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2017-03-06徐辉

商情 2016年46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徐辉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普适性教育的主渠道,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考核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课堂效果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其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考核

为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应对各种挑战,适应社会,各高校陆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在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上,各高校的标准参差不齐,考核过程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主要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以下的弊端:一是弱化了过程性的考核,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上只占30%,这无疑是弱化了过程。二是从考核的内容上看,很多职业院校只停留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考核上,忽视了对学生真实心理动态和心理素质的了解和把握,这种重知识轻能力和素质的内容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很难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统一”。三是从考核的形式上看,采取笔试的模式,有些学校采取写论文的形式,高职学生对科研的要求本来就低,要让他们完成一篇论文还是很有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根本达不到检测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并不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的自我体验和感受,更不能让学生重视和了解自己心理特征以便更好的调整心态、完善自我。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方法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从2015年下学期开始,我们通过三学期的实践,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效果还是很明显。新的课程考核体系确定学生最终成绩还是由平时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只是在比例上做了调整,平时成绩由原来的30%提升到60%,期末成绩由原来的70%下降至40%,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在考核方式了,取消了原来的卷考方式,采取通过心理测验、分小组的社会调研、撰写自我成长报告和演心理情景剧或拍摄心理微电影四方面结合来考核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平时成绩主要由心理测验和分小组的社会调研组成;心理测验是教师根据课程主题有目的的穿插一些心理自测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另外,一个学期我们会要求学生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一次相关的社会调研或教育活动,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朋友。一般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各小组先要进行资料收集、方案制订、并自行联系调研或教育的对象实施调查。调查完成后每个小组要求制作 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期末成绩由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和拍摄心理情景剧来决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在期末根据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撰写一份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重塑自己、发展自己,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4。心理情景剧通常也是采取分组的形式,各小组自选一个主题,根据主题进行剧本创作,期末拍摄成微电影的形式播放给同学看。最后在班级选取一定的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来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改革实施的效果

通过为期三个学期的考核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最终成绩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比较吻合,这种形式也普遍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满意度比较高,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

(一)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实施这种考核方式后,学生不用再为期末的卷考而去机械的记忆一些知识点,也不用担心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没有卷考压力的状态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悦的参与各种讨论。课堂效果教以往有了明显好转。

(二)学生体验更加深刻

由于上述考核主要是通过一些调研,活动、测验的方式来实现,比起单纯让学生的去理解和记忆一些知识点,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學生参与调研,活动、测验和撰写报告的过程更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参与活动的过程让他们的内心的体验更加深刻,对自身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

(三)学生素质显著提升

考核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由原来的“卷面考试”变为“过程考核”,变“考试过程”为“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多种能力如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虽然我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我们也深感该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其真正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向。这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该课程的考核更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申小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

[2]吴建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8).

[3]夏谦,周学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初探[J]. 当代职业教育,2011,(9).

[4]耿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探析[J]. 教学实践研究,2012,(2).

[5]张敏,王洪林.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