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县菜薹产业快速发展原因探讨

2017-03-06戴雄泽张西露

辣椒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县菜薹蔬菜

戴雄泽 张西露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长沙 410125)

南县菜薹产业快速发展原因探讨

戴雄泽 张西露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长沙 410125)

湖南省南县地处洞庭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湖南省秋冬叶类蔬菜最大的生产基地。南县于2008年开始引进菜薹,经过试种与推广,生产的菜薹产量高、品质好,并迅速占领广州市江南和长沙市马王堆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菜薹生产基地。2015年南县菜薹播种面积达到1万hm2,其中白菜薹约0.7万hm2,红菜薹约0.3万hm2。菜薹年产量13万t,产值4.1亿元。菜薹产业为冬闲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南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调整,特别是“十三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蔬菜已成为许多地区扶贫的首选产业。据农业部统计(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5),201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 199.97万 hm2,总产量 78 526.1万t,人均年消费量571.10 kg。在全国蔬菜供应基本饱和的状况下,蔬菜产业如何健康持续发展是大家一直以来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笔者试图分析南县菜薹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以期为特色蔬菜产业开发利用提供启示。

1 南县菜薹产业发展概况

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加之受洞庭湖气候的影响,秋冬季温光资源丰富,有“天然温室”之称,具有秋冬生产叶类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大面积规模蔬菜,现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南县共有耕地面积4.7万hm2,2013年全县蔬菜复种面积2.13万hm2,其中春夏菜0.85万 hm2,秋冬菜1.28万hm2,总产量49万t,蔬菜总产值达到5.65亿元。近年南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兴建优势蔬菜产业基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县有1万hm2蔬菜面积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绿色健康环保。目前,南县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6个,蔬菜加工企业14个,年加工鲜菜14.5万t,加工成品9.2万t,加工总产值1.85亿元。南县播种面积万亩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6家,千亩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18家。全县已建成了0.87万hm2榨菜、0.33万hm2冬瓜、0.26万hm2南瓜、0.13万hm2韭花、0.08万hm2大葱五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以武圣宫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榨菜生产基地,其面积达0.87万 hm2,成为全国第三大榨菜生产基地。 “南县菜薹”、“南县南瓜”、“南县榨菜”行销省内外,“南县冬瓜”、“南县大葱”、“南县韭菜”、“南县莲藕”等八大品牌蔬菜称雄省内市场。

此外,南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扶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蔬菜储备设施、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等。

南县在蔬菜生产中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能顺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研发的一种菜薹新类型 — 白菜薹,耐热性和抗病性强,8月份上市,种植效益好。2008年南县武圣宫镇铁光辉等人试种白菜薹,并在长沙市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当时市场叶类蔬菜少,产品供不应求。南县人不满足本地市场销售,2010年肖均等人合作成立志均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将生产的白菜薹销往广州江南市场,形成了一个与广州菜心有明显区别的标志性产品 — 白菜薹,并成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高档蔬菜。随着市场不断扩展,南县白菜薹生产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播种面积133 hm2,2012年400 hm2,2013年733 hm2,2014年达1 400 hm2,2015年达到7 000 hm2。

2 我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生产企业亏损的原因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当时粮食农作物价格较低,而蔬菜作为最早放开的农作物,市场价格高,种植蔬菜农户收入与比较效益远高于其他作物,蔬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首选作物,很快形成了外运型生产基地,蔬菜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全国性大流通格局形成。尽管形成了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但种植单位还是以单一农户为主,种植规模小。第二阶段是本世纪近十年,随着土地流转与社会资本的大力进入,蔬菜生产基地的基本建设和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蔬菜种植开始向规模种植转变,以种植大户、企业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生产单位,在蔬菜标准化种植与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在稳步扩展,产品数量和质量得到基本保证。由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前期投资大,后期管理成本较高,生产蔬菜产品价格不稳定,目前大的生产企业或公司生产利润较低或亏损。通过对一些公司或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1)盲目进入。这些公司或企业进入蔬菜生产领域后,不懂蔬菜生产、不懂蔬菜市场,不知道种植什么,就开始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和前期设施建设,导致生产成本过高;(2)管理无序。大多数进入蔬菜生产领域的公司或企业,采用工业聘用人工的理念管理农业,造成劳动力效率低、成本高;(3)产品没有特色,由于缺乏对蔬菜产业的分析了解,盲目跟风种植同类品种,产品没有价格优势;(4)栽培水平较低。由于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匮乏,整体栽培水平低,产量低于传统的农户。

