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想让他们通过回顾自身的积累来解决“美人”的问题,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其次是问题的设计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只能进行猜测。再次是问题设计的价值,对“最早的写到美人的诗篇是哪篇”的猜测,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以及连续的追问都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怎样的问题才算是好的问题呢?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我手头有一篇《祝福》的教学案例,这篇教学案例曾获宁波市一等奖。下面我就结合这篇案例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课堂问题设计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1.问题设计应该突出重点、难点

一般来讲,一堂课我们尽量能够做到解决一两个问题,而這一两个问题体现的就是我们对于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它构成我们一堂课的中心问题。所以,在备课之初,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堂课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其实就是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成功的课堂的主框架往往只有一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其它的子问题都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获奖的《祝福》教案的主体框架是这样的: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引出“解读冷漠”的话题,课堂讨论——解读《祝福》中的冷漠,总结提升——鲁迅在很多作品中表现这个能杀人的“冷漠”,他要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思想。紧紧围绕“冷漠”的话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当然,设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要求教师要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更为关键的是要找准突破口。

2.问题设计应简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设计的简洁与否,反映的不仅是一个老9币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更是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成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应该保持一种连续性,教师罗嗦拖沓的语言,会打乱学生的思维链条,从而影响课堂的效果。而语言的拖沓,思维的混乱必然会导致问题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比如上文中关于“美人”的那个问题,虽然看似每一个小的问题的提得都比较简洁,事实上,有很多中间的环节是完全不必要的。细究起来,这位老师在设计这个问题之前肯定没有弄清楚自己提问的目的,没有给这个问题准确的定位,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3.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与逻辑性

一堂课往往由几个,甚至是几十个问题组成,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能不能在课堂上良性运转,其决定性因素就是问题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一般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由易而难、由已知而未知,我们课堂问题的设计也要充分体现出这种规律,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次所听的一堂《赤壁赋》中,老师采用的方式是先找学生翻译一些重点字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然后引用了《古文观止》中的一段评论,让学生思考“到底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悲感”“为什么而悲?”最后老师点出是因为苏轼被贬。这样的设计就是典型的缺乏层次性与逻辑性的体现。

4.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把课堂当成是一个“任务”,上课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当我们的一篇教案设计完成之时,也就具有了不可更改性,在课堂上无论学生对于我们设计的问题能否回答,回答到哪个层次,我们都照着既定的方向,到最后一个问题结束,“任务”完成。其实,每一个学生群体都有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学情,就应该让自己的问题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实,课堂上问题的灵活性通常不来源于教师课堂的灵感,大多来源于备课前对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预判。当你设计一个问题时,你要首先设计出大致的答题的思路与角度,同时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较难回答,或回答出多样性的答案时,你应该进行后续的引导,只有如此,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赤壁赋逻辑性层次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