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

2017-03-13李俊

科教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改革

李俊

摘 要 从2003年起,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推动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历经十余年,到目前为止,建成上网了一批课程资源,但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的不多。如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兴未艾,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建还是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息化课程建设历程,希望给读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一些启迪。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改革 共享

Abstract Since 2003,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eading quality courses and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so far, built a number of Internet curriculum resources, but the real application to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much. Now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courses online online open colleges just unfolding, the purpose is to build vocational cour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hina's informationization course, want to give readers some inspiration on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Keywords online open course; reform; share

2015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既是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具体落实,也是对今后高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指导和要求。然而,经历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参与者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究竟是为了建还是为了用?作为一个参与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全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者,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正确理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不仅要把在线开放课程建成精品课程资源,更应成为促进高职课程综合改革的机遇和抓手。

1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历程回顾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秉承“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理念,吸取国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验,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课程建设之路。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三个阶段。

1.1 精品课程建设阶段(2003年—2011年)

2003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高等院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建设3 910 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 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 043 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 门。除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外,还建设完成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数以万计,基本覆盖所有高校、所有学科门类。

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滞后、课程设计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师资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了精品课程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有少数教育工作者就片面地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劳民伤财、毫无意义。作为一个精品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作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1)课程设计科学化、系统化。通过“申报-建设-评审”的晒课程方式,课程标准得以重新解构和完善,在课程设计规范化的同时,课程目标更贴合真实岗位的能力需求。(2)课程团队教学力显著提升。通过团队协作、老带新等方式,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年轻老师对于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实施等课程教学活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力显著提升。(3)积累了大量开发在线教学资源的经验。基于WEB技术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PPT、论坛、在线测试等)的开发与传统教学资料(教案、教材、板书等)的制作有显著区别,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让课程研发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在线教学资源开发的经验。

1.2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阶段(2011年-2015年)

为落实《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在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1 年7 月1 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拉开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序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都是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選、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线上平台均为爱课程网(教育部指定发布网站)。不同的是,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截至2015年底,在爱课程网共发布精品视频公开课379门、2707个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86门(其中本科1767门,高职759门,网络课程160门)。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更加注重应用和共享,据统计,截至 2015 年6 月底,“爱课程”网总访问量高达1.16 亿人次,选课人次接近220 万。在线课程资源不再束之高阁,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精品教育资源共享。

1.3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阶段(2015年-)

在即将步入十三五之际,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战略部署,教育部于2015 年4 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兴起,促使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意见》的出台,是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延续和升级,着眼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从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和加强规范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根据《意见》规划,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 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意义

2.1 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现代化程度发达的制造业,还是春耕秋食的农业,无不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日新月异。高等院校承担着培育人全面发展、传承和促进知识文化不断进步的使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研发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责无旁贷。

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s”元年,短短几年时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教育领域遍地开花,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和教育公平化。在教育部的积极推进下,国内高水平大学率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比如: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等。目前,这类优质课程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主要是由国内一流的本科大学主导,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建设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2.2 促进教学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区域经济水平、政策导向的原因,造成院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良莠不齐、差距较大,传统的学科式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仍然大行其道。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更倾向于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内容精短的学习方式,显然,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更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2.1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线开放课程之所以受到在校学生和社会求学者的青睐,其原因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开放灵活的教学形式,提供视频、教材、案例、练习题等丰富的课程学习材料,通过交互式在线交流平台为学习者、教师建立学习社区,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线开放课程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都十分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体验,有效地激发了学习者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课程学习效果。

2.2.2 大数据产生大效果

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会产生大量与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的数据,为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提供了研究基础。学生观看视频、练习习题、论坛上评论时,这些行为被记录下来,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研究学生对某门课程哪些知识点感兴趣,什么时间原因学习,喜欢什么方式学习等等,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授课方式,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2.3 教师成为导师

互联网时代,教师传道授业的功能被逐渐弱化,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在网上随处可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与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要求,由传道授业的教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导师。

2.3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支持区域经济建设

在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成熟的国家,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两块:人才培养(学历教育)和社会服务(短期培训和技术研发)。例如,在澳大利亚的部分职业院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技术研发的工作甚至超过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工作职能中的比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的精力还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开发的课程,本身就是源于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可为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岗学习、资格证考试等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对于当今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企业减产、转型造成的下岗职工,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习得一技之长,提升再就业能力。另外,综合实力较强的高職院校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经济、高效地实现对西部帮扶院校的资源共享和智力支持。总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共享,是高职院校提高社会贡献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友富.从“3 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2] 潘海燕,金珍珍,杨利亚.基于SPOC理念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5(18).

[3] 杨竹筠,郑奇.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2).

[4] 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改革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