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切口低回声实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思路分析

2017-03-07刘丽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包块

嘎 措,刘丽丽

(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1.医务科;2.妇产科,西藏 那曲 852000)

腹壁切口低回声实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思路分析

嘎 措1,刘丽丽2

(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1.医务科;2.妇产科,西藏 那曲 852000)

目的 探析腹壁切口低回声实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思路分析。方法 以本院2014年02月~2017年02月期间行超声检查的24例腹壁切口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相关超声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 切口瘢痕附近处的皮下软组织、肌层均可见,但形态欠规则,不存在明显包膜,显为毛刺状不规则性回声,点片样式的强回声同小无回声区均有可见性,而部分病变组织内部则显现高阻频谱性流血信号。结论 对于腹壁EMT,超声诊断能够提供可靠性参考作用。

腹壁切口;低回声;实质性;超声诊断

临床上,低回声性的实质病变这经常可见于腹壁切口,其中部分患者伴有显著体征,同时也有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疾病。其中宫内膜异位症(EMT)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其病灶处多在盆腔腹膜及脏器部位,腹壁EMT为剖宫产并发症,其发生率达1.04%,随剖宫产术的增加,此并发症也随之增长,这一病症患者的日渐增多也引起了临床医师与相关学者的重视[1]。本研究以本院2014年02月~2017年02月期间行超声检查的24例腹壁切口处发生实质病变的EMT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超声资料作回顾分析,以研究超声的诊断思路,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02月~2017年02月期间行超声检查的24例腹壁切口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区间35~62岁,年龄均值(37.7±1.6)岁,所有患者均为EMT女性患者,病理检查存在剖宫产史。术后1年2个月至7年上述腹壁切口发生实质病变,出现腹部包块和痛经,来院接受超声检查,并且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性严重病症者。

1.2 超声诊断方法

运用SIEMENS-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其高低探头频率对应为5~10 MHz、3.5~5.0 MHz,以5~10 MHz的探头多轴扫描腹壁包块部位,通过二维图像观察其回声、所在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关系,并以彩超观察病例血流情况,记录对应频谱形态。当膀胱得到适当充盈,以3.5~5.0 MHz的探头观察病例子宫、卵巢状况,进一步明确所观察情况同腹壁切口所生包块间的关联性,在经前、经后进行动态观测,完善并做好术后随诊。

2 结 果

经过检测观察,腹壁切口周围超声提示存在回声,并且包块可见,直径在1.5 cm~3.5 cm之间,不存在包膜,内部回声未显均匀性,边界清晰,而边缘则多为毛刺状。24例病例包块中存在于腹膜1例,存在于肌层13例,存在于脂肪层9例,存在于腹壁皮下1例。其中17例示微强且不规则的点状,并有片状或小无回声区,其周围组织受到轻微压迫。彩超资料内可见星点式的血流信号,待高阻动脉频谱观察后,显示每秒6~20 cm的峰值流速和0.6~0.8水平阻力指数。剩余7例无血流信号。由腹壁切口超声检查获知,卵巢、子宫同病灶间屋显著关联,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性动态检测,显示经期前内部明显存在不均匀回声,在经期后则略有缩减。经手术发现,周围组织同病灶发生粘连,多为灰白或灰黄色,并且黑褐色的血样物质在其中间可见。病理诊断提示被切除组织全部带有炎性细胞、间质、子宫内膜腺体和红细胞,超声复查结果提示腹壁内不存在包块。

3 讨 论

在病理组织学方面的诊断上,超声并不具备相同诊断功用,该技术诊断常做出的混合性病变、实质病变或囊性病变诊断已经基本满足超声诊断客观要求。超声诊断是临床病例筛选工作的主要辅助手段,为良性及恶性病变做出大致划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领域可起到一定思路引导与方向性指导的作用,各种组织器官皆需通过诊断思路来实现超声诊断的优化,以期获得准确率最高、误诊和漏诊几率最小的诊断结果[2]。

腹壁切口EMT为外在性质的子宫内膜异位,在剖宫产、会阴切开、羊膜腔穿刺以及子宫肌瘤剔除等术后患者当中有多继发性[3]。本研究中所纳入的24例研究对象均存在剖宫产史,并伴有周期性的疼痛症状,在声像图上所显示出的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均呈明显不规则或欠规则性的形态,其边界相对模糊,而内部回声也欠均匀,或者完全不均匀。关于EMT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曾得到完全阐述,腹壁切口EMT多为医源性种植,在手术进行期间,极可能发生子宫内膜被带至手术切口从而直接种植。EMT病理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异位内膜周围组织发生纤维化及以异位内膜发生周期性出血,最终形成囊肿或大小不一的实性瘢痕结节。腹壁切口EMT在临床有如下典型表象:均经腹妇产术治疗;在腹壁切口部位出现肿块;与月经相伴,肿块多略有周期形胀痛,仅少部分不存在该症状。

腹壁子宫EMT属于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出现在术后40天至14个月[4]。超声检查除明确定位作用外,还能起到确定组织病灶大小、结构大小、同邻近组织间关联性、受累范围以及内部、周围区域血管分布。腹壁EMT在超声诊断资料上表现如下:切口瘢痕附近处的皮下软组织、肌层均可见,但形态欠规则,不存在明显包膜,显为毛刺状不规则性回声,点片样式的强回声同小无回声区均有可见性,而部分病变组织内部则显现高阻频谱性流血信号。对于腹壁EMT超声诊断能够提供可靠性参考。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必须结合病例剖宫产术与月经周期资料方可进行诊断,特别是同月经周期带有相关性的病灶变化以及相关局部疼痛尤其值得注意。月经周期同EMT之间关联密切,病灶部位会随月经的周期变化而有所变动,在月经前和中期两阶段,团块均有疼痛,直至月经结束后才开始缓解,而病灶变化也呈现出周期规律性和反复性。除此之外,还应有效区分与月经周期不具显著关联性、切口缝线所引发的陈旧血肿,或炎性肉芽肿,或切口处形成放射状瘢痕性组织纤维增生类疾病,以免误诊。

对于腹壁EMT,可观察超声检查所获声像图,一般情况下多以实性、囊性或者囊实性为图像表现,但以囊实性最多见[5],常发生在患者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处或者切口下的浅筋膜处,边界模糊不清。利用高频探头,在超声检查后,腹壁结构可以被清晰地显示出来,获得的高频探头图像在腹壁的结构层次上由浅至深、清晰可见,皮肤、肌肉以及壁层腹膜等任一层处如有病变,超声均可确切显示。

综上所述,腹壁切口处所发生的实质性病变,以及腹壁EMT为例,其超声诊断思路如下:切口疤痕呈炎性病变,则形态欠规则,占位不明显,而腹壁EMT则占位明显,要通过病史与体征同恶性肿瘤明显占位相区分。

[1] 张婷.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34-35.

[2] 郑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15(1):49-50,59.

[3] 叶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166-167.

[4] 温海群,梁凤伟,严富良等.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67-368.

[5] Bergholz R, Krebs T, Wenke K, et al.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with or without Exteriorization of Bowel: Results from a Fetal Lamb Model for the Embryogenesis of Gastroschisis[J]. Fetal Diagnosis & Therapy, 2013, 33(1):55-60.

本文编辑:李新刚

R445.1

B

ISSN.2095-8242.2017.31.6067.02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