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7-03-06梁广霞

商情 2016年46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梁广霞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集中概括,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亲密的关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均可找出传统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也不可避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今天我们应与时俱进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断的命脉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彰显与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的创造,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共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结晶,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理论源头和宝贵资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渊源

从国家层面来看,第一,关于“富强”一语。汉代《淮南子·主术训》又把“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作为“群生遂长,五谷繁殖”即“富国利民”的基本条件来看待,表明作者看到了“天时”“地财”“人力”三者在实现国富、民利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关于“民主”一语。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通过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原君》)的罪恶行为,从而告诉人们,君权是人类社会的万恶之源。他还主张用“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代替“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政治体制。其中已显示出用民权代替君权的政治观念。

第三,关于“文明”一语。早在《易传》中就已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据古代注释家说,指的是用“文明”来约止自己的不合社会要求的言行,据此,则“文明”中似含有社会文化精神、道德规范之义。说明我们民族的祖先一贯主张破除野蛮,追求文明进步。

第四,关于“和谐”一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明确地提出“和为贵”(《论语·学而篇》)的理念,又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学而篇》)这些论述,都表达了儒家的尚和之道。

从社会层面来看,第一,关于“自由”“平等”概念。关于“自由”,庄子十分向往恢复人的自然属性,曾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关于“平等”,黄宗羲曾把君臣关系比喻为“共曳木之人”, 属于一种向往政治平等的启蒙意识。

第二,关于“公正”的概念。首先,关于“公”,战国中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有“开公利而塞私门”(《商君书·一言》)及“公私分明”(《商君书·修权》)的主张。都表明我们民族自古就突出“公”的价值。其次,关于“正”,《左传》将“正直”与“正曲”对应起来,指出:“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第三,关于“法治”概念。“法治”,意为依法而治。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曾高擎法治大旗,指出:“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人不得不信之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法治”的思想,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禁锢,前贤关于法治的主张,一直被“人治”所制约,以致长期以来,未能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政治模式。

从个人层面来看,第一,关于“爱国”美德。从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霍去病提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英雄誓言,到辛亥革命前夕徐锡麟吟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的壮丽史诗,都表达了历代爱国志士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第二,关于“敬业”美德。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昌黎集·进学解》)认为只有做到“精勤不倦”,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这些以“敬业”为标志的道德精神,对于推进当代职业道德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

第三,关于“诚信”美德。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说,“诚”,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它体现了“天之道”,即自然法则;向往“诚”的境界,则体现了“人之道”,指人们的道德追求。我国古代先贤十分重视诚信之德的构建。

第四,关于“友善”美德。首先,关于“友”,《诗经》言:“嘤其呜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诗经·小雅·伐木》)这是说,连鸟也用发声交友,作为一个人,能不注意交友吗?其次,关于“善”,《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也不可避免具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与时俱进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根源上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而且在现实中要充分体现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人的独特精神风范,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所以,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它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要紧的是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身修养做起。一是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民族、报效祖国的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范畴;二是把“笃志而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和“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范畴;三是把“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范畴;四是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人亲其亲、长其長”的关爱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范畴。只要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坚守自己的修身本位,认真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真正地在现实生活中,既坚持了良好的品行修为,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