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

2017-03-04刘子辰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网络

刘子辰

【摘 要】互联网大潮已经来临,文学也不可能被束之高阁,文学的传播也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大量传播,使碎片化阅读成为普遍现象,每个人都被推送消息,网络传播的利与弊同时显现。经过分析一些现象和案例,得出当前文学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内在变化,并对未来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文学传播;网络;碎片化阅读

一、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现状

要谈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先从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现状入手,由阅读状况反推传播狀况。

(一)碎片化阅读

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现状,首先要明确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媒介是什么。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前,网络阅读主要基于电脑终端,当智能手机兴起之后,网络阅读主要是基于移动终端。此时,“信息爆炸”已经不只是一个宏观的词,在微观层面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通过手机经受着信息爆炸的冲击。其中,快速、简短、大量、类型繁杂的阅读接踵而来,这种阅读便被称之为“碎片化”阅读。宽泛来说,传统的报纸期刊也可以归于这一类,但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将“碎”这一特质无限放大,以至于信息是碎的,阅读时间是碎的,阅读方式是碎的,阅读体验也是碎的。

(二)“无意识”的选择——被推送

当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时,由于信息量大、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程度低,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则会被部分代劳。最明显的就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推送”,这种推送一般是基于个人的阅读习惯,推送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这种推送本身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设计出来的,但也有一部分只是粗糙的宣传,善于遴选的人能够利用推送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而终日靠手机打发时间的人看到的则多为低质量的推送。

(三)放下手机

由上面两点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文学传播途径主要基于移动终端,也即联网的智能手机一类;传播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无界限、目标受众被刻意划分(主要通过程序算法的形式);传播内容是便于快速阅读、易看也易忘的;受众几乎是所有连上网的人。直观来看,网络上传播的文学质量似乎差太多,那能不能放下手机,回归经典呢?答案是经典可以回归,手机却无法放下。随着互联时代的来临,手机已经成了另一个身份证,放下手机是不可能的,积极地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使技术为我所用而非受其束缚,才是恰当的态度。

二、文学传播的变与不变

在网络环境下文学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大的形势已经知道了,下面就某几点讨论其中的本质,探究变与不变的特点究竟在哪里。

(一)纸质本依然存在

即使现在的网络环境使文学传播有了巨大变革,但纸质本文学依然存在,为什么呢?有利可图自然就会有人去做。某篇作品或某个作者在网络上打开了知名度,然后出一本书,是自然而然的事;或者说主要是写书,顺便在网络上做宣传,吸引粉丝。就算作者不愿屈从与这种形式,也会有相关机构乐意代劳。文学的传播媒介和方式变了,但其价值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二)知名作者走向台前

在互联网未诞生的时代,某个作家的粉丝想亲眼与偶像见一面,恐怕是十分困难,但现在总能通过一些方法间接地“见到”自己崇拜的作者。这种客观条件的改善大大加强了作者与读者的联系,使优秀文学的传播更有温度,添加了更充沛的感情在里面,这是互联网为文学传播带来的福音,也是给广大作者、读者带来的福音。

(三)立体式大范围传播

从载体来看,以往的文学传播,主要是文字,最多再配上插图,现在则是文字、图像、声音立体融合,甚至可以做出专门的说书音频和电影般的宣传视频。从宣传效果来看,理论上来说,一部作品的宣传可以推送到每一个人面前,只要他连上网。这种近乎骇人的传播能力是前所未见的,并且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扩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环境下,文学传播的根本价值属性是没变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和表象特征是有变化的,总体来说是文学内容更丰富,品质差距更突出,传播力度更强大。

三、案例分析

(一)网络小说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网络小说兴起,文学网站也相应诞生,“起点中文网”便是其中一个巨头,笔者也曾是该网站的粉丝。网络小说发展到现在,其实也渐渐进入了一定的瓶颈,这个瓶颈便是写的人太多,太多的话题都被写烂了,出彩的内容很难再看到,就算还有层出不穷的新鲜题材,也将很快被复制消磨,看过上百部作品,记住的还是最早期的那几部。网络使得文学的门槛大大降低,也使得为了挣钱所作出的让步越来越多,所谓 “低端”市场被极大限度的放大,影响了文学的整体水平。

(二)“鸡汤”与“干货”之争

在微信上看文章时,经常看到两个词:“鸡汤”和“干货”。毫无营养的鸡汤喝了只会恶心,干之又干的干货又实在无法下咽,那么,加了鸡汤调味的干货是不是最好了呢?是的,但又不完全是。有鸡汤味的干货确实在微信上最受欢迎,可如果仅从是鸡汤还是干货的角度来判断文学,那就脱离了文学本来的样子,文学的本质是表达,须知语言的简练来自于感情的真挚,鸡汤也好,干货也好,其出发点更多的是宣传,而非真正的表达。这一说法未必受到广泛认可,但却值得思索。

(三)“罗辑思维”——说书还是卖书

在自以为有“调性”的人群中,没有人会不知道“罗辑思维”。“罗辑思维”以说书的方式去卖书,“站着也能把钱挣了”,不得不佩服罗胖的眼光和实力。“罗辑思维”有视频,有“喜马拉雅”APP的音频,有微信商城,有天猫商城,把图书售卖做成了品牌——“罗辑思维”独家发售。在羡慕罗胖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仅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学传播找到了一条新路子,那还有没有其他新路子呢?笔者相信是有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论

互联网的前进步伐没有人可以阻挡,唯有积极应对,才能做出合理的反应。诚然,网络环境给文学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往后的趋势将是规范化,就像网购也将对诚信要求越来越高。拥抱新环境,积极融合,才是文学工作者以后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韩啸.微信公众号:网络文学传播的新生态[J].新闻爱好者,2016,09:43-45.

[2]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3]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网络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民办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