3 南县发展菜薹产业的启示

3.1 创新供给侧,开拓新市场

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南县在创新供给侧、优化产品结构方面,将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并不断开拓新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传统的菜薹一般有广东的菜心和湖南、湖北的红菜薹两大类型。菜心在广东、广西为四季蔬菜,多茬种植、四季上市,但每年6-9月常受高温和台风影响,市场供应数量得不到保证,质量安全亦存在隐患。长江流域的红菜薹为秋冬作物,上市时间一般是每年9月至翌年2月。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黄薹1号白菜薹,具有很强的耐热性,是一种全新的菜薹品种,填补了我国南方7-9月菜薹少的市场空缺。南县蔬菜种植大户尝试引进黄薹1号,由于8月份湖南地区叶类蔬菜较少,黄薹1号成为湖南最大蔬菜批发市场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的抢手货。敏感的南县人民看到了广东8-9月的叶类蔬菜市场商机,并开拓了一个全新市场。短短6年时间,南县菜薹年播种面积达1万hm2。

3.2 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全国各地成立多家蔬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特别是近10年我国生产设施和基地基本建设得到了大力提升。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蔬菜成为受人瞩目的产业,政府部门通过利用或宣传本地的环境优势,打造优质绿色蔬菜食品。然而大多企业获得效益的较少,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多数是重复性的生产或模仿。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受洞庭湖气候的影响,有“天然温室”之称,夏季相对凉爽、冬季温度较为温和;土壤为冲积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具有秋冬生产叶类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南县人民在挖掘气候和土壤优势的同时,在最适宜种植的叶类蔬菜中选择特色品种。白菜薹新类型的引进,与当地适宜的环境资源有机结合,生产出产量高、品质优的高档蔬菜。通过对市场的把握和拓展,成功打造出一个其他地方不能复制的特色品牌,这可能是南县菜薹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发展专业合作社,高标准种植

我国蔬菜生产目前仍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据统计,规模企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蔬菜基地面积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分散种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不能标准化、产品无法品牌化。南县种植菜薹伊始,便成立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并以其着手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经营,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2014年有志均、美侬、明兴、宏运、正旺、春乾等6家大型合作社,年播种面积达667 hm2,其中美侬蔬菜种植合作社2015年种植菜薹300 hm2。大型合作社通过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在品种选择、播种栽培、病虫防治、采摘技术、质量分级、打包预冷、冷藏运输和产品货架期管理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从实践-理论-实践中反复探索,制订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采摘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相关规程,建立了茬口安排、前后作物品种搭配等独特的栽培模式。由于栽培过程严格执行生产标准,菜薹产品质量可靠,产量稳定,市场供应均衡,为品牌的建设和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这也是南县菜薹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4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最高经济效益

近年,南县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土地的分散经营到合理流转、规模经营,并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南县武圣宫人探索的合作社 + 农户生产模式为南县菜薹迅速发展创造生产优势。菜薹生产企业除流转核心生产基地外,一般每个企业菜薹种植面积在66.67 hm2左右,年复种指数3 ~ 4,占企业产量的40%左右。另外一种形式是土地季节流转,巩固提升产能。南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一季中稻搭配菜薹生产,既有利于水稻生产,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发生和稻田肥料使用,增加粮食产量。经调查,通过土地季节流转,在该生产模式下每667 m2水稻可增加产量50 kg,节约生产成本150元。企业利用农户秋冬闲稻田种植菜薹,每667 m2单季流转成本80 ~ 100元,一般蔬菜合作社每年可流转土地133 ~ 200 hm2。由于该方式既实现了水旱轮作,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农户、企业实现双赢。

2017-03-10

大宗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5)

戴雄泽(1964-),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南县菜薹蔬菜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春来菜薹鲜